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建国后,上将陈士榘谈及李德:不是草包,很多书对他评价不够厚道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6 07:30:5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建国后,上将陈士榘谈及李德:不是草包,很多书对他评价不够厚道                                                                 2024-10-12 06:07                                      

发布于:广东省
   
       李德,这个名字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的人来说并不陌生。他曾掌握过中央红军的指挥权,却在第五次反“围剿”和湘江血战中屡屡失策,给我党造成了巨大损失。
由于这些失败,李德在遵义会议上被剥夺了指挥权。后来的教科书、影视剧中,李德的形象往往被描绘成一个一意孤行、不顾实际的“草包”。
然而,开国上将陈士榘却曾在建国后谈到李德,表示他“不是草包,很多书对他的评价不够厚道”。这位毛主席的嫡系上将,为何会对李德有如此评价呢?

要理解李德,首先得了解他的来历。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出生于德国。年轻时,他参加了一战,后来成为德共的一员,在德国的革命事业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1928年,他进入苏联的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这所学院是苏联培养高级指挥官的摇篮,李德也因此掌握了相当丰富的军事理论知识。
1932年,李德被派往中国,本来他只是负责送一笔款项给“佐尔格小组”,并救出几名被捕的人员。然而在上海时,李德遇到了老朋友秦邦宪(博古),后者建议他留下来担任军事顾问。
因为陈绍禹(王明)和秦邦宪当时急需一个有军方背景的人物来协助他们掌权,而李德正好符合他们的需求。就这样,李德意外地从一名使者,变成了中央苏区的最高军事指挥员。

尽管李德有着丰富的军事理论背景,但他在中国的实际指挥中,却屡屡出现问题。红军之前的反“围剿”作战,依靠的是游击战术,注重灵活机动,集中兵力打击敌人的薄弱环节。
然而,李德却过分依赖苏联大兵团作战的理论,将这套战术生搬硬套到中国的战场上。他主张与国民党军队硬碰硬,用堡垒对抗堡垒,这在国力、兵力悬殊的情况下,无疑是自取灭亡。

第五次反“围剿”就是李德指挥的典型失败战役之一。由于他不顾实际情况,坚持呆板的阵地战,红军遭受了极大的损失,最终不得不撤离中央苏区,开启长征。
而在湘江战役中,李德又坚持带着大量笨重物资,导致红军无法迅速突破敌人的封锁线,最终湘江血战中,红军由8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战场上的失败,让李德在红军中逐渐失去信任。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这次会议不仅确立了毛主席在党内的核心地位,也彻底剥夺了李德的军事指挥权。可以说,从这时起,李德在红军的历史舞台上逐渐淡出。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失去指挥权的李德,并没有因此陷入怨恨和消沉。
遵义会议后,李德被安排到红军大学工作,主要负责讲授军事理论课程。令人欣慰的是,曾经固执己见的李德,这时似乎头脑清醒了许多。

在红军大学的讲台上,他不再像以前那样自视甚高,而是以红军过去的胜利战例为教材,谦逊地讲解战术要点。据曾经听过李德授课的陈士榘回忆,李德的课程讲得非常不错,理论联系实际,很有参考价值。
陈士榘对李德的这一转变深感佩服。他认为,一个人从高位突然坠落,能很快收拾心情,认真反思自己的过往,实属不易。而李德在这方面表现出的反思和调整,正是他难能可贵之处。

陈士榘指出,很多书中对李德的评价不够厚道,尤其是在形容李德的军事才能时,常常过于片面。的确,李德在中国的军事指挥生涯中犯下了不少错误,但他并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草包”。
李德之所以被重用,正是因为他在军事理论上的深厚功底。他在指挥作战中的失误,更多地源于对中国实际情况的不了解,而非单纯的无能。

李德在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期间,掌握了苏联大兵团作战的精髓,这种战术在苏联的广袤平原上确实有效,但搬到中国的地形与战场条件下,却变成了致命的误区。李德犯下的错误,并不是因为他不懂军事,而是因为他没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战术。
李德虽然在军事上屡屡失策,但在私德上却并不差。陈士榘曾提到,李德并不是那种背后使绊子的小人。相反,他是一位有着强烈正义感的人。
在红军长征途中的草地分兵时,红四方面军的李特曾公然对毛主席出言不逊,甚至掏枪威胁。在这一紧要关头,李德奋不顾身地扑向李特,保护了毛主席。

这一举动,展现了李德在关键时刻的担当和忠诚。虽然在军事指挥上存在失误,但在原则问题上,李德从未背离中国共产党。他对毛主席的拥护和保护,正是陈士榘认为李德值得肯定的另一大原因。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3 23:00 , Processed in 0.00892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