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主席读溥仪的《我的前半生》,阅后点评:我觉得这本书写得不好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8 15:06:5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毛主席读溥仪的《我的前半生》,阅后点评:我觉得这本书写得不好                                                                    2024-10-16 14:30                                        

发布于:天津市
   
      1964年群众出版社正式出版溥仪的个人自传《我的前半生》,这本书完完全全是由溥仪执笔,从他3岁登基那一刻讲到他被释放前在战俘管理营日子,其中跨度几乎要达到半个世纪。
半个世纪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但是属于溥仪半个世纪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变迁最动荡的岁月,我们经历从封建社会到民国再到新中国的时代。
这一切并不是溥仪在作用但却又和他有着脱不开的干系。或许从他被选中作为继位皇帝开始,他的一生就注定要和风云飘摇的时代格格不入,直到1959年后他的人生方才回归正常。

我们再来说说他的自传。这本由国家支持下出版的自传堪称叫好又叫座的书籍。自发表以来销量惊人,甚至还被翻译成多国文字远销海外,似乎连外国人都有浓厚兴趣来窥探下这位末代皇帝的真实生活。
不过百姓看得乐呵呵的,还是有人给出负面评价。就比如我们的毛主席曾公开指出《我的前半生》里有写得不好的地方。
明明就是一本畅销书,为何毛主席会有这样的评价呢?他所谓写得不好的地方又说的是哪里呢?想解开答案,我们还是要从原作者溥仪成书的时候说起。

凌乱半生的皇帝
其实溥仪有写自传的想法由来已久。新中国解放后,原本想外逃的溥仪却不曾想被苏联红军率先截获,随后他在1950年被押解回国,关押在抚顺的战犯管理营进行改造。
整整9年的改造生涯中,他每天都要聆听党组织的教诲,接受能所能及的劳动工作的改造,顺便学着做一些缝缝补补家务来料理自己生活。
渐渐地他改掉持久以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没事就发脾气的臭毛病,同时他终于觉察到自己长期以来的皇帝梦就是个彻头彻尾的错误。

中国封建制度的年代已经太久了,如今的内忧外患证实中国已经不适合、也不能够再有皇帝的存在了。中国不再需要真龙天子来把守龙脉,而是需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
这位早就该退位的皇帝却在别人的怂恿下接二连三要把持皇帝的宝座,最后甚至不惜勾结日本军国主义做起汉奸,可惜他的伪满洲国不但没能领导起东北地盘,反而只落个傀儡皇帝的下场。直到解放后日军四散离去,他连傀儡皇帝都做不成了只能束手就擒了。
战俘营里创作感
而待在战俘营里9年虽然过得辛苦,但起码不会遭受外来环境和势力的影响。他才真正拥有了反思过往的时间。

其实在这里他常常会写下很多的文字材料,这其中有他自己的笔记,也有他为了交代罪行而自我供述的材料,总之这些文字都成为了他日后出版《我的前半生》的初稿。
溥仪自身文化底蕴不错,所以文字表达能力应该是尚佳的。再加上他本人就是个传奇,他所经历的这些经历确实起伏不定、世间少有。
光是他的皇帝梦就经历三起三落,分别被不同人抬上去又被拉下马。而他的婚姻关系更是一团乱麻,离婚的、出轨的、病死的、逃离的每一个女子似乎都只是他生命中的过客一般。

至于他自己从紫禁城到天津小洋楼再到沈阳伪满皇宫再到最后战俘营,留给他的感想又是什么?
确实他的人生很难不让人感到好奇,也是让他有千言万语感慨诉说的由衷。1959年,连溥仪都没有想到自己会在第一批特赦名单之中。由于表现良好他被批准提前释放。
随后溥仪便被妹妹接回北京定居,而且在党中央的安排下给他先后做过植物园管理员以及全国政协文史研究所研究员。可以说他的日子从特赦之后才进入正轨,他凭自己劳动所得换取物资生活,终于能体会到做一个普通公民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而他从释放那刻起第一件事就是要将他的自传给补充完整,告诉世人他所遭遇的经历。
主席的异样评价
他的这个想法也得到党组织的认可。所以资料的规整、史事的核实以及联系出版社等事务并不需要他来操心。只要在毛主席、周总理的重视和有关方面的积极响应下,到了60年代他的自传体就可以顺利出版了。
不过在出版之前他的这本《我的前半生》还是交给毛主席、周总理等人率先过目一下。
周总理在1961年抽空接见了溥仪及其家人,还主动谈起这本书并夸赞道溥仪“书写得不错”

但是到了毛主席口中却又有另一种看法,毛主席曾表示书里有不足之处,其中最主要的不足点就是书里的基调不对,溥仪的前半生差不多中国半部沉沦时,
而溥仪把中国会沦陷大部分责任都归结于自己,所以他在书里很多时候都在检讨自己

其实这也难怪,他的成书材料很大一部分都是在战俘营里完成,而在这里写下的自然全是自己悔过和检讨,是带着请求组织宽恕他的意愿来写的。所以基调本身就很悲凉和迷茫,甚至不乏声泪俱下、痛哭流涕时写下的文字。
可事实上中国时代的变迁并非因他而起,也不会因他而亡,所以不能全权由他买单。很多事情上他虽然是个推进者,但亦是无奈为之。

说到底他也不过是个生错时代的皇帝,和这个国家一样被迫沦为时代的棋子。所以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溥仪不应该是检讨大过感慨,我们需要的是正史,而不是他的悔过书。
与此同时,
毛主席还提到写书要实事求是,不管是编辑还是溥仪本人,都不需要把描写改造过程那段生涯夸张放大,也不需要特意将改造的表现过分美化。
看得出来毛主席说的这些评价还是挺中肯的。既然是自传,我们就要尽可能还原历史的真相,而不是一味带有政治宣传的倾向。而溥仪要诉说的无非是他亲眼所见,并不是向他追责嫌疑。《我的前半生》最终目的只是想让大家看到他前半生的故事。

最终的成书发表
在参考了毛主席的意见后,《我的前半生》还是进行了修改,1962年由文史专家和溥仪进行讨论和增减。一共历经了了九校九改后,最终就成为了我们现行看见最多的1964年的通行版。
而这本书的销量至今来说都是经久不衰的,因为通过它让我们认识那个神秘皇家大院里的事情,也是通过它让我们看到中国末代皇帝的悲哀和无奈,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是见证了半个世纪中国史的缩影。
皇帝的世界终究不再是个秘密。再多揣摩和考证都不如他的亲口诉说来得实在。

至于溥仪本人呢,在著作发行三年后就因病过世了。而他这本书也为我们揭开不少皇室的谜团。
80年代初期中国曾邀请意大利、法国等电影公司联合制作以他为蓝本的传记电影《末代皇帝》,其中大量情节都是取材《我的前半生》中的叙述。
这本影片也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的荣誉。可以说是溥仪跌宕起伏的一生不但造就他的著作的热卖,也造就这部影片的成就。

小结:
如今又是一个卌年过去了,可关于溥仪的故事讨论依旧川流不息。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他的生活荒诞而又写实、离奇却又注定。或许他有自己诉不完的苦、道不尽的由是他已经无法发表的了,但通过这本《我的前半生》,我们还是从中略知一二的吧。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0 22:33 , Processed in 0.00727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