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55年授衔时,有人不同意授陈毅元帅,毛主席:你去打三年游击试试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6 06:38:2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55年授衔时,有人不同意授陈毅元帅,毛主席:你去打三年游击试试                                                                  2024-12-13 15:30                                        

发布于:天津市
   
前言
1949年新中国成立,本该在第二年就授衔的,但当时新中国内忧外患,第二年就爆发了抗美援朝,所以授衔的事只能往后拖。

1955年,我国第一届授勋大典,开国十大元帅有
朱德、彭德怀、林总、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恒、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而其中
陈毅的元帅之位很有争议
,有不少人认为
陈毅不符合元帅授勋资格
,可毛主席和周总理却力挺陈毅为元帅。

授勋“争议”
1955年9月27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最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在中南海举行了两场授衔活动。
第一场就是十大元帅的授衔
,授衔结束后,全场掌声雷鸣,久久不能停息。
其实在全军授衔前,有人并不同意授予陈毅为元帅,这其中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则是授衔时,陈毅并不在部队里工作,因此不符合授衔条件。
原本元帅授衔名单上还有刘少奇、周总理、邓老三位同志,但因为毛主席东主动辞去大元帅军衔,主张转业军人不授军衔,于是他们也不被授予军衔。
第二个则是没有参加两万五千里长征。

十大元帅里,其他的九位都有长征这个履历,而陈毅却没有

单单这两条很多人便不认同陈毅元帅的身份,
更多的人觉得粟裕在军队中有更高的威望,而且粟裕在解放战争中有着出色表现,更适合授予元帅军衔。

然而,
周总理认为陈毅的资历和贡献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国家命运的关键时刻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坚持陈毅应该被授予元帅军衔。
并且毛主席也是赞同陈毅元帅军衔的,当有人说他没有经历过长征,毛主席一句话怼了过去:

“要不,你去打三年游击试试?要不是陈毅牵制住了敌人,我们怎么可能只走两万五千里的长征。”?

毛主席还十分痛心的表示:
“如果陈毅不被授予元帅,那么在元帅中就没有人能代表留在南方坚持作战的红军部队了,这对得起那三年游击中牺牲的烈士们吗?对得起全军覆没的新四军吗?”

毛主席说的并不道理,当初陈毅临危受命,带队在南方和蒋介石的大军打游击。新中国成立后陈毅接受采访表示,
打游击战那三年,是他最苦的三年。

三年游击
1934年,因为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而当时
陈毅
在反“围剿”中受伤,不能长途奔波,于是被留在苏区养伤,并
临危受命在这里和蒋介石打游击。

陈毅也成了唯一一个没有参加过长征的元帅,
但是没有参加艰苦的长征并不代表陈毅的日子就比其他同志好。

一方面要给主力部队的转移争取时间,
另一方面还要牵制住蒋介石,拖延敌人对革命区的侵蚀。
这两个任务真的很艰巨,但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他都坚持下来了。

当时红24师以及地方武装总共有一万六千余人,而蒋介石得知陈毅等人没有选择撤离后,立刻调动重兵进行“围剿”。

面对敌军的强大压力,
这16000余人中的大部分英勇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党和红军的高级干部如何叔衡、毛泽覃等人在突围的过程中不幸殉职,他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诠释了对革命事业的执着与忠诚。

而瞿秋白和刘伯被敌军俘获后相继牺牲,
他们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丝毫不动心,最终选择了英勇就义。
陈毅则在突围中成功摆脱了敌人的追击,
于1935年2月率领残部转移到了赣南地区的油山、梅岭。

蒋介石更是多次派遣部队对陈毅进行“围剿”,甚至一度喊出
“三个月消灭游击队,活捉陈毅”
的口号
在这段艰难的岁月里,陈毅多次面临生死考验,他时刻处于危险之中,生命常常悬于一线。

命悬一线
敌我双方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陈毅虽说带领着红军一次次的打破敌人的包围,但红军毕竟处于劣势,在复杂的战场条件下往往不是人力可以改变这一切的,陈毅遇到过很多次生命危险,甚至有一次诀别诗都写好了。

1936年,蒋介石派遣第四十六师再次进攻赣南地区,这对陈毅的部队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要知道
第四十六师是蒋介石的
主力部队
,由戴嗣夏师长率领,被称为“碉堡专家”。
在进攻陈毅队伍之前,戴嗣夏在各个交通枢纽修建了坚固的碉堡,使得游击队的行动变得更加困难。

此外,
他还驱赶了当地农民,导致陈毅队伍缺乏衣物和食物,处境艰难。
要知道当初蒋介石的军队封山时,陈毅他们就是靠着当地百姓冒着危险上山送吃的、送生活用品。
之后因为敌军全面搜查,百姓也不敢上山,于是游击队只能吃野果喝露水,甚至还吃树皮等。

随着戴嗣夏下令部队展开山区围剿,逐渐削弱了游击队的控制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游击队员人数逐渐减少,被迫与敌人进行激烈战斗,伤亡惨重。
陈毅等人被困在梅岭深处偏僻的岩洞中,生存条件极其艰苦,缺乏衣物、食物和药品。

然而,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下,陈毅仍然写下了鼓舞人心的
《梅岭三章》
诗,表达了坚定不移的决心。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就在陈毅书写这首诗的当天,敌人却神秘地撤退了,并再未回来。后来,陈毅得知这是因为
张学良和杨虎城抓住了蒋介石
才导致这一情况。因此,陈毅幸运地逃过一劫。

也是因为
国共合作
,陈毅和剩下的游击队队员才能从山上下来,他们也被改编成
新四军

但在“皖南事变”发生后,新四军几乎全军覆没,国民党再一次削弱了共产党的军事力量。

解放战争时期,新四军被整编为华东野战军,
陈毅和粟裕带队。
这也是为何陈毅被评为元帅的原因,三年游击不仅为主力部队争取了时间,还把敌军耍的团团转。

结语
陈毅元帅于1972年去世,享年71岁。
陈毅元帅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杰出领导人,他的领导才能和对外交事业的贡献不可磨灭。

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建设中,他始终以民族利益为重,在各个领域展现出卓越的能力和智慧。
因此,我们应该永远铭记陈毅元帅的贡献,并向他致以崇高的敬意!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9 04:29 , Processed in 0.00989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