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47年晋察冀军区歼敌数垫底,刚想打个翻身仗,罗历戎就送上门来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7 13:37:3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47年晋察冀军区歼敌数垫底,刚想打个翻身仗,罗历戎就送上门来                                                            
2024-10-15 18:15                                        

发布于:天津市
   
         1947年7月21日的小河会议对于晋察冀军区和聂荣臻来说,都是一次很丢面子的会议。
在会议上,周恩来就1947年全国各战区的歼敌数量进行了一次汇总,结果,军事实力远在晋绥和陕甘宁军区之上的晋察冀军区排在了最后一名。
这个结果让晋察冀军区很是觉得丢面子。
可要想改变排名垫底的现状,把丢了的面子找回来,唯一的办法就是打一场翻身仗。
可是,话说得容易,可要做起来却没有那么容易。
晋察冀军区面对的对手有两个,一个是保定绥靖公署的孙连仲集团,另一个是张垣绥靖公署的傅作义集团。这两个人都是久经沙场的宿将,而且都老谋深算,用兵狡诈。
孙连仲在抗战时期就是有名的悍将,台儿庄一战打出了威名,而且历任几个战区的司令长官,作战经验非常丰富。傅作义就更不用说了,在内战爆发之初的大同、集宁战役和张家口战役中,面对晋绥军区和晋察冀军区的围攻,都没把他打趴下,反而是吃了他不少亏。因此,面对着两个这样的对手,晋察冀野战军只有勇敢和决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行之有效的战法才行。
以双方的兵力配备而论,晋察冀野战军在此时还是要弱于国民党军队的。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两条:
其一、1946年3、4月份的两次大整军,晋察冀野战军的力度有些偏大,大约10余万的军人复员转业,其数量几乎占了晋察冀军区的一半,可谓是伤筋动骨。
其二、在大同、集宁战役和张家口战役中两次败于傅作义,部队损失很大。
而反观国民党方面,在整编中不仅没有降低实力,反而以各种名目保留军队,实力不减反增。
面对这样一支强大的敌人,任何急于歼敌,想要改变歼敌数量垫底局面的急躁情绪都是要不得的。
1947年8月19日,晋察冀野战军高层杨得志、罗瑞卿、杨成武和耿飙在经过了反复的研究之后,决定以3纵郑维山部攻击北平西南方向的涞水和涿县地区,以期调动敌军来援;2纵陈正湘部和4纵曾思玉部进入保定东南地区待机,待到敌军援兵进入大清河地域的时候出击歼敌。
可这次出击却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聂荣臻 图片来自网络
本来,按照事先的部署,3纵先行攻击位于徐水和保定之间的铁路沿线,并彻底破坏之,想以此来调动国民党军来援。以国民党军在这段铁路线安排了两个营的兵力守备情况来看,是根本无法与3纵抗衡的。
如果国民党军队不来援,那么,3纵则攻击涞水县城。涞水作为国民党军在北平、天津、保定这个三角防御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护路点,一旦有失,则国民党平、津、保这个三角防御体系将被撕裂出一条口子,由此向北通往保定、北平的道路将不通,会直接影响到国民党军在华北以及东北的战事。
可以这么说,晋察冀野战军选择的这个攻击点还是非常精准的。
但是,战事一开,3纵先是攻击国民党军的两个守备营就不顺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远未达成战役效果,连国民党军两个守备营都没有拿下,就更不要说破坏这段铁路,想以此调动国民党军来援了。
见攻击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3纵马上按照第二方案执行,7旅依托拒马河东岸的南北义安村防守拒马河上的便桥,阻挡来自保定方向的援军,8旅和9旅则进抵涞水县城,准备向涞水县城发起攻击。
可此次攻击仍然不顺利。3纵两个旅打了一天一夜,仅占领了涞水县城的东、南两关,涞水县城仍然掌握在国民党守军第94军13团手中。
攻击涞水虽然不顺利,但确实是起到了吸引敌军来援的作用。国民党军94军的一个整师和两个团已经来援,还有两个师正在集结,一个师也有了准备来援的迹象。
就在晋察冀野战军高层认为此次打援行动要取得积极战果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个大意外,那就是3纵7旅防守的拒马桥失守了。
本来,7旅的任务是防守拒马桥,保障8旅和9旅对涞水的攻击,一旦有敌来援,则要坚决守住拒马桥。可是,7旅在排兵布阵的时候却出现了一个大失误,仅在北安义村设置了防御阵地,南安义村竟然没有布防,被国民党军占领。如此一来,拒马桥就失去了控制,国民党军蜂拥而来,不仅稳固了涞水县城的防守,而且反客为主,对3纵实行了反攻。
见已经失去了歼敌的机会,三纵只得被迫撤出了战场。
就在涞水方面战事打得异常憋屈的时候,本来安排在大清河以北打援的2纵和4纵也遇到了问题。
本来按照情报显示,来援的国民党军是16军的94师和22师,以两个纵队攻击国民党军两个师,胜利还是有把握的。可当2纵和4纵渡过大清河向敌军发起进攻的时候,却突然发现情报有误。当面之敌虽然是94师和22师的番号,但是却仅有一个团加两个营的兵力。
原来,国民党方面对围点打援的战法也很熟悉,毕竟,他们为此曾经付出了太多的代价,因此此次来援,他们也是小心加小心,先是派出了几支小部队进行试探,大部队随后跟进。可是由于晋察冀野战军的情报失误,把这几支小部队误认为是国民党军主力,才造成了2纵和4纵的冒失出击。
事已至此,2纵和4纵也只能是将错就错了,准备吃掉这几支小部队。可攻击一经展开,却发现敌军异常顽强,竟然久攻不下。而且,国民党军援军的大部队在得知前锋部队已经与2纵和4纵接战后,也加快了前进的速度。就这样,在大清河以北地区,国民党军援兵20几个团与晋察冀野战军的20几个团打成了僵持状态。
战局的发展出乎晋察冀野战军预料,要是继续打下去,就是一场纯粹的消耗战了。为了保存实力,2纵和4纵主动撤离了战场。
3个纵队出击,竟然没有完成任何一项战役目标,这也是比较罕见的了。

图片来自网络
战后统计,此次涞水之战和大清河战斗共歼敌5278人,晋察冀野战军损失6778人,可谓是一次得不偿失的战斗。
究其原因,虽然晋察冀野战军在此役中存在着胃口太大,包围敌人太多,已经超出了自己的消化能力和情报搜集不够、对国民党军工事的坚固和火力的猛烈程度估计不足的问题之外,最重要的还在在思想上存在着想要打一场翻身仗,彻底改变晋察冀野战军歼敌数量垫底局面的急躁心理。
1947年9月14日,东北野战军发动秋季攻势,国民党军队战事吃紧。为了增援东北,蒋介石只得拆东墙补西墙,从华北抽调了3个主力师到东北。紧接着,华北的国民党军队也进行了一次大范围的部署调整,除了罗历戎的第3军仍然驻扎在石门(石家庄)不变之外,其他各部纷纷收缩到了保定以北的铁路沿线,以确保华北到东北的铁路线畅通。
保定以北地区俗称保北地区,主要是指涿县到徐水这段铁路线,这个地区是华北地区国民党军队出关的主要集结地和转运地,如果晋察冀野战军攻占徐水,掐断这条铁路线,不仅将会使平汉铁路中断,使华北增援东北的道路不通,将极大不利于国民党军队在东北的战事。
正是由于徐水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所以成为了晋察冀部队势在必取和华北的国民党军队势在必守的地区。
退一步说,即使晋察冀野战军不准备真的要攻占徐水,只要是造成一副要攻占徐水的假象,国民党军队也必定会倾力来援,这就将为晋察冀野战军的打援行动创造条件。
要想攻击徐水,吸引国民党军来援,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打得一定要狠,给国民党军队造成一副徐水岌岌可危,早晚不守的假象。
对于国民党军队可能的来援方向,晋察冀野战军高层也做了分析。最有可能来的援兵是两个方向,一是保定方向,二是徐水以北的固城和容城方向,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驻守石门的第三军也会来援,但希望不大。因为此时的石门已经成为了一个孤立的据点,守备力量本就薄弱,如果强行出兵来援,他们就不怕被晋察冀野战军趁虚而入,拔了点?
10月11日,晋察冀野战军2纵来到了徐水城下,用两天的时间迅速扫清了徐水外围,13日,2纵向徐水发起了攻击。
战事一开,就迅速进入了白热化状态。2纵的指战员们深知,对徐水的攻击力度的强弱,决定了国民党军队是否来援的速度。换句话说,如果2纵对徐水的攻击仅仅是做个样子,那决计骗不过老谋深算的孙连仲和傅作义,只有对徐水的攻击异常猛烈,造成徐水朝不保夕的样子,才会吸引敌军快速来援。为此,2纵不计伤亡,对徐水的攻击一波接着一波,很有一副不拿下徐水决不罢休的架势。
果然,在2纵的猛烈攻击下,徐水守敌吃不住劲了。孙连仲也认识到,如果再不出兵救援徐水,那徐水肯定要完了。
为此,孙连仲派出94军两个师和独立95师的一部,加强一个战车团,从固城方向出发救援徐水;另派出16军的两个师从容城方向来援。

孙连仲与李宗仁和白崇禧合影 图片来自网络
见国民党军队援兵出动,歼敌的机会已经出现。3纵和4纵立即出击,插入了固城和徐水之间进行拦截。
命令是死的,那就是无论敌军的飞机大炮如何猛烈攻击,各部队必须要死守阵地,不得后退一步。
客观地说,晋察冀野战军在此时的胃口还是大了些。
从兵力上讲,以2个纵队加上一些地方武装与来援的敌军10个团相比稍占上风;从武器装备上来讲,来援的国民党军队武器精良,并且配备了一团战车部队,还有空中的支援,占据绝对上风;从兵员素质上来讲,晋察冀野战军虽迭经大战,锻炼了部队,战斗力相比1947年上半年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国民党军来援的部队也都是在抗战时期的百战老兵,尤其是独立95师,更是被号称为“赵子龙师”的王牌部队,战力绝对不容小觑。
三个方面的对比,就决定了晋察冀野战军想要一口吃掉国民党援兵,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而且,国民党军援兵的指挥官李文更是个老奸巨猾的家伙,他知道,共产党部队最擅长的就是穿插迂回,分割包围的战术,所以他下令,来援各部必须要紧密靠拢,绝对不允许孤军冒进,宁肯与担任阻击的共产党部队打成僵持也绝不分兵。在他看来,只要是不分兵,对手就找不到分割包围他的机会,只要是自己队形紧密,滚筒式前进,时间虽慢,但总有一天会滚到徐水城下。
面对李文的肉头打法,3纵和4纵和援兵打成了僵持状态。时间越长,对国民党方面越有利,因为晋察冀野战军3个主力纵队都被困住了,如果此时国民党军队再次出动援兵,那战局将会发生巨大改变。而固守徐水的国民党军队在得知援兵即将到达的消息后,更是信心十足,固守待援的决心更加坚定。
攻城拔不下“点”,打援又无法消灭援兵,眼看此次战役的两个目标都无法实现,再要拖延下去,将对晋察冀部队极为不利。因此,杨得志果断下令,2纵继续围困徐水,3纵和4纵放弃阻敌,全军向西越过平汉铁路,以期引诱敌援兵分兵追击,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
笔者在写该文的时候用心揣摩过,晋察冀野战军向西诱敌的策略未必有效,原因有二:
其一、李文来援的目的是为了解徐水之围,现3纵和4纵撤退,李文最大的可能就是率部直奔徐水解围,他会分兵追击3纵和4纵吗?几乎没有可能。
其二、李文老谋深算,对共产党部队的战法很熟悉,不然他也不会在遇到3纵和4纵的阻击的时候坚持队形紧密,不留缝隙,不给晋察冀野战军分割他的机会。现在3纵和4纵退走,他真的会认为3纵和4纵是不敌退走?
如果换了国民党其他将领,在3纵和4纵退走的时候或许会认为是败退,然后分兵追赶,但李文应该不会犯这种错误。当初,孙连仲派到担任援兵总指挥,就是看中了他的老成持重,或者说是胆小。
可如此一来,麻烦就大了。

傅作义 图片来自网络
3纵和4纵撤走后,李文势必会率兵直驱徐水城下,要么进入徐水城,稳固徐水防线,要么从2纵的侧后方发起进攻,和徐水城内的国民党守军内外夹攻2纵。
如果出现这种局面,2纵该如何应对?应对之策只有两条,一条是撤围徐水,另一条就是分兵迎敌。到那时,2纵就会出现背城一战的局面。如果3纵和4纵见李文没有上当,反而是直驱徐水,把2纵反包围在了徐水,最有可能的反应就是出兵再反包围李文部,而在保定的孙连仲和在北平的傅作义会坐视?定会出兵再反包围3纵和4纵,如此一来,以徐水为中心,定会出现一场结局难料的大混战。
就在这紧要关头,一次改变战局发展的机会出现了。
1947年10月17日,就在杨得志等人准备向平汉路以西转进诱敌的时候,聂荣臻发来了一封电报:
石门敌7师并66团由罗历戎率领于昨晚渡河北进......
自从1947年9月华北的国民党军队抽调三个师到东北后,本来就处于孤立地位的第三军就愈发孤立起来,石门周围的县城都被晋察冀军区占领,逼得罗历戎只得把石门外围据点的部队陆续收缩回石门,力保城防和机场,准备应对晋察冀野战军的最后一击。因此,能够脱离石门,是罗历戎此时心中最大的愿望。
可是,石门离保定有着180公里的距离,而且无论从哪个方向走,都必须从解放区经过,保险系数极低。因此,要想脱离石门,必须还要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10月初,蒋介石飞抵北平召开军事会议,罗历戎也参会。在会议上,罗历戎提出,为了解决华北的机动兵力不足的问题,敌3军愿意派出有力之一部加入到华北的机动兵团。
其实,这哪里是罗历戎为他的蒋校长分忧啊!这是他为了逃离石门而故意使出的计策。
在当时,华北的国民党军队都被牢牢地固定在了铁路线上,面对晋察冀野战军的四处出击,每次应对都需要拆东墙补西墙的抽调兵力,委实是捉襟见肘。而此次自己主动提出要把第三军的一个师由守备部队变为机动部队,既解决了机动兵力不足的难题,又为自己能够脱离石门这个险境创造了条件,还获得了蒋介石的赞许,可谓是三全其美。
果然,就在晋察冀野战军对徐水发起进攻的时候,孙连仲给他来了命令,要第三军留一师部队防守石门,另一个师北上保定加入机动兵团以解徐水之围。
对于石门的第三军,晋察冀野战军早就惦记已久。可是,第三军是一支老牌的部队,实力不俗,而且还依托着石门坚固的工事,等闲打不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等第三军离开石门,在野外将其歼灭。可是罗历戎也是久历戎行的军人,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他是不会轻易离开石门的。可此次第三军却突然北上,这就给晋察冀野战军歼灭它创造了机会。
本来,孙连仲给罗历戎下令要其北上的命令是绝密,可是,这道绝密命令却被晋察冀军区负责情报工作的二局局长彭富九给截获了。
面对这份情报,杨得志等人可谓是又惊又喜。惊得是敌人又加强了增援的力度,喜的是石门之敌终于出头了,如果能够趁着第三军主力离开石门这个机会,一举将其歼灭,再回头攻击石门,那石门就是嘴边的一盘菜,随时就能拿下。
可是,此时最大的问题是距离和时间。

解放战争时期的杨得志上将 图片来自网络
罗历戎不愧是老军人,他知道此次撤退能否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保密。事后证明,罗历戎的保密措施还是起到了积极效果的。10月15日下午第三军开始撤退,到了16日下午聂荣臻才得到了相关情报,17日详细情报才传到杨得志手中,而此时第三军已经已经走了两天,距离保定的距离已经不足90公里了。
战机转瞬即逝,好不容易抓住了第三军,哪里还会放他过去?杨得志果断改变了部署,部队不再向西,而是立即掉头南下,在运动战中将罗历戎第三军歼灭。
可问题出现了,预设战场究竟放在什么地方合适呢?
既离保定不能太近又不能太远。太近,保定的敌军定会出兵增援,又将会打成一场消耗战;太远,第三军很有可能会缩回石门。最后,晋察冀野战军参谋长耿飙把预设战场设定在了清风店。
此时,第三军离清风店约90里,而晋察冀部队离清风店最近的部队也有150里,最远的达到了250里,这就意味着晋察冀野战军主力部队必须要在一天之内走完250余里的路程,才有可能在清风店地区截住罗历戎。如果未能按时赶到,第三军将会越过清风店与驻守在保定之南方顺桥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合流,如此一来,晋察冀野战军将再一次失去战机。
既然决心以下,晋察冀野战军迅速行动起来,各主力纵队纷纷轻装,以强行军的速度向清风店地区靠拢,地方武装和民兵游击队尽一切手段迟滞第三军的推进速度,晋察冀解放区的各级政府也迅速行动起来,在一夜之间,近10万支前民工被组织起来,为野战军提供后勤保障。
10月18日,杨得志接到了敌情通报,第三军已经到达了定县。这也就意味着自17日开始,罗历戎的第3军在一昼夜的时间仅前进了不到50里。
严格说,第三军的覆灭责任还在罗历戎身上。在10月12日孙连仲命令罗历戎北上保定的时候,本来是要安排空运的。这样既可以加快第3军加入援助徐水的时间,又可以避免第3军在通过180公里解放区时遇到的危险。
可孙连仲的建议却没被罗历戎接受。

罗历戎 图片来自网络
罗历戎认为,石门周围的晋察冀野战军主力都被调往了徐水一线,石门周边没有共产党的主力部队,就算是通过解放区的时候会遭到地方武装和民兵游击队的骚扰,也对大局没有影响。其实,这都是罗历戎的托词,他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勇敢了?
原来,罗历戎之所以不接受孙连仲的建议,是因为他想要在撤兵时带走大量的营具物资,他是害怕到了保定后,第3军在后勤保障方面无人理睬,处处看人眼色。
如果放在平时,罗历戎的想法和做法也没错,国民党军队就是这么个德行和传统。可是这是战时啊!自己这次好不容易争取来的,以援兵之名行逃跑避难之实的军事行动是以跑路逃命为最终目的的,如果因携带大量的物资耽误了行军的速度,第三军面临的将是灭顶之灾。
可此时的罗历戎已经信心满满,他坚持自己的石门周边没有共产党主力的判断,开始放心大胆地装了200余辆大车物资然后出发,这严重影响到了第三军的行军速度。如果不携带大量物资,第3军的行军速度最少还能快上一倍,即使晋察冀野战军得知了消息,也没有反应的时间。
正是由于罗历戎的舍命不舍财的“壮举”耽误了时间,使晋察冀野战军在19日超前于第3军10几里地的时间赶到了清风店。
战斗随即展开。
清风店战役的关键因素是快,不仅行军速度快,解决第3军的速度也要快,因为随着晋察冀野战军主力的南下,国民党军方面也发觉了晋察冀野战军的意图,援军随即出动。如果不能快速解决罗历戎,将又会打成一次消耗战。为此,此次消灭罗历戎第3军的战斗,晋察冀野战军的战力可谓是发挥到了极致,从19日两军接触开始,到23日上午,彻底解决了第3军,歼灭敌军1.8万余人,军长罗历戎被俘。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9 18:32 , Processed in 0.00878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