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杜甫的《登高》,为什么能被后人评为“七律诗第一”?实至名归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 05:59: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杜甫的《登高》,为什么能被后人评为“七律诗第一”?实至名归                                                                                 2024-09-23 16:10                                        发布于:天津市
   
          如今华夏灿烂的文明,已经得到了无数人的赞美,这是从上下五千年的发展中,一点点被创造出来的文化瑰宝,许多珍宝都需要,经过了岁月的沉淀,才能够看到其中的质感,与那份无可替代。
如今世界各国的变化,都堪称迅速,从信息化尚未被普及的年代,再到当今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时代,每个国家的文化,都发生了极大变化。

曾经的文明固然能够证明,国家璀璨的历史,可是时代始终在变化着,一味地选择墨守成规,实则只是不懂变通的表现。
所以现在的华夏文化,虽然还具备着可观的多元性,但是也早已不似曾经那般,晦涩难理解了,这便是文化的转变,不过说到那些古老的文化,就不得不提起诗歌文化了。
诗歌乃是华夏文明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且不论是诗歌,还是脍炙人口的诗词,其中所蕴含的韵律感,都令人惊讶万分,那就是诗歌与诗词的独特魅力。

说起诗词相信许多人都会记起,李白杜甫或是王安石的名字,这些诗人的名字,其实都已是上到七老八十,下到三岁孩童都了解的名字,但是若论七律诗,谁作的令人叹为观止,那还要看杜甫的诗作。
杜甫一生喜爱云游四方,作为一名优秀的诗人,若想要做出一首朗朗上口的诗作,便必须学会拿捏住其中的韵律,想必稍微了解诗歌文化的人,都听说过诗中的平与仄。
实际上换而言之,平仄便是作出来的诗,能否有种抑扬顿挫的关键之处,诗词是如此,那么诗歌也只当如此。
只不过诗词的风格有很多种,诗作的类型同样也有着不同差别,首先现在颇受人们推崇的格律诗,便属于近体诗。

而除去格律诗之外,还有着古体诗的存在,从字面意思上来理解,所谓古体诗应当就是,风格更加近似于远古时代,至于近体诗风格属于近代人,偏爱的范畴了。
但实际上真的如此吗,实则不然近体诗乃是大唐盛世,所流行的一种文体,在唐朝之前近体诗,似乎还尚未出现,也就是在唐朝时期,才慢慢出现了这种朗朗上口,风格清新易懂的文体。
不过唐朝之所以,会被称之为堂堂盛世,就是因为唐朝时期,华夏百姓们生活富足,解决完温饱问题后,自然就会开始寻找,新型的娱乐方式。

而格律诗诞生的场合,便处于这种环境下,古体诗则与格律诗有所不同,格律诗不仅仅要讲究平仄问题,同时更加要关注着,押韵与对仗是否顺畅与不违和。
这些都是作好格律诗的基本要素,而古体诗的要求,便没有那么多,只需要诗人们懂得,押韵的道理便可以。
诗作读起来十分顺口,同时也很押韵,那么这首古体诗,便算是大功告成了。
不过人人皆知在文学领域,永远没有所谓的第一人这种说法,因为自古以来文化的包容力量很宏大,每种有关于文化的表达方式,都存在着独特的美感。

这也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说法诞生的根源,以文化功底来进行争斗,极强的包容性势必会令,抉择胜者的时候万般为难,所以这也是人们都心知肚明的道理。
只是在格律诗的领域,却存在着这样一首,被大众封为神作的诗作,它的名字就是登高。
登高这首诗读起来,的确是流畅而又舒顺,难得的是登高这首诗,也有着一种特殊的美感,正因为如此才令登高这首诗,成为了千百年来人们心中,当之无愧的神作。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百姓们的思想观念,在封建制度的影响下,变得格外古板与严苛。

就如同古代后宅女子不可随意外出,与高门大户的后代,在皇家人面前必须俯首称臣一般。
在诗的种种文化之中,那些所谓必须遵守的规矩,也是一直存在的,只有学会了遵守规则的诗人,诗作才会被归入到格律诗之列,单看登高这首诗便可得知。
因为这首诗遵守了,格律诗的创作基本规则,所以它与杜甫的名字,才会被记入史册。
其实杜甫在写出登高这首,被赋予旷世奇作头衔的七律诗之际,他已经年过半百了。

56岁的杜甫对于人生世,事与百态早已看得透彻,整首诗读下来虽然可以感受到,知天命的悲凉,可是同样也可以读出来,人间喜怒哀乐都左不过是,正常情绪罢了的那种随缘感。
有一种规劝他人,学会放下的潇洒与释然,杜甫通过登高这首诗,为人们展现出一幅人看淡世事百态,与大好河山之秀丽的场景。
其中风急与天高渚清对沙白,这些便是显而易见的对仗,而本诗的第二句也是令登高这首诗,展现出独特之处的诗句。

杜甫用这句诗描绘出,深秋落木之际的那种苍凉感触,这句诗的玄妙之处就在于,杜甫用描写了落木的方式,来刻画出他身处于,此情此景中的凄苦与荒凉。
很多诗人在表达当下落寞心境时,通常都喜欢利用描写,落叶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可是杜甫却选择了另辟蹊径。
落木与落叶相比之下,很显然体现出落魄氛围,还是要看落木,描写落叶并没有,直击人心的那种感觉,纵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差之以里谬之千里。
杜甫因为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才会对身边的景色,观察到细致入微。

对于心绪的起伏渐渐看淡,这才是导致杜甫作出,这首七律诗的精髓所在。
这首诗将人生心境分析得透彻,也难怪会成为后世人们,心中公认的七律诗第一。
人生如戏每一天都应该,学会去珍惜当下,因为每一天在生命的进程中,都是独一无二的。

为何杜甫会在经受了,落魄之后才写出登高,只因为唯有在黄昏降临之际,才能见证虔诚的信徒。
锦上添花谁人都会做,但是雪中送炭的情分,才值得被铭记一辈子,从高空落下的人,才能够明白那种大起大落的落寞感。
心境的不同是杜甫写出名诗的前提,杜甫凭借着对人生起伏,经历的独特感触,又借着描写身边景物的机会,来写出登高这首诗中的内核思想。

对于人生的无可奈何,以及看淡一切功名利禄的释然,都是杜甫通过登高传递给世人的,如此传世佳作难怪会成为,七律诗中人人在赞不绝口的诗作。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7 13:43 , Processed in 0.00826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