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57年有人询问毛主席:“若鲁迅在世会怎样?”,主席回答得很干脆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9-13 06:11: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57年有人询问毛主席:“若鲁迅在世会怎样?”,主席回答得很干脆                                                           2024-08-18 14:02                                      

发布于:天津市
   
       “您觉得,若是鲁迅先生如今还在世会怎么样呢。”1957年,在北京举行的一场座谈会上,罗稷南向毛主席提出的一个问题瞬间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我觉得只有两种可能,要么要写,要么会默不作声。”面对提问,毛主席回答得很是干脆!
那么,毛泽东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他和鲁迅先生又有着什么样的渊源?

一、互相赏识
鲁迅,原名周树人,出生在一个局势混乱的年代,腐败的统治以及帝国主义的入侵,让他毅然决然弃医从文,用笔刻画了一个又一个现实的人物,以此来讽刺当时社会的不堪,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文学作品。
据冯雪峰、茅盾等人所说,鲁迅一开始对毛泽东知之甚少,但是,他对于这位领导人又特别的感兴趣。
1931年,国民党的第三次“围剿”行动再次失败,得知此事可把鲁迅高兴坏了,恰逢茅盾前来议事,鲁迅先生便顺势向他打听起了毛泽东。
“我是在‘五丰运动’上认识的毛委员,他还曾经当过我的上司。毛委员学识渊博,为人谦逊,是党里的大学问家。”矛盾说道。

听到茅盾的描述,鲁迅对毛泽东更加感兴趣了,一直知道毛泽东是搞农民运动的,没想到他学识如此渊博,还能指挥千军万马,这不禁让鲁迅心里开始肃然起敬。
1936年4月,冯雪峰奉命到上海与鲁迅接头,通过鲁迅先生的帮忙,恢复与地下党员的联系。冯雪峰在此期间向鲁迅先生描述起多起战争的情况以及毛泽东等人的决断,让鲁迅更是心生敬意,对这位未曾谋面的领导人充满了信任。
不久后,红军长征胜利并顺利抵达陕北的信息传到了鲁迅的耳朵里,他当即给朱德、毛主席等人发去了祝贺的电报。
“中国和人民的未来就寄托在你们身上了。”从电报中完全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已经完全信任毛主席这位领导人,也深刻认识到了共产党的重要性。
得知毛主席平时爱阅读,鲁迅先生便将自己撰写的《呐喊》、《彷徨》和一些自己编辑的小说等托人送给毛主席,同时用稿费换来一些食品,希望能给身在食物欠缺的陕北的毛泽东一点温暖。

多次获得鲁迅先生的馈赠,毛主席心里也颇为感动。对毛主席而言,他与鲁迅先生的关系就像老师和学生一样,在鲁迅先生那里,毛主席学习到了很多先进的思想和道理。
早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便开始关注起鲁迅这一号人物,他通过阅读鲁迅先生的许多稿件和书籍,深刻地认识到鲁迅先生的为人。
当初有一次,毛泽东特地跑到冯雪峰家里,向他询问起鲁迅先生的情况。
当听到冯雪峰说鲁迅读了他的《西江月井冈山》并颇为赞许时,毛主席会高兴得像个得到老师夸赞的孩子。
只可惜,两个互相赏识的人始终都没有机会见上一面。
1937年10月19日,在一场鲁迅逝世周年纪念大会上,毛泽东对鲁迅做出了极大的赞许:“他不仅是一名出色的文学家,更是一名伟大的革命者,他是党外的布尔什维克。”

不仅如此,在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中,更是给予了鲁迅先生高度的评价,称鲁迅先生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此外,他还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中号召大家以鲁迅先生为榜样,由此可见,毛主席心里有多认同鲁迅先生。
毛主席到了晚年的时候,尽管因为生病而导致眼睛不太好,却还是会找各种途径去翻阅鲁迅先生的书籍,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他总是看不厌,直到他逝世,人们还在他的书桌上发现了一本《鲁迅全集》。
正因毛主席对鲁迅先生有着这样深刻的了解,才会在文章开头说出如此肯定的话。
二、两种结果
1957年,上海组织了一场文学界人士的座谈会,到场的有毛主席、罗稷南等人。
罗稷南原名陈小航,出生于云南顺宁,受父亲陈宝航的影响,罗稷南年纪轻轻就有着一颗浓烈的爱国之心,在当时那个年代,他也毅然选择了弃笔从戎,跟随蔡延锴为祖国作贡献。

由于蔡延锴又高又瘦,在战场上英勇善战,像极了《堂吉柯德》中所描述的主人翁,于是,人们都戏称蔡延锴为“堂吉柯德”。
而“堂吉柯德”身边有着一名名叫罗稷南的座驾,忠心耿耿,跟随堂吉柯德为冲破黑暗作斗争。于是,在文学的影响下,陈小航改名罗稷南,以表自己爱国忠诚之心。
作为一名翻译人员,罗稷南勤勤恳恳,不敢有一丝懈怠。1949年11月13日,在上海市翻译工作者协会成立大会上,他与其他十八位文艺工作者被推选为执行委员,并于1957年7月7日晚在上海中苏友好大厦的座谈会上获得毛主席的当面感谢,因为他翻译的《马克思传》给中国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罗稷南为人清廉,洁身自好,他在上海生活的费用全靠自己的稿费,并没有拿政府工资,还多次在《民主》、《周报》上发表文章,和唐弢、柯灵等人一起发起了中国民主促进会,为中国的进步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在1957年上海举办的这场座谈会上,罗稷南突然问起了毛主席一个问题,他想知道,如果鲁迅先生还在人世现在会怎么样。
本来只是随口一提,没想到却获得了毛主席十分认真地回答:“依我看,只有两种结局,要么要写,要么他会闭口不谈。”

显然,这一切都源于毛主席对鲁迅先生的了解,因为他深知,自从1936年鲁迅先生在上海因肺结核去世之后,中国的局势就逐渐开始变得十分复杂,而鲁迅先生一个如此有风骨的人,绝不会对不赞同的事物低头,因此,肯定会做出这两个之中其中一个选择。
不得不说,毛主席和鲁迅先生真是相互理解,三观一致的两个人。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26 01:58 , Processed in 0.00753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