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肥而不腻,口舌生香的把子肉,齐鲁大地上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9-30 04:32:0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肥而不腻,口舌生香的把子肉,齐鲁大地上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                                                                2024-09-28 15:57                                        

发布于:天津市
   
         中国的八大菜系中,粤菜清淡精致,川菜麻辣鲜香,湘菜酸辣鲜亮。所有的菜系都有各自的特点,而在这众多菜系中,我独爱鲁菜。齐鲁大地自古以来就是历史文化胜地,这片土地上孕育了万圣先师孔圣人,在战国时期,齐国也是最古老的诸侯国之一,贵族的血脉自古就在齐鲁人民的生命中流淌,杜甫也曾用“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名句来抒发其豪迈且壮志凌云的心胸可见其地是何等的具有历史内涵。
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鲁菜深受浸润,尽得醇厚优良之风,其特点主要是咸与鲜,对火候的要求也很高,在做每一道菜的时候都力求火候的把控达到精湛的程度。北方人的豪迈在餐桌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再加上是孔子的故里所以礼仪之风最盛,不管是菜色还是口味,亦或者是就餐氛围,都能让人真切体会到山东人在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的古人的风范。
在鲁菜当中,把子肉可以说得上是数一数二的了。它主要由新鲜的五花肉配以洋葱、海带、腐竹等食材制成,制作方法也是采用的山东传统做法,加上适量的酱油和其他调味料炖煮而成。在经过一定时间的炖煮之后,各种食材的香味溶于肉中,吃起来肥而不腻,口舌生香,若是再配上一碗白花花的大米饭,那可算得上是美事一桩。

一、把子肉的历史
把子肉的历史起源悠久,据说早在东汉末年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传说三国刘、关、张三人决定拜把子,成为结拜兄弟,三人之中恰好张飞是屠夫出身,为了庆祝三人的结拜,首创了把子肉。但是由于身处特殊时期,所以也寻不到上好的食材,能够有一块肉就已经是奢侈。张飞将猪肉放进锅里焖煮,随便加了点豆腐,三人吃过这顿饭,也就算是正式结拜过了。因为是三人拜把子所吃过的肉,所以把子肉的名称也就由此而来。
后来随着刘备集团在历史上的声势日隆,这种将猪肉和其他食材一起炖煮的方法就流传开来,到了隋朝的时候,有一位鲁地的厨师改善了这种做法,使把子肉更得五花肉和其他食材的精髓。一直延续到现在,成为备受普通民众欢迎的当地特色小吃。
还有一种关于把子肉的传说,是指把子肉为古人祭天时所用的肉,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的古代,祭祀是古人生活中比较重要的事。而祭品的选择也是个大难题,所以人们往往会精心挑选肥瘦适中的肉切成长条形,用蒲草扎成一把把的样式,在祭礼结束后分给众人。大家提着祭祀后的肉回家进行加工之后食用,因为是以把的形式出现的,故名把子肉。但不管是哪种传说,我们都可以看出来把子肉在很早的时候就出现了,足见其历史的悠久。

二、把子肉的发展
把子肉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肉的外形的变化,二是配菜的丰富。从肉的外形来看,把子肉的外形大体上经过了正方形到长薄片的演变历程。作为孔子故里,山东人民的饮食自然也是遵循古训,而孔子着重推崇“礼”,并且有“肉切方正”的要求,象征君子做人也应当方方正正。
因此,把子肉在战国时期是以正方形的形式出现的。发展到东汉末期,受张飞的影响,把子肉的外形经历了从正方形向长薄片的转变,这一形态一直延续至今,也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把子肉的形状。这一形状不仅方便切割,也便于烹饪,在制作的过程中更易熟。
从把子肉的配菜来看,其发展史也是不断丰富完善的历史。从最开始的干豆腐到后来五花八门的配菜,这一变化也从侧面体现出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除此之外,在追求品种繁多的同时,也更注重营养的搭配,把子肉经过漫长的发展,渐渐的,原先用酱油腌制、蒸制等不健康的烹饪方法也在逐步地被人们所抛弃,代之以过油等较为健康的烹饪手法。

三、把子肉的价值
五花肉作为把子肉的最主要食材,由于其不肥不腻、入口即化的特点,对于肠胃功能较差的人群及老人和小孩,都具有开胃的功效。并且五花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都是人体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所必须的元素,经常食用还能够改善贫血的症状。同时,五花肉还具有滋阴补血,防止便秘的功效。
干豆腐是把子肉的配菜中主角之一,富含钙、磷及其他维生素,营养价值较高,对于老人及孕妇的骨质疏松有很好的缓解功效,其含有的卵磷脂还能够有效软化血管,防止中老年人的血管老化及冠心病。除干豆腐外,把子肉中的配菜鸡蛋中还含有蛋白质、卵磷脂等营养成分,经常食用能够健脑益智,防止记忆退化。

四、结语
作为鲁菜中的翘楚,把子肉一直都活跃在山东人民各种场合的宴席之中,也因为其具有老少皆宜、入口即化的特点,近几年来也在国际上开始享有盛誉。因此,把子肉不仅成为当地人们的特色小吃,更是为在外漂泊的游子们增添了一缕乡愁,这股本在山东大街小巷穿行的醇香漂洋过海,始终萦绕在游子们的心头。
齐鲁之地,礼仪之乡,千年的文化汇聚于此,饮食文明深得当地风俗浸染,也具有了厚重感和沧桑感。把子肉经历千百年的发展而不衰,反而越来越欣欣向荣,这不仅是因为其味道美,更因为其历史长。
以济南和徐州所做的把子肉最为受大众欢迎,一口咬下去,酱汁在口腔内四散开来,五花肉的鲜嫩和其他配菜的口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是一场味觉上的盛宴。去过山东,吃了把子肉,才算不虚此行。
参考文献:
1.兰玲:《齐鲁民俗丛书》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7 15:37 , Processed in 0.00852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