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至,菊花开,读读这三首诗词,携一缕花香,度一季清欢 2024-10-05 20:33
发布于:福建省
节序来无停,年华又重阳。 铺开季节的诗笺,一行菊开青蕊,一页蟹肥酒香,
漫山遍野的秋色,丝丝缕缕的情怀,沿着季节的脉络,悄然蔓延。 “扫尽残花与红叶,放教篱菊占秋光”,三首诗词,携一缕花香,度一季清欢。 ![]()
01 南方气候殊,有菊即重阳。 九日今已近,青蕊未可尝。 安得黄金花,泛此白玉觞。 会当烂漫开,为插满头香。 ——李纲《菊花开日即重阳二首·其二》 南方气候温暖,每逢重阳,菊花开得如火如荼。 以花入酒,金黄的花瓣,漂浮在白玉的酒杯上。 花香与酒香,相互交织,那该是何等美好的一幕。 可是今年,不知为何,佳节将近,花蕊依然青涩。 诗人心中有些遗憾,却仍然充满期待。 他坚信,不久的将来,菊花定会烂漫盛开。 那时,定要采撷最美的花朵,插在鬓上,尽情享受那馥郁芳香。 李纲生活于两宋之交,如陆游辛弃疾一样,一生以北伐为目标。 屡遭打击,却始终不改其志。 他的很多诗词作品中,都洋溢着一种高昂炽热的爱国热情。 这首重阳诗,借菊花来表达他对生活,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语言通俗易懂,却富含哲理,耐人寻味。 ![]()
02 天公著意做重阳,风伯驱除特地忙。 扫尽残花与红叶,放教篱菊占秋光。 ——项安世《重阳前一日大风雨》 重阳将至,秋意渐浓。 西风,带着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扫尽了残花与落叶。 仿佛是上天特意,为重阳腾出了一片纯净的舞台。 篱笆旁的菊花,不畏寒风,不惧霜冻,傲然绽放,独占了这秋日的最后一抹绚烂。 项安世是南宋人,稍晚于我们前文提到的李纲。 他自幼聪慧,传言7岁便能作诗,有“神童”之名。 孝宗年间高中进士,此后宦海沉浮,官终太府卿。 这首诗前两句,以拟人的手法,为重阳佳节的到来营造了一种极其和谐美好的氛围,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后两句又通过对比,将菊花强调得异常突出。 虽无一句正面描写菊花盛开的景象,但通过这些侧面描述,足以令人想象傲然绽放,独占秋光的画面。 ![]()
03 采采东篱菊正黄。西风帘卷近重阳。 挥毫写得几痕霜。 雅韵也如人意淡,秋容偏耐月波凉。 高怀晚节岂寻常。 ——郑兰孙《浣溪沙》 西风吹过,帘幕漫卷,凉意袭人。 又是一年重阳,庭院里的菊花开得正艳,一朵朵,一簇簇,美丽极了。 捻一缕花香,蘸一抹秋色,铺一张素笺,挥毫泼墨,写意流年。 在词人看来,菊花淡泊而宁静,不张扬,不炫耀。 淡雅的花瓣,沐浴在月光下,更添了几分高洁与脱俗。 在秋风中坚守,在月色下绽放。 坚强,又不失高雅,岂是寻常之物可比? 郑兰孙是清代才女,能写诗,善绘画。 史书中关于她的记载很少,只知她出生钱塘,其夫曾任扬州同知,同样精通书画。 这首词通过描写菊花的雅韵、秋容,晚节,表现了词人对菊花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她人淡如菊的情怀。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