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46年中原突围,皮定均率7千人,突破30万敌人的合围‖他咋做到的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18 04:01:2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46年中原突围,皮定均率7千人,突破30万敌人的合围‖他咋做到的                                                       

2024-01-17 11:05                                            

发布于:天津市
   
                                

1955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授衔。 当将帅名单汇报到毛泽东这里时,看到皮定均要授予少将,毛泽东遂指示:皮有功,少晋中。后来,毛泽东又加了两个字:定均有功,由少晋中。
按理来说,少将级别的授衔,毛泽东并不过问,为何要过问皮定均的事情?
原因只有一个,皮定均曾经立过一件奇功,这是一件发生在“中原突围”中的故事。
下面,我们聊聊皮定均,聊聊皮定均如何立的功。
1、中原突围背景

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一边喊着要谈判,要和共产党组成联合政府,一起管理国家;一边在黑暗中露出獠牙,开始调兵遣将。 形势不容乐观,随时就会开战。
整体形势已经恶化!
1945年10月,中原地区的八路军河南军区部队、新四军第5师、冀鲁豫军区部队一部,还有自湘粤边北返的八路军南下支队(第359旅主力),几支队伍合在一起,组成中原军区。
当时的中原军区,司令员是李先念同志,队伍总共6万人左右。
除此之外,全国还组成了东北军区、华中军区、山东军区、晋冀鲁豫军区等等。
1946年6月26日,这是一个转折点,驻扎在鄂豫皖交界处的中原军区部队,被30万国军合围,并开始了攻击。这一事件的发生,标志着“解放战争”的正式爆发。
国民党为什么选择了鄂豫皖交界的中原地区?
因为那里相对往南突出,有点“孤军箭头”的意思,容易合围,也容易取得效果。
而且,中原解放区的面积也比抗战时期大大缩小,军队的粮食等物资的补给已经不容易了。
国民党仔细分析了具体情况,才选择对中原解放区动手。
那么,关于敌人的意图,我方知道吗?风险早就估计到了,仍然将中原野战军留在这里,早期也是有牵制的意思,给东北、华北争取更多的战争时间和空间。
1946年5月,敌人的计划已经制定好了。6月,国民党上将刘峙,根据上级指令,暗暗调兵遣将,开始向中原军区靠近。
6月22日,中原军区的各位领导,已经发现了敌人的合围意图,包围圈已经形成了,只待一声令下进行攻击。
豺狼已经迫近,李先念等人已经看到了敌人的獠牙和幽暗发绿的贼光。
情况万分危急,对于敌人可能采取的策略, 李先念司令员、王震副司令员、王树声司令员等早做了应对方案,那就是必须突围。
将突围的计划发给中央后,在6月23日,毛泽东批示两条:一、不要疑虑,快速突围,生存第一,胜利第一。二、突围过程中,一切行动,自己决定,不要过多请示,以免耽误时机。
中原军区就此做出了一个计划:主力部队分成南北两路,一路向西突围,由李先念和王震带领,一路向西南突围,由副司令员王树声带领。
为了让主力突围成功,安排了一个诱敌的队伍,这是一纵一旅的七千人,有皮定均旅长、政委徐子荣带领。这支队伍向东突围,要迷惑敌人、拖住敌人,掩护主力突围,至少要争取三天时间。
主力突围不容易,皮定均这个旅突围将更难!
接到任务的一刹那,皮定均已经明白,他们的使命就是掩护主力突围,为此,他们可能会搭上整支队伍。
32岁的皮定均,压力山大。
和主力部队分开之际,皮定均一行真的有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
意外的是,奇迹就此开始产生。
2、中原突围:皮定均创造了奇迹

历史的奇迹,就要在皮定均这里产生了。 带着艰巨的任务,皮定均开始了艰苦卓绝而又险象环生的向东突围。
第一阶段:吸引敌人主力。
6月25日开始,皮定均安派一纵一旅7000人,向东边、东南、东北三个方向行动,行进一段距离后,开始建造防御工事,让人感觉是中原战区的主力部队在东边集结。
皮定均并交代下去:敌人如果要来,不要死拼,要利用地形地势,和敌人兜圈子。总之,就是极尽佯攻之意,绝不死缠烂打。
同时,皮定均等人派出一些士兵化装成农民,到敌占区附近打听进入大别山的路线,此举很快被敌人得知。
另外,皮定均在夜晚快速派出人员往西走,天亮后,让这些人大摇大摆地东进。
三个骚操作下来,敌人认定我方的主力部队就是在东边,就算突围,也是从东边突围。
皮定均的安排,大大吸引了敌人的主力部队。
6月25日晚,王树声已经带领一支部队向南开进,然后悄悄向西南行动了。
6月26日,李先念带领人马悄悄向西突围了。
敌人以为我军的主力部队在东边,从26日开始猛攻皮定均的防御。
对于前来的敌人,一旅的战士们给予回击,一团阻击敌人在沙窝、白沙河,二团阻击敌人在白雀园东北。两个团利用地形地貌,互相配合,暂时还能抵抗得住。
但是,大家知道,后续的敌人部队会源源不断前来。
假装是主力部队,装了三日过后,皮定均等人得到主力部队已经跨过汉平线的消息,皮定均诱敌三日的目标已经完成。
第一阶段宣告结束。
第二阶段:突围

起初,接到任务后,皮定均、徐子荣就合计过,如果完成了上级下达的“诱敌任务”,下一步该怎么走? 当初有三个路线选择:一是加大脚力,追赶主力部队;二是留下打游击;三是向东,路过艰难险阻去华中军区。
第一个路线,看似在追赶主力部队,但风险很大,搞不好就全军覆没。第二个路线,可能人会越打越少。第三个路线最难,路途当中要突破的关卡很多,但成功后就融入了大部队。
终究,皮定均、徐子荣等人选择了第三条路。
即使选择了的第三条路,也得有策略。
一旅的策略是先向西边逃,吸引敌人追击,造成追赶的大部队的假象。然后藏起来。趁着敌人不注意,一路向东狂奔。这又是一个疑兵之计。
计划执行不错,向西假装逃跑,吸引了大批敌人追击。
跑出去十来公里后,碰到一场大雨,天也黑了,天赐良机,赶快向东。
然后在刘家冲附近的密林里躲藏了起来。皮定均下令:不做饭,人不出去,骡马全部绑住嘴巴,然后静静地等待。
敌人追丢了对手,一时之间慌了,几千人马怎么不见了?
敌人分析,经过了三天的较量,解放军已经非死即伤,还有逃跑的,剩下的残部肯定追赶大部队去了。
自认为分析合理,于是国军大部队继续向西追去,最近时,距离一旅的同志们只有500米。
看敌人大部队过去了,一旅趁着夜色向东南而去,到了新县东南的易家田铺。他们要在这里宿营。附近的国军72师长发现了,一旅在皮定均的带领下,巧妙地90度转弯,到了潢川-麻城的公路,并赶到了小界岭。
小界岭是个什么存在呢?是在这个区域内,鄂豫两省间来往的必由之路,地势较高,常常埋伏重兵。
这一次,因为大部队向西追赶一旅去了,因此,人就少了很多。一旅大踏步前进,轻松过了关口。
他们的目标是进入大别山。
在进入大别山前,与敌军小股部队、保安团队等进行了一些战争,越过了大牛山,强攻了松子关。
7月1日的时候,一旅进入了大别山腹地。
第三阶段:出了大别山,找到了华中军区的队伍。

如今的磨子潭水库 在大别山腹地的吴家店(属于金寨县),休整了三天。
三天时间,一是修整,二是筹粮。在百姓的帮忙下,攻下了几个敌人的粮仓,除了自己人带足了粮之外,其它分发给了百姓。
百姓欢呼雀跃,高兴不已。
休整完毕,不敢多呆,因为追兵又来了。
风餐露宿,披星戴月,来到了清风岭(霍山县内),遇到敌人2个营地兵力的阻击。他们从上至下,进行伏击,挡住了去路。
后有追兵,前有阻挡,怎么办?
没有退路了,只有拿下清风岭。一团正面佯攻,二团绕道攻其侧面。很快,敌人阵脚大乱,丢了阵地。
突破清风岭,到了大别山东边的门户磨子潭(霍山县内),过了河,就能安全一些,根据情报,敌人48军已经赶来了。
三团一营的战士们利用五个小船先行过河,担任警戒。接着整个三团过了河。
但是,当日河水暴涨,剩余人员过河不易,有工兵排和老乡们一起努力,将一部分妇女儿童运过了河。余下两个团怎么办?
向下游走,寻找容易渡河的地方,终于找到一个水位较低,平常可以徒步过河的地方。即使如此,当日的水位也不低,一些瘦弱之人、妇女和儿童过河依然艰难。
此时,对面来了敌军,和我方担任警戒的三团开始了交火。情况万分危急,很多高大的战士跳入水中,手牵手形成了一道人桥,让一些人可以攀着他们过河。
过了河,佯装进攻安庆方向,让敌军前去堵截。走了十多公里后,快速转弯,一路向北,攻占了大别山东边的毛坦厂。
占领毛坦厂后,有人建议休整一二。
皮定均得到情报,敌人又在紧急部署一道道的封锁线。皮定均立即让大家快速行军。
7月20日凌晨,二团、三团过了津浦铁路。当一团过铁路的时候,被行进的火车分成两半,不得已,和追击的敌人开始交火。不能看着战士们独自面对困难啊,三个团在皮定均的指挥下,打退了第一波的追兵。
好险!
敌人大股部队又在来的途中了。皮定均一声令下:不得停留,继续行军。就此,脱离了险境。
终于,皮定均所带的一旅,和华中军区的淮南军区的嘉山支队汇合了。
3、皮旅名声大噪,授衔时,授予皮定均中将

当华中军区的将士们看到皮定均的队伍时,一脑门的黑线。咋成这样了?一个个瘦骨嶙峋,衣衫不整。 喝了口水,吃了个饭,经过皮定均等人的讲解,华中军区从上到下都对一旅的战士们竖起了大拇指。
从6月27日开始,经过24个昼夜,进行了23次战斗,跨过一个个崇山峻岭,克服一次次暴雨洪水,走过1000多公里的路程,闯过敌人的一道道封锁线,皮定均以5000人的完整编制成功突围,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
可能有人问了,不是还有两千人吗?没错。这两千人中有失散的、掉队的,还有伤亡的。相比敌人的强大实力来说,5000多人能完整过来,建制完整,这已经是奇迹了。
关于皮定均所带一旅创造的神奇突围,很快在延安和各个军区广为传颂,并引起了毛泽东等人的密切关注。
而那支创造神奇的队伍,大家直接称呼“皮旅”,有种“岳家军”的既视感,毕竟,以领导姓氏命名的军队,很少见。
既然到了华中军区,根据上级指示,皮旅就加入了华中军区。
10年后,给将领们授衔,当毛泽东看到皮定均授予“少将”的那一条,直接指示:皮有功,少晋中!

1976年7月7日,皮定均因为空难离世,年62岁,是福州军区的司令员。毛泽东让人送去了一个花圈,这也是毛泽东派人送出去的最后一个花圈...... 很多年过去了,皮定均将军人已经不在了,但那段传奇故事还在传播。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8 10:42 , Processed in 0.00848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