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史 | 苏轼、欧阳修的母亲如何带娃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1-6 05:48:2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文史 | 苏轼、欧阳修的母亲如何带娃                                                                     2024-11-05 11:41                                        

发布于:山西省
   

                          
作者:姚秦川

苏轼的母亲程夫人生于官宦人家,自小饱读诗书。在苏轼弟弟苏辙的记忆里,母亲“生而志节不群,好读书,通古今,知其治乱得失之故”。程夫人不仅是典型的才女,而且心地还非常善良。
苏轼小时候,家中的院子里常飞来一些觅食的小鸟。一天,苏轼心血来潮,想要抓捕一只小鸟玩耍,不料他的行为刚好被母亲发现。母亲告诉苏轼,小鸟飞至家里筑巢,寓意家庭和睦,百事顺意,所以不要打扰它们。有些鸟巢甚至把树枝都压弯了,善良的程夫人便用绳子把树枝系起来,防止树枝折断摔伤小鸟。
正所谓“上所施,下所效也”。母亲这种对万事万物的慈悲心情,深深影响着苏轼的“三观”。后来,他写过许多关于动物的诗词,其中有一句令人印象深刻:“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
可以说,母亲程夫人对苏轼的教育无疑是成功的,不管苏轼后来的人生如何起起落落,但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气节,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这当然和母亲的教导密不可分。
在教育子女方面,欧阳修的母亲也堪称楷模。在欧阳修4岁时,父亲便离他而去。当时,不到30岁的郑氏带着一对年幼的儿女生活顿陷困境。无奈之下,郑氏携儿带女投奔在随州任推官的欧阳修的叔父欧阳晔,奈何欧阳晔官俸菲薄,对他们母子三人帮助有限。
欧阳修到了上学的年龄,因家贫无资,郑氏只能“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这就是传颂至今的“画荻教子”。
欧阳修走上仕途后,家里日子逐渐好转,可母亲依然过着节俭的日子。欧阳修不解地问母亲:“有新袄子不穿,何以还穿得这么朴素?”母亲回答:“还是节俭为好,存些积蓄,以备不时之需。”

点评

欧阳修一生都不喜欢铺张浪费,面对困难时,他也表现得乐观豁达。可以说,郑氏那些语重心长的教诲深深地刻印在欧阳修的脑海中,遂教出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士林文豪。值得一提的是,司马光为苏轼母亲写的《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中,曾这样评价她:“贫不以污其夫之名,富不以为其子之累;知力学,可以显其门,而直道,可以荣于世,勉夫教子,不愧为古代一贤母。”这应该是非常客观真实的评价。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8 11:48 , Processed in 0.00860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