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功业彪炳耀千秋:从数据看毛主席震古烁今的伟绩丰功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1-8 12:08:5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功业彪炳耀千秋:从数据看毛主席震古烁今的伟绩丰功                                                                                2025-01-08 11:00                                        发布于:天津市
   
数据,蕴含着伟业,彰显着奋斗;数据,展现着大气磅礴,昭示着震古烁今。
从以下这一串串数据,人们可以看到毛主席的夙夜在公和宏才大略,领略到毛主席的高瞻远瞩和伟绩丰功。

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强起来,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开创了人民当家做主的先河,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作为旷世伟人,主席给中华民族留下的,包括精神和物质等方面的财富实在是太多了。

这是每一个华夏儿女都应该永远铭记的,也是不能忘怀的。
追溯过往,再忆历史。还是让我们翻开历史画卷,趟过历史长河,通过以下这些数据,将主席彪炳史册的千秋伟业进行回放,从而让我们镌骨铭心,永世不忘。
据公开资料显示,从新中国建立至主席逝世时的70年代中后期,面对强敌,在主席的领导下,中国打赢了所有对外大大小小的战争。

这是历史的定格,也是历史的辉耀,更是华夏民族的荣光,人民共和国的骄傲。
这一个又一个胜利,使我国的国威军威闪耀,打出了我国几十年的和平,让敌人闻风丧胆,令国人扬眉吐气。
这一连串大大小小的保家卫国和边境防御作战,就包括抗美援朝;抗美援越;抗美援老;中印自卫反击战;珍宝岛之战和西沙收复战等。
据史料记载,在抗美援越作战中,当年的美帝花费了8000亿美元,投入兵力50余万人,死亡5.6万人,受伤30多万人。

而我国只花了不到美帝2%的经费,牺牲不到美帝2%的人,最终打赢了抗美援越战争。
从新中国建立到70年代中后期,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国际形势宕荡严峻。
就是在这种国际局势错综复杂,国内外军事和政治斗争异常尖锐的大环境下,我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
那时,我国先后分别与124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与我国建交的国家由七十年代初的50多个猛增至七十年代中期的110多个。
50年代初期,在国际环境恶劣,周边外敌虎狼环视的情况下,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把一个完全的农业国家变成了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国家。
当时,全国工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农业产值占64%。
而到1975年,工业占国家经济生产的72%,农业则占28%,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9.8%速度递增。
当时,我国经济与美国相比,由1949年相差28倍,缩短到70年代中后期仅相差5.52倍。

那时,中国就已跻身世界第六工业大国。
尤其是当时通过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我国建起了50多万个国有企业,撑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在此期间,还进行了三线建设,开发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任丘油田;江汉长庆油田;中原南阳油田;辽河和大港油田。
那时,军事斗争的隆隆炮声,边关将士们的风骨骁勇,震慑着虎视眈眈的外敌,护卫着我国的陆上疆土和海防。

当时,欣欣向荣,日新月异的工业建设,犹如“推进剂”,助推着新中国的基础设施和农业等方方面面的建设。
那时,我国完成了一百多万公里的公路建设,两万多公里的铁路建设。
而这些公路和铁路,绝大部分是穿越于崇山峻岭和戈壁沙漠,使全国许多地方告别了不通公路和铁路的历史。

这是何等的气壮山河。当时,数百万公里的公路和数万公里的铁路,初步连通了我国的大江南北,城镇乡村,高原海岛。
为改写新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加快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缩短城市乡村差距奠定了基础。
公路铁路建设快马加鞭,而从50年代到70年代初期,全国水利建设已是如火如荼,先后完成了主要大江大河的治理。
据公开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只有大中型水库23座。

到70年代中后期,全国就先后建成库容10万立方米以上的大中小型水库8.5万多座,开挖和兴建人工河道近百条,新建万亩以上的灌区5千多处。
从1949年中后期到70年代中后期,全国近30年间的水利建设总投入,相当于现在投入的245万亿元人民币。
兴修水利,加快农村水网和灌溉设施建设,是那时全国上下大抓农业和农村水利建设的一个缩影。

据说,时到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在我国许多农村,仍然还在吃着当年大兴水利建设带来的红利。
而在大抓农业和农村水利建设的同时,在科技方面,中国仅用了26年时间,就使科技竞争力跃居当时的世界第13位,走过了西方国家100至300年的科技发展之路。
那时,我国只用了十年时间,就使“两弹一星”和核潜艇问鼎全球,亮相华夏大地。
紧接着,铁路机车;杂交水稻;卫星回收;现代海船;大规模集成计算机;大型喷气客机。

微电子;复方嵩甲醚;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等一批先进科技成果,犹如雨后春笋般问世。
包括载人宇宙飞船的一些技术;闻名遐迩的导弹技术;高科技“远望号”系列船技术;导弹驱逐舰技术等一大批现代高科技技术和设备,都诞生于那个时代。
据悉,包括今天的一些高科技设备基本
技术
雏形,也

来自那个时代。
那时,科技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教育同样敢为人先,不甘落后。

据史料记载,新中国建国前,全国仅有普通高校205所,1949年,仅有高校毕业生2.1万人。
然而,从新中国建立至70年代中后期,我国就建立了数千所大专院校和各类中专学校。
也就是从那时起,就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基础教育体系。
到70年代中后期,全国高校录取40.2万人,先后培养各类专门人才900多万人。
公开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后,国民识字率从20%上升到80%,1亿多人被扫盲。

小学在校生达到创纪录的1.5亿,入学率达到97.3%,普通中学在校生达到创纪录的6780万人。
从城市到农村,校园书声琅琅,课堂内外,是孜孜学习,时不我待的身影。
那时,农村基本普及了小学教育,城市普及了中等教育,城乡开创了成人教育和在职教育。
在卫生建设方面,分别在全国县城和公社建立了卫生院,培养了遍布乡村的赤脚医生队伍,初步建立了发展中国家独一无二的医疗保健体系。
当时,国民平均寿命由35岁增加到65岁,婴儿成活率从20%上升到了70%。

那时,城市居民实现免费医疗,农民看病收费低廉,发烧感冒类打针吃药费用一般在一元人民币以下。
与此同时,较短时间内,在全国消灭了血吸虫、麻风、性病、霍乱、鼠疫和天花等恶性传染病。
那时,妇女的地位在全世界是最平等的,孩子进托儿所、幼儿园及上学免费,单位福利分房,退休待遇得到充分保证。 
工厂无拖欠工人工资现象,而且工厂不能随意解雇工人。

而最让许多人不可思议的是,据公开资料显示,在主席逝世那年,国库里还留下5000亿斤粮食,500多万吨棉花和20多亿美元资金。
据说,中国那时既无内债也无外债。
从以上这些数据背后,让人们看到的,是从新中国建立之初到70年代主席离开我们这段不平凡的岁月里,整个中华大地呈现出的莺歌燕舞,欣欣向荣景象。

其中,也包括主席在当时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严峻形势背景下,夙夜在公,领导着全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万众一心建设新中国的壮阔画卷。
功业彪炳耀千秋。也许,有的人对那几十年热火朝天,悲壮而又如诗如画的建设,还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看法。
然而,主席带领全国人民意气风发,大刀阔斧开创的新中国建设史诗,是任何人都难以改写的,更是难以抹灭和淡忘的。
缅怀主席!
敬仰主席!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2 10:36 , Processed in 0.00891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