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轼《定风波》里的三种人生境界,你读懂了吗?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9-8 05:54:4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苏轼《定风波》里的三种人生境界,你读懂了吗?                                                                          2024-09-07 15:25                                        

发布于:广东省
   

                          

原创&作者:旧梦酒浓  

你最喜欢苏东坡的哪一首诗词?我最喜欢定风波,我觉得这是中国历代文人里少有的人生境界。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我每个阶段看这首词的感受都不一样,以前是纯粹就觉得苏东坡豁达超脱,但是现在在看反而有不一样的感觉。

我们都说苏东坡豁达,但是你在这首诗里就会发现,这次贬谪对于苏东坡人生的意义,昔日,他是北宋文坛璀璨的星辰,光芒万丈;而今,却似流星划过夜空,虽短暂却深刻,跌入黄州的尘埃之中,成为了一名几乎被遗忘的“闲人”。官职的剥夺、名声的黯淡、政治理想的破灭,这一切如同冬日寒风,刺骨而凛冽,让人生似乎失去了原有的色彩与温度。

很多人说喜欢苏东坡豁达,说你把我贬了,但挡不住我潇洒快活。试问怎么可能呢?我们所有看到的他的快活背后,其实是他一点一滴重建的生活。他在黄州的安国寺里焚香默坐,沐浴尘垢,身自省察。这个时候,拯救他的是佛,是道,是回归身体和心灵,回归到那个什么也不是的平凡日子。

他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文人墨客,而是化身为一位平凡的农夫,于黄州城东的高坡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体验着最质朴的劳作之乐。在汗水的浇灌下,他发现了生活的另一种美好——耕耘与收获的喜悦,以及那份简单却真实的幸福感。

美食,成为了他心灵的慰藉。无论是自创的二红饭,还是那令人垂涎的东坡肉,都不仅仅是味蕾上的享受,更是他对生活热爱的体现。在食物的香气中,他发现人生最重要的不过就是睡个好觉,吃顿饱饭。

被美食唤醒了幸福感的苏东坡,在写下定风波的前一个月,更是在自己种地的地方建了一所房子,起名叫雪堂。雪堂的建成,更是他精神世界的一次升华。这里,不仅是他与友人相聚的乐园,更是他思想碰撞、文化交流的圣地。无论是高官显贵,还是市井百姓,都能在这里找到共鸣,共同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

于是,当1082年的春雨不期而至,淋湿了他们的衣衫,也淋湿了苏东坡那颗曾经沧桑的心,我们也看见了一个重生的苏东坡。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中,他没有选择逃避,而是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去面对。他说:“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笑且徐行。”这不仅仅是对自然风雨的淡然处之,更是对人生苦难的深刻领悟与超越。他知道,无论外界如何风雨交加,只要内心保持平静与坚定,就能在风雨中悠然前行。

可是,如果你真的在享受这场大雨,你为什么要莫听?为什么要说谁怕?我们都知道,这场大雨在诗词里面暗喻着人生的苦难,我们一般遇到苦难会怎么办呢?我们在他的这首诗里看到了三种不同的境界。

第一种境界

No.1

苏东坡的《定风波》三境界里面,最次的一个境界是什么?自我宽慰没关系,别怕,人生不过就是一场梦。你觉得苏东坡很豁达,但我恰恰觉得他此刻的豁达是假的,这就好像是自己在给自己壮胆,告诉自己没事的,不怕苦难算什么呢?轻装上阵吧,放声歌唱吧,一蓑烟雨任平生。他其实是在抗拒苦难,而不是在接纳苦难,所以我觉得他的这个豁达是假豁达,但是恰恰就是因为苏东坡的这一刻假豁达,确实让我觉得苏东坡最迷人的地方。

佛家一上来就讲色即是空,要心无挂碍,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试问几人能做到呢?我也知道不应该有分别心,苦难和幸福都是人生的礼物,可是苦难来时真的就让人难受。当苦难来临之时,我们常常措手不及,除了闭上眼睛安慰自己别听,别怕,没关系的,我们常常没有别的办法。

苏东坡也是一样的。我之所以觉得苏东坡让人亲近,是因为他并不是一开始就站在豁达的最高处去俯瞰众生。我们有过的那种矛盾,痛苦,挣扎,他都有,我们试图抗拒苦难的那种本能反应,那种别听别怕他也都有。但是,倘若他只是这样的话,他又该如何照耀我们呢?

No.2

第二种境界

于是,我们就来到这首词的后半段。苦难之后,微冷的春风吹醒我的酒意,抬眼一看,雨后初晴,山头的斜阳洒下来。天哪,这是一幅多美的风景啊。风雨终究会停息,苦难终究会过去,我们都会迎来山头斜照,拨云见雾的那一天,关关难过关关过,苦难将我们打倒了吗?并没有啊。

在回望来时风雨走过的路,苏东坡发出了一声长长的感慨。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如果没有最后这一句,我觉得整首词的境界至少掉一个档位。也无风雨也无晴,有人可能会解释成也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晴,这就也应和了上阕的最后一句话一蓑烟雨任平生。就是不管你是风雨还是晴天,都依然保持着平常心,这就是面对苦难的第二重境界,无论风雨还是晴,都保持平常心,就是不再有分别心。苦难也好,幸福也好,都是中性的,你不再对他们有评判,自然而然也不会再有得失心。所以很多人都会觉得也无风雨也无情。说的是人要怀抱一颗平常心。

第三种境界

No.3

接着往下看,全文最触动我内心的一句话,也无风雨也无情,我觉得最妙的就是这个无字,你可以把它理解成无所谓,也可以把它理解成佛教里的无。无不是没有它的更大的意义,说的是虚妄。风雨也好,情也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就是面对苦难的第三重境界。

风雨也好,情也好,就像是一场大梦,梦境过后,一切都会消弭。所以,当你了解到这一切的时候,你觉得风雨和晴还重要吗?它们已经不重要了,它们的出现只是带给我们一个感受,我们这辈子都是在感受中度过,但是感受是刹那间的,每一个新的当下都会有新的感受产生,走过之后就不要再执着。所以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情,苏东坡在定风波这首词里面完成了对于苦难的跨越,从自我宽慰到走向更加通透和旷达的人生。

为什么我觉得这首词的境界千百年来无人可比呢?就是因为他并不是纯粹的在展现自己的豁达,他的豁达是从泥泞里长出来的,是我们所有的人在经历苦难都必须要走过的境界。

千百年来,我们都在走他曾经走过的路。对于我们而言,苏东坡既是同行者,也是领路人。

作者:染青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7 19:08 , Processed in 0.00848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