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藏故事 | “1号先生”张宗宪的收藏经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6:5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收藏故事 | “1号先生”张宗宪的收藏经                                                                        2025-01-08 19:00                                        

发布于:福建省
   

       前不久,收藏家张宗宪离世,享年97岁。在古董江湖浸润了一辈子的张宗宪是20世纪香港最成功的古董商之一、拍卖界的元老宗师。半个多世纪以来,张宗宪游走于海内外各大拍场,他独到的眼力和丰富的经验赢得了世界收藏家的信赖和尊重。20世纪90年代之后,张宗宪开始以收藏家的身份驰骋拍卖场,孜孜不倦地为中国文物拍卖市场的开拓和发展而努力,尤其为伦敦苏富比和佳士得拍卖公司在香港的顺利起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位被誉为“罗伯特·张”的1号先生张宗宪,以其79年的职业生涯,深刻影响了全球拍卖市场的走向,成为无可替代的行业标杆。张宗宪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一起走进张宗宪和他的不老江湖。

青年张宗宪
真、好、整:张宗宪的收藏“三字经”
70多年古董生涯中,张宗宪经手的东西不胜枚举。他收藏的标准是“三字经”:真、好、整。同样的价钱能买100件普品,张宗宪宁愿买5件全美的。全美很难,掐“尖儿”更难。
张宗宪的收藏包罗万象,最专精的是瓷器。他收藏的近现代书画在江湖上也有一席之地,还喜欢玉器、景泰蓝、鼻烟壶等。他唯独不买的是当代艺术,在世的艺术家不买,这是他的原则。
收藏之于张宗宪,早年是立身之本、谋财之道,到后来则是更为纯粹的喜爱。他所有的藏品都包含一条一以贯之的审美趣味——漂亮、完整、抢眼、精致。他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了70年,身边留那么几件小东西,玩一玩,看一看,人生也多了一点趣味。

清雍正 炉钧釉双耳炉 直径20.8cm 仇焱之旧藏,张宗宪递藏,现为私人收藏
张宗宪收藏书画最先考虑的是喜不喜欢,之后才是投资价值。他喜欢画面漂亮的,有的画家(比如黄宾虹)色调太重,他就收得不多,仅有一件黄宾虹的《蜀中忆游》是画家85岁成熟时期的精品。
张宗宪收藏瓷器要求“全美”,收藏书画的标准则是“真、精、新”。即使是真迹,品相破败的书画他也不要。“新”还有一个意思,是题材新颖、出奇,这就需要经验、眼光和商业敏感的综合判断了。比如他收藏了一件齐白石的镜心《蝇》,画幅仅2平方寸,是齐白石最小的画作;横幅《虎》,画幅8平方尺,是齐白石画过最大的虎;立轴《龙》,是齐白石为曹锟所绘的唯一的龙题材;《篆书中堂》足有18平方尺,是齐白石的最大书法作品;镜心《牡丹》,齐白石题款为98岁,是白石老人封笔之作……每一件都说得出新奇的门道来。
张宗宪的收藏生涯和他作为古董商的行事方式一直相互影响——古董商不会只卖很窄的门类,张宗宪的收藏体系也不停地扩展,瓷器、书画、珐琅彩、鼻烟壶、玉器……但宗旨一以贯之,就是要掐尖儿买,在合适的时候买,即使不成体系也留着。他的收藏与时俱进,在某一门类不被关注、价位还不高时,他独具慧眼地买下其中最好的。等别人入场时,他的藏品已经形成规模了。时机一成熟,他再拿出来做专场,件件都能卖得高价,他的市场能量和身份角色又会发动和引领一个新的市场。

张宗宪收藏器物图录
看得懂、买得到、捂得住、卖得掉:张宗宪的收藏之道
怎么收藏?张宗宪最常说的一句话是“看得懂、买得到、捂得住、卖得掉”。看似简单朴素,却是他70多年收藏生涯的经验之谈。
如何看得懂?张宗宪自己看这么几点:第一是真假,第二是好坏,第三是完整。收藏是个深井,有人做了一辈子,在真假上还是会失手。张宗宪的原则是不懂的不碰,“情愿错过,绝不买假”是他的座右铭,“假的当真的买,隔一百年还是假的。但是真东西一年不涨,五年不涨,十年总会涨”,错过还有机会,假的却永远是假的。跟他打交道多年的拍卖行朋友说,他买东西讲规矩,堂堂正正地在现场出价,背后绝对不会去打探什么情报,想捡个漏儿。他信奉的是,好东西多少钱也值得。有的新藏家想跟他学门道,他都回答没有,到规矩的拍卖行去买就是门道。
好货到手后,还要捂得住、藏得住。在这一点上张宗宪体会更深。藏家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以商养藏,靠其他产业的钱来做收藏,有的做地产,有的做金融,有的做实业,赚了钱买古董。还有一种是以藏养藏,像张宗宪这样,要靠卖掉收藏品的钱来买新的。张宗宪这么多年苦心经营,靠买卖慢慢赚出本钱,刨掉所有的开销赚到利润,才能够再多买一件。
“捂得住”这句话其实比一般人想象的要难得多。“捂得住”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行情不好的时候要等得起。好东西不是今年买了明年就卖,买了想立即涨价是不行的。张宗宪始终坚信,只有藏上若干年,等到大家几乎都忘了的时候再拿出来价钱才会更高,如果买卖间隔太短,这个市场也就差不多到头了。

丰子恺 《一轮红日东方涌》 成交价:HKD 126,500 朵云轩首届拍卖会 1号拍品被张宗宪买下
“捂得住”,还得“卖得掉”。在卖古董这件事情上,张宗宪的选择很简单,就是委托拍卖行。直接、方便、不用求人,比开古董店容易多了。他70多年的经验是花钱都买不到的无价之宝。张宗宪从事收藏超过半个世纪,可以说见证了中国艺术品的一路涨势,也感受到艺术市场的今昔巨变。
张宗宪的每一步,是机遇,也是选择,客观主观都有很多旁人所不能及之处。比如他古董商家庭的出身,他开始经营古董的天时,他20世纪60年代末踏出国门辗转欧美获得的视野和格局,他身处香港这样一个艺术流通大都会的地利,以及他早早携资进入内地获得的资源……从今天的视角回溯,每一步都对,但在当时,每一步都是冒险。他对中国清三代官窑瓷器的推动,对中国近现代书画的追捧,在别人未下手之前就瞄准尚未被关注的领域深耕细作,每一次都是超前。他对趋势的精准判断,有卓越而独到的敏感。业内有人感慨,论财力,张宗宪不算最有钱的;论专业,张宗宪基本是靠自学的;但论他达到的成就,实在是收藏界的传奇。

1994年嘉德首拍,张宗宪与马未都“同框”
人的一生是个故事:张宗宪的不老江湖
张宗宪在各地都有家,常住的是香港、上海、苏州三地。其中待在香港的时间最长,香港的房子从1969年到现在住了48年。不想搬家更重要的原因是家里装满了他几十年搜罗的宝贝,散落在各个角落里,见证着张宗宪一生的收藏痕迹。没事的时候他就爱拿起来看一看、摸一摸,透过它们仿佛能看到自己单枪匹马闯世界的时光。
香港是张宗宪发迹的地方。从20岁只身南下起,他在这个大都会里落魄过,也崛起过,这座城市里承载着他最辉煌最难忘的过去。张宗宪的人生哲学并不是从课本上得到的,而是从亲身的经历中磨炼出的。除了传奇的经历,不得不提的还有他爱了一辈子的苏州评弹。若说人生如戏,张宗宪却是在戏中体味着人生。苏州评弹里面既有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也充盈着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张宗宪将戏里的那股子侠骨柔肠原原本本地带入了生活。

清乾隆 掐丝珐琅花鸟纹象足熏炉(一对) 上海博物馆藏(2023年张宗宪捐赠)
1992年夏和1993年秋,他曾向苏州博物馆两次捐赠共44件书画、180件瓷器,如今都陈列在苏州博物馆忠王府所在的老馆里。为了这两次捐献,他一年之内几次往返香港和苏州两地谈细节,亲自将所捐文物一一拍照、编号、造册,量好尺寸,设计包装箱,入箱装箱。过深圳海关时,他冒着烈日提着包装好的文物往返于罗湖桥两端,入境后,又仔细落实好运输、交接细节,直到文物完好无损开箱布置妥当。
张宗宪常说人的一生是个故事,他这90年可以称得上是异彩纷呈的传奇。故事里的他,有过鲜衣怒马,有过穷愁潦倒,有过叱咤风云,也有过锱铢必较。他在江湖上有不同的形象:不太熟悉的晚辈有点怕他,觉得他凶巴巴,说话不留情;相熟的朋友则觉得他乐观率真,风趣幽默,不倚老卖老,仗义慷慨;生意场上合作伙伴眼中,他灵活聪明,顶真是个人精,但做生意绝对规矩可靠……就像多棱镜下的影像,构成一个生机勃勃的故事,一个有阅历、有性情的古董商的人生过往。
张宗宪自谦,说在中国文物流通的历史里,他只是一个小小的角色,但他大半辈子都是这部分历史的见证者、参与者,亦是推动者。事业也好,收藏也好,人生也好,他把这一切都交给时间,留待世人去评说吧。

清乾隆 掐丝珐琅蝴蝶屏风(一对) 上海博物馆藏(2023年张宗宪捐赠)

张宗宪所藏“清代乾隆鎏金掐丝珐琅凤形花插”

张宗宪所藏“明永乐青花葡萄纹大盘”

张宗宪所藏“宋代龙泉官弦三足炉”



张宗宪所藏鼻烟壶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1 07:00 , Processed in 0.00877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