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典必须读,食古也须化。对中医理论之气的理解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0 10:15:2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经典必须读,食古也须化。对中医理论之气的理解                                                       

2023-11-20 01:42                                            

发布于:四川省
   
                                       

传承【黄帝内经】有两种方式。
一是考古式的学术研究,作为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
二是古为今用的实用主义。用于指导实践的传承。
现在以后者的立场来探索【黄帝内经】。究竟内经的宗旨是什么?“。
【黄帝内经】在《阴阳应象大论》里,“治病必求其本”一句,明确的表明了《内经》的宗旨是“治病”而不仅仅是健身。《大论》中所列举的“象”,都是用【可见】的自然现象,以象取义的来比喻人体内部中【不可见】的生理关系。继而详解治理之法则。
〈内经〉成书于几千年前,那时候对人体的的内部生理结构以及功能的知识,并不为普通人所知。
所以〈内经〉用天人一理以象取义的方式来对人体的内容进行阐述。(暂且不论古人是否有返观内视的功能),为后面的病理治则法论打好基础。
《内经》以“阴阳”为纲纪,“气血”为分目来细化人体的生理动态。理解了“阴阳”的概念,就会“纲举目张”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中医理论中最常说的就是“阴”、“阳”、“气”、“血”,“阴、阳”的意义在以上的文章里已经讲过不在重复了。
现在再探讨一下“气”,是什么?【黄帝内经】中对与人体生理关联密切的“气”,在〈营气〉、〈卫气〉、和〈营卫生会〉篇都有阐述。
但是“气”在人体中究竟是什么呢?
〈营气〉篇,“黄帝曰:营气之道,内榖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
〈卫气〉篇,“黄帝曰:五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受水谷而行化物者也。其气内干五脏,而外络肢节。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阴阳相随,外内相贯,如环之无端。亭亭淳淳乎,孰能窃之。”
“气”字有两个,“炁”与“氣(繁体)”。一个下面是火,一个下面是米。都属于能量。是什么形态呢?
歧伯答曰: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故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异名同类焉”。一句确定了“气”与“血”是同类,是液态。
〈营卫生会〉篇;“黄帝问于歧伯曰:人焉受气?阴阳焉会?何气为营?何气为卫?营安从生?卫于焉会?”。
“歧伯答曰:人受气于榖,榖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藏六府,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内经〉即然是以象取义,我们就以已知的人的实体之像来理解内经所言之义。(参看图片)
“人受气于榖,榖入于胃,以传与肺”,应该是指食物营养物质经胃肠道吸收,进入静脉上输入于心脏,再由心脏输于肺注入氧气回心脏进入动脉的肺循环,和体循环。
“五藏六府,皆以受气,”。“其气内干五脏,而外络肢节。“”
应该是指心脏把携带氧气的血液,由腹腔动脉输送给五脏六腑,也就是脏腑器官血液自供系统。以及四肢动脉对躯干、四肢输送营养物质。这些都是与现代生理学相吻合的。
对于“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
可理解为“清、精”者是精微物质入脉中是血液。
哪么“浮、浊”者是什么?“不循经”,“在脉外”在脉外什么位置?又有“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既然是循环无端必然会有循环系统。对照人体生理学来看。人体有两个大的循环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淋巴循环系统。(还有一个组织液循环系统)。
血液循环系统有动脉与静脉以组成血液循环。“营入脉中”应该是营血进入血管进行循环。
怎么理解又有“清”、“浊”之分呢?这里应该是指,即动脉血输送到脏腑、四肢后与静脉对物质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但是交换时一些蛋白质、死亡的细胞残骸等较大的分子物质,进入不了静脉毛细血管。
“卫在脉外”应该是进入了淋巴循环系统。

参看一下上图食物入胃消化入小肠后营养物质被肠壁毛细血管吸收进入静脉,(清者入营)但是静脉血管只能吸收精微的小分子物质,一些不能进入静脉血管的较大的分子物质蛋白质等,进入淋巴毛细管。(浊者入卫)。而且淋巴管与动、静脉同样遍布人体,与血管并行,与静脉(阴阳相随,外内相贯,)向心脏流动。不同的是动脉与静脉组成一个循环系统。而淋巴系统的起始端在动、静脉毛细血管交换处是盲端。淋巴液的流动是汇集到胸导管,在心脏上腔静脉与静脉血汇合进入心脏。(由阳入阴)而且每天经胸导管进入心脏的淋巴液约2一4升。对血量的调节有很大的作用。而淋巴液的生成来源又是动脉毛细血管渗出在组织细胞间液的血浆(阳出于阴)。“阴阳相随,外内相贯,如环之无端。”至于多少次,帝曰:“亭亭淳淳乎,孰能窃之。”

但是淋巴液因皮细胞的原因只能进入不能渗出,只能向心脏流动,自身没有动力。只依靠呼吸和动脉搏动以及肌肉活动的压力而产生的动力。这应该是一呼一吸行六寸吧。
“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也就是气血同源。
淋巴系统(气)的作用对人体的健康特别重要,所以中医的一些术语都把“气”放在前边。
所以有〈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有形之血不能速补,无形之气急当速固。〉之说。
【内经】几千年前以短短数句之言,道出了现代科学才认知的,复杂的人体生理关系,古人的智慧可敬可畏!如不传承愧对先贤!
以上仅是个人对“气”的理解,以供探讨,谬误之处敬请指正,请朋友们给予点评。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6 22:27 , Processed in 0.00757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