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99年孔令华去世,李敏尝尽生活苦楚,孔东梅:妈妈没过一天好日子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7-7 18:42: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99年孔令华去世,李敏尝尽生活苦楚,孔东梅:妈妈没过一天好日子                                                         2024-07-05 16:08                                        

发布于:天津市
   
2015年4月15日,俄罗斯驻华大使给毛主席的大女儿李敏,颁发了一枚奖章。
奖章由俄罗斯总统普京亲自签发,为纪念70年前李敏亲历的苏联卫国战争。
李敏四岁便去往苏联,在苏联生活了七年,她是那场战争的亲历者,小小年纪便受尽磨难,差点没能活下来。
而李敏的女儿孔东梅,也曾在记者的采访中说道:
“妈妈节俭朴素、生活简单,一辈子相夫教子。自99年父亲去世后,家里便乱成一锅粥,妈妈更是没过过一天好日子了。”

作为毛主席之女,李敏的女儿为何会说母亲从没过过一天好日子呢?
父女离别重逢
2015年4月15日,正值伟大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的纪念日,俄罗斯驻华大使受普京总统的嘱托,特地将这些纪念奖章送到了为苏联卫国战争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公民的手中,这其中就包括毛主席的女儿李敏。
此时的李敏已然垂垂老矣,她接过纪念奖章,想到了曾经在苏联的岁月,“当时我们这些小点的孩子都在后勤帮忙,算不上贡献的。”
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却摇摇头说:“正因如此,俄罗斯才更不能忘记你们的贡献啊!”
此次纪念活动,前来参加的足有32个早期生活在苏联的中国公民,除了李敏以外,像刘少奇的女儿刘爱琴,瞿秋白的女儿瞿独伊等。

纪念大会结束后,孔冬梅陪在母亲身边,众人在一起寒暄,聊到在苏联的艰苦生活时,孔冬梅不由的感慨道:“这么看来,母亲竟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啊。”
孔冬梅紧紧攥着母亲的手,李敏却不以为然的用另一个手拍了拍她:“都过去了,现在不挺好的嘛。”
其实,孔冬梅的感慨不无道理,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母亲虽是国家主席的女儿,但并未享受到一点特权,反而从小就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1936年,毛主席的“小娇娇”出生了,但并没享受多久的父母之爱。母亲贺子珍负气出走与父亲毛主席渐生嫌隙,出走苏联,最终分道扬镳。
而贺子珍到了苏联后,不仅伤病没有治好,就连盼望许久的大学深造也因为身体原因被暂时搁置,之后,最小的儿子不幸夭折,毛主席再婚的消息传来,接二连三的冲击她本就弱小的内心,贺子珍彻底崩溃了。

彼时才4岁的李敏便是在这个时期被送到了母亲的身边,可在苏联的日子并不好过,二战爆发后,苏联物资匮乏。为了贴补毛岸英兄弟俩,贺子珍省吃俭用,日夜不停地织东西、换物资,可一家人还是会受冻挨饿。
之后毛岸英多次请求上战场作战,而毛岸青和李敏便来到了后方,帮忙做些后勤工作。
1949年,李敏终于回到父亲的身边,父女分别多年,重逢时刻十分幸福。
李敏非常高兴自己终于有爸爸了,她喳喳不停地给父亲分享着自己和妈妈在异国他乡的经历。毛主席也将女儿紧紧抱在怀里,享受着久别重逢的喜悦。
李敏回来给了毛主席莫大的安慰,毛主席兴高采烈抱着“娇娇”逢人就炫耀:“看我的洋宝贝终于回来了。”在缺席了女儿生活七年后,毛主席终于可以陪伴在女儿身边,见证她的成长。

而“李敏”这个名字也是回国后才取的,毛主席语重心长对女儿说道:“《论语》中有句话叫‘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敏既指聪慧、敏捷,又有勤勉之意,爸爸也希望你能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而李姓是源于毛主席曾化名李德胜,所以“娇娇”便有了“李敏”这个学名。
女儿成家立业
回到父亲身边后,李敏也住进了中南海古朴幽静的丰泽园内。在这个四合院里,李敏度过了最快乐的14年。
这段岁月中,毛主席对李敏的要求越发严格了起来。她四岁离开祖国,回国时早已不会中国话。但作为中国人,作为毛主席的大女儿,她必须得会,尽管中文中的横撇捺勾都很复杂,李敏也耐心挨个字地练习。
毛主席为了培养女儿,也是下了一番功夫,他要求李敏学习毛笔字,让李敏尽可能地体会文字韵味,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国文化。他不仅细心地将文房四宝的用法讲给李敏听,还亲自写每一个仿贴。

除了写毛笔字,毛主席也要求李敏熟读中国古典诗词著作。十几岁才开始接触中文的李敏,自然不敢松懈,也深知笨鸟先飞的道理,她每逢周末节假日都在家看书学习,硬是将毛主席规定的书目一本本啃了下来。
而毛主席在处理政务之外,都尽量抽时间陪李敏读书,似乎是想要把错过七年的陪伴都补回来。
在李敏心中,毛主席是严父,也是慈父,更是良师益友,教导她翻过人生这本大书。在和父亲共处的日子里,毛主席总是对李敏强调:要做一个普通老百姓,学会自食其力,更要认真学习,报效祖国,为人民服务。
毛主席一直都鼓励孩子要自立,但他和所有父亲一样,也害怕女儿很快就要离自己远去,曾开玩笑地询问李敏:“要不你毕业了来帮我管家吧?”
李敏笑着回答:“您想让我当探春吗?可是我没有探春那样管家的本事呀,一不小心把爸爸的家管砸了就糟了。”

李敏用《红楼梦》中管家能力出众的探春来比喻,毛主席听了笑着安慰道:“不会可以慢慢锻炼嘛。”
在李敏再次拒绝后,毛主席深知女儿已经长大留不住了,便尊重李敏的选择,就此作罢。
在毛主席的悉心教导下,李敏在学校的各科成绩都很好,但是因为学习母语比同学晚了7年,所以语文一直是弱项。
也正因此,她才认识了未来的丈夫孔令华。孔令华帮她辅导学习,二人也时常一起聊人生谈理想,很快便两情相悦。
不久后,孔令华便向李敏求婚,当听到李敏想要结婚的消息时,毛主席十分不舍。女儿还没陪自己几年,就长大成人要出嫁了。
毛主席像普通父亲一样关心道:“结婚是好事呀,娇娇也长大了。但是你们互相知道对方家庭情况吗?”

李敏被父亲的问题问懵了,那个年代的感情如此纯粹,双方只在意对方这个人,却没想过要了解对方的家庭。
看到李敏的反应,毛主席立马安慰道:“不用担心,只要你们二人是真心相爱的,我就支持。”
但他随即也对女儿提出要求:婚礼必须在毕业后举行。
毛主席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希望女儿能够多读一些书,再进入琐碎的婚姻生活,毕竟组建了家庭可能没时间再学习了。
而李敏听了父亲的嘱咐后,也开始了解孔令华的家庭,一番了解后,才知道他们都出自革命家庭,孔令华的父亲是炮兵将军孔从洲,曾参加过西安事变,解放后更是培育出一群优秀的炮兵人才。

将门之子和元勋之女,真是门当户对。而当孔令华父子俩知道李敏的父亲竟是毛主席时,都吓了一大跳,他们不曾想到毛主席的女儿竟如此低调朴素。
1959年8月,毛主席亲自给李敏主持了婚礼,一年后李敏便生下儿子孔继宁,毛主席十分疼爱这个小外孙,一大家子住在中南海,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但好景不长,李敏的后妈十分不喜毛主席对孙子的偏爱,李敏一家在中南海的生活也更加压抑,最终不得不和父亲提出要搬出中南海。
毛主席深知女儿委屈,也知道孩子早晚得独立生活才能立足于社会,便没有阻拦,只是十分不舍地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啊!”
一辆平板三轮车,拉走了李敏一家三口的所有行李,离开毛主席后,李敏一家搬到了胡同的普通居民楼里,日子十分简朴清苦。

李敏夫妇二人都是工薪阶层,工资不高,要养活一家三口十分不易。李敏下班后更要张罗一家人的饭菜,照顾孩子,学着把一分钱掰成2半花,这样节俭的方式连孔令华都不理解。
李敏便跟丈夫孩子讲起,她小时候在家早饭都是稀饭咸菜,因为父亲规定生活开支绝不能超标。
有一次,李敏和哥哥偷吃了印尼送来的咖啡牛奶,毛主席专门为此召开过一次家庭会议,告诉他们中国当时还有多少人吃不饱穿不暖,而他们作为自己的儿女,更要朴素节俭地生活。
为此,李敏对现在过的生活毫无怨言,常拿父亲的话来安慰自己:“吃的少,活得好,吃得简单,活得自然。”
每次回忆起父亲,李敏都非常感激,也一直谨记着父亲的家风教育,做一个平民,简单生活,更要坚强地直面生活的苦难。

正是因为毛主席的谆谆教导,李敏才能挺过人生后半段的多事之秋。
至亲相继离世
自从1964年搬出中南海后,李敏夫妇的出入证件也被没收,回家成为了一件难事,和毛主席见面的机会更是屈指可数。
1972年外孙女孔东梅出生,毛主席即便忙于政务无法见面,但依旧为孩子取了“东梅”二字作为名字。虽然从未见过外孙女,但孔冬梅下巴的那颗痣却和毛主席在同一个位置,不禁常常令李敏夫妇感慨:“是与父亲最有缘的孩子。”
李敏夫妇既要养活2个孩子,还要每个月贴补母亲,家里最难的时候,儿子穿丈夫的衣服,儿子不穿的衣服孔东梅也会接着穿。冬天大白菜便宜,孔东梅便买来一车囤在家里充饥。

全家人都勒紧裤腰带生活,李敏却从不向毛主席诉苦,总会笑着告诉父亲:“我们有手有脚,过得很好,爸爸不用担心。”
可李敏头上的白发暴露了她的生活不易,而毛主席心疼女儿,时常会用稿费接济她。
毛主席晚年十分孤独,女儿孙女都不在身边。直到在陈毅的追悼会上,父女俩才终于见上了面。毛主席看到女儿时眼中都有了光彩,拉着女儿的手问道:“娇娇,你怎么不常来看看我呢?”而李敏眼中含泪,在后妈面前有口不能言。
1976年8月底,毛主席生病卧床,情况危急,李敏本想陪伴在父亲身边,可被后妈冷漠拒绝说:“你守在这,主席出什么问题,你付得起责任吗?他已经好多了,你走吧。”

谁曾想这竟成了最后一次相见,从毛主席生病到去世,父女俩总共才见上三面。
9月9日,毛主席病逝,李敏没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错过了与父亲相见的最后机会,就此成为遗憾,等到处理完父亲的丧事后,李敏大病一场。
1979年,贺子珍突发疾病,经过抢救虽保住性命,余生却只能坐轮椅生活。李敏作为唯一的女儿,工作之余,不得不往返于北京上海之间,照顾母亲。
1981年,贺子珍再次发病,连轴转的李敏也扛不住了,也住进了医院。三年后,贺子珍病逝,李敏再次痛失至亲。
1990年孔令华决定经商,不靠父亲的特权,只靠自己的拼搏,让一家人过上好日子。

在孔东梅的回忆中,母亲一生命运坎坷,但和父亲的婚姻一直都美满幸福,这也支撑着母亲挺过很多难捱的岁月。然而眼看生活越来越好的时候,老天爷却又让李敏一家跌入谷底。
1999年对李敏家来说是多事之秋,孔令华在高速上发生车祸,当场便不省人事。
这场车祸让孔令华生生断了9根骨头,等到他清醒过来后,医生告知必须马上手术。孔令华不想李敏担忧,便没告知她,哪知道就这个善意的举动,让李敏连丈夫最后一面都没见到。
接到孔令华去世的消息,李敏不敢相信,再三求证后她几近绝望。等到李敏冷静下来,了解到丈夫去世的整个过程,她悲痛万分,却无可奈何。
原来孔令华患有心脏病,再加上医生技术有限,导致其在手术过程中便停止了心跳。
李敏没有责怪任何人,也原谅了肇事司机和医院,她想要爱人安静的离开,没有争吵和怨怼。

年事已高的李敏遭受如此打击,再次病倒,还在上学的孔东梅无法承担母亲的大笔医药费,借遍了亲戚同学还是不够,她最后决定求助中央。她将家中情况如实写下,并承诺家里渡过难关后再悉数奉还。
其实孔东梅心中也很纠结,母亲从小教育她不能用自己的身份谋取利益,但是现在母亲需要这笔救命钱,她不得不破例求助。
中央领导看到来信,才知道李敏一家生活竟然如此艰难,便召集同志们进行募捐,筹集了一笔善款去医院看望李敏。一生廉洁的李敏这才知道女儿的行为,板着脸将东梅好生训斥了一回,孔冬梅吸取了教训,自此再也没向外界透露过自己的家庭背景。

靠着不懈努力,儿子孔继宁和女儿孔冬梅分别在各自的领域里拼搏向前,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一家三口的生活才好起来。李敏始终将父亲生前嘱托记在心上,生活好起来不能忘了回馈身边的人和社会。
毛主席去世后,李敏对老家的两个叔叔也格外照顾,还时常往老家寄钱。
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这便是李敏一直以来的生活哲学。
作为毛家后人,李敏在毛主席的教导下,将毛氏家风铭记于心。她的一生没有我们想象中那样跌宕起伏,反而生活清贫,默默无闻,尝尽了生活苦楚。
毛主席作为杰出的政治家,他没有给后代留下大额物质遗产,却给全中国留下了一笔精神遗产。

建国后的新中国,欣欣向荣,人民摆脱饥饿,社会摆脱贫穷,国家摆脱战乱。
我们永远怀念毛主席,也感谢他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1 17:10 , Processed in 0.01199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