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45年,蒋介石3次邀毛主席赴渝谈判,毛主席:重庆有官皆墨吏!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1-28 17:14:0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45年,蒋介石3次邀毛主席赴渝谈判,毛主席:重庆有官皆墨吏!                                                                  2025-01-28 15:00                                        

发布于:天津市
   
                           
“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
1945年8月28日,当毛主席抵达重庆时,曾任孙中山秘书的柳亚子,陈诗一句大赞其英雄壮举。
此番之举,无异于勇入虎穴,毕竟张学良西安事变的下场尚在眼前,毛主席当时已做了最坏的打算,
“无论是坐班房还是软禁,重庆必须去!”

蒋介石也没料到毛主席竟真的敢来,于是大摆姿态,决定让其任职新疆省长。
毛主席对此是什么态度呢?
三封电报倒逼城下之盟
1945年8月,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摆在国共两党之间的首要问题就是:
未来的中国究竟由谁来领导?
但无论由谁来领导,在长达14年战火的蹂躏下,中国这片土地早已变得千疮百孔,和平建国是大势所趋。
可蒋介石却丝毫不顾及四万万同胞的战乱之苦,暗中下定决心要剿灭共产党。
为了争取时间,蒋介石决定先下手为强,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三次联系毛主席,邀其赴重庆谈判!

8月14日,蒋介石第一次电联毛主席: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言辞恳切,一心为国为民的忧思。
对于蒋介石莫名其妙的求和,毛主席看出了蒋介石的不诚实和不诚意
,回电时借朱德之口假意拒绝,试探他的下一步举动。
“今日午时,朱德总司令将有一电致你,请阅后表示意见,我届时当考虑赴重庆会谈之事。”
朱德那份电报写了什么呢?大意是坚决拒绝蒋介石所提出的重庆谈判!
两天后,蒋介石一面暗中下达军令给其嫡系部队:“抓紧备战,随时以待,切勿松懈!”一面借国民党报刊——《中央日报》宣传造势,头版醒目大字标注:“蒋主席诚邀毛泽东,是日赴渝共议国计”,做足和平姿态,抢先站稳道德和舆论的制高点。

20日,蒋介石第二封电报传来,似乎完全看不懂朱德之意,言辞迫切更比上次。
国际方面也开始煽风点火,《纽约时报》发布社论:“中国共产党似不愿同国民党和平会谈。”
面对国内外舆论压制,毛主席见招拆招,阅后二次回电表示,“党特派周恩来同志赴重庆共议。”
而蒋介石第三封电报则明确表示:“事关国家大计,均盼同先生面议,万望先生惠临。”
在国共携手抗日期间,周恩来久驻重庆,按理来说,由他去重庆同蒋介石谈判再适合不过。可这次蒋介石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一定要让毛主席亲自前往,甚至还特意为其准备好专机。

蒋介石的狼子野心宣然于纸上,他自导自演的这场大戏,无论毛主席去或不去,挑动内战的罪名,大抵是要安在共产党身上了。
毛主席:化被动为主动
蒋介石强硬的姿态,藏着阳谋
:不去,不愿和平建国的名声,自然落在毛主席身上;去了,安全问题另说,一旦没谈拢,也会为蒋介石发动内战提供充分的理由。
去还是不去?确实是个问题!
其中一些党内干部上书中央,表示坚决反对毛主席赴渝。23日,中共中央针对此事,于延安枣园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尽管党内不少干部都对此持反对态度,但毛主席却认为重庆是非去不可的。
毛主席的理由是,蒋介石先发制人,我党身处被动,要想重获主动权就必须“将计就计”,接受他的邀约,深入虎穴!一旦赌赢了,利大于弊。
最后,毛主席抱着对蒋介石残存的些许期望,以及对形势的理性分析,决定亲赴重庆谈判。
8月24日,毛主席复电蒋介石,“立时准备赴渝。”

当天,《新华日报》发表文章《解决问题的关键》,大力抨击蒋介石这种实为专制却假装民主的行政方式,并表示国民党特务横行,我党尚未取得国民党承认的合法地位,暗示毛主席此去多有凶险。毛主席能否安全返回延安呢?这是全党乃至广大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
重庆是蒋介石老巢,我党安排再好的安保措施,也是防不胜防。何况以蒋介石心性,道德于他没有太多的约束力,张学良自西安事变后永遭圈禁,前车之鉴尚在眼前。
当然,毛主席此行已做好最坏的打算,在临行前的政治局会议上,他毅然表示:
“倘若做出最大让步都不成,我也预备好坐班房!”
毛主席甚至做好了保护我党秩序的万全安排,提议在赴渝谈判期间,由刘少奇暂代中央主席一职,同时增加陈云、彭真为候补书记。
倘或他真一朝不测,也能确保有人继续带领我党向共产主义奋进。
28日,毛主席启程赴渝,整个延安似乎都被一层黑云所笼罩,气氛沉闷压抑。

当时数千群众自发前往机场送别毛主席,只见毛主席登上飞机,停在机舱口,满含不舍地摘下檐帽,向热爱他的人民挥手致意,随后转身入内。可直到飞机早已飞远,看不清机影,人们还是伫立在此,高仰着头远望毛主席离去的方向。
弥天大勇诚能格
下午3时36分,毛主席同周恩来等人所乘专机476650号,于重庆九龙坡机场安全着陆。
毛主席是第一个走出机舱的,他身着中山装,头戴拿破仑帽,一向简朴的他,还特意换了双新皮鞋。
这一天,山城重庆沸腾了!
尽管蒋介石已提前通知重庆的所有报纸,严禁对毛主席进行采访报道,直言绝不能替共党营声造势!但现场却聚集了大量外国记者,看到毛主席下机后,蜂拥而上,镁光灯咔咔闪烁不停,只为争先抓捕到这历史性的一刻。

毛主席不顾安危,亲赴重庆,也让更多中立党派真正明白:
在中国共产党这里,没有什么比民族大义更重要!
曾为孙中山秘书的柳亚子,作诗'“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以此大赞毛主席这一英雄壮举。
翌日,重庆不少报社公然违抗蒋介石的命令,将毛主席访渝刊印在头版。
其中《大公报》总编王芸生更是亲自主笔:
“今日,毛泽东先生亲赴重庆同蒋主席谈判,二人已阔别19年未见,此番重逢,真是空前的大团圆!8年抗战,中国终于迎来全民族的大胜利,愿我国从即日起远离战火,永保和平。”

重庆谈判真的会如王芸生所言,有一个“大团圆结局”吗?
这终究只是人民美好的愿景,毕竟蒋介石的两手准备,都没打算给共产党留退路,他更没料到毛泽东竟真的敢来!
给你个新疆省长当,好不好?
毛主席到重庆当天,蒋介石在林园特意准备了欢迎宴会。席间二人相谈甚欢,一派和睦,一个称呼对方为“委员长”,一个亲昵的称呼其为“润之”。
尽管毛主席敢于前来超出他的预料,但对于这样的结果,蒋介石心中还是颇为自得的。他不认为毛主席前来是为了和平,只当他是甘愿屈居自己之下。

从蒋介石去世后流出的亲笔日记中看出,他在30号这天写道:“毛泽东果应召来渝,此虽威德所致,而实上帝所赐也。”
事实上,此时的蒋介石,确实颇有傲视的资本。
在内战全面爆发前,
国军总兵力约为430万人,其中正规军就有356万人
,而且,抗战胜利后,国军接收了100万侵华日军以及数十万伪军的全部装备,再加上从美方购买的新式武器装备,在装备方面可谓是远胜我军。
国民党86个整编师中,足有22个师是先进的美械装备。
此外,国军控制了当时绝大部分的铁路交通线,在后援支持上极为便利。

反观我军,
总兵力仅有127万人,其中野战军约为61万人,与国军相比,正规军力量对比约为1:6
,而且大多是抗战时期收缴的日军装备,我军占据的也多是经济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
如此悬殊的力量对比,蒋介石的自满,也非纯粹的骄傲自大。
1945年9月3日,毛主席将我党整理好的11条谈判条款,提交国民党方审阅。
毛主席已对谈判做出了最大让步,只要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及同意军队改编,我党便愿意拥护孙中山先生所倡“三民主义”和蒋主席的第一领导地位。
蒋介石看过我党提案后,对国民党谈判代表张治中说:
“共党之提案,除‘三民主义’和‘拥护我的领导地位’这两条之外,实无任何价值可言。”
本来蒋介石就没打算谈判,一切举措,都只是为了争取时间和加披道德外衣。因此说话猖狂到极点,他也不怕共产党不同意,反正那时蒋介石已有理由发起内战了!

在政权方面,我方提出,国民党须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另外各大解放区,其中山西、山东等5省解放区由共产党人担任省长外,其余各省职位,均可由国民党自行安排。
而国民党方能同意共产党人可参加国民政府工作,但人事安排都得由国民党人确定。
在军队编制方面,我方提出,仅需保留16个军48个师即可,而国民党方坚称:最多只能整编为12个师。
两方要求实在是相差过多,谈判就此陷入僵局。
而蒋介石,还大言不惭地对国民党代表说:“倘若他毛泽东能接受我党的这些条件,我可以破例让他做一省之长。”

当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将此事告知毛主席后,毛主席只笑着问,“哦,是哪个省的省长?”
“新疆。”
毛主席听到这个回答,微微浅笑,“新疆好啊,地大物博嘛!”
毛主席这番反应,让赫尔利摸不着头脑,只有在旁的周恩来,才懂得,毛主席既是笑蒋介石狼子野心,也是笑之前对谈判竟真的心抱一丝希望。
新疆地处我国边疆,更是远离政治、经济、军事三中心,蒋介石此举无疑坐实了他想借谈判之机拖延时间,以待发动内战的真实意图。
这下,毛主席对蒋介石算是彻底失望了。
随后,更是写下一首诗以此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怒与无奈,毛主席深知,内战是在所难免的了。

《七律·重庆谈判》官方修订版
有田有地吾为主,无法无天是为民。
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土不黄金。
炸桥挖路为团结,夺地争城是斗争。
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我党一次次修改谈判提案,国民党却是一次次的驳回,经过长达43天的谈判后,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蒋介石被迫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并同意两党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翌日,毛主席安全返回延安,重庆谈判就此告一段落,这是二人第一次面对面会谈,也是最后一次!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单方面撕毁协定,大举向解放区发起猛攻,不仅在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更是失了全国人民的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国民党最终覆灭,蒋介石也只能惨落到仓惶败逃台湾的下场。
蒋曾打算扣押毛主席
近年来,从蒋介石遗物中发现,蒋介石曾想过“挟天子以令诸侯”,妄图扣押毛主席为人质,为赢得内战增加筹码。
在1945年9月27日这天的日记中,蒋介石写到,“如此罪大恶极之祸首,……如不加审治,何以对我为抗战而死军民在天之灵耶?”其中杀意涌现,不免为当时的毛主席的处境担忧。

这个念头萦绕在蒋介石脑海中,一直到10月6日,他才算彻底放弃。
毛主席赴重庆谈判之前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要先打得好才有底气谈得好。”
在重庆谈判期间,国民党军队仍在蒋介石暗中授意下,在局部地方剿杀中共人民军队。而我军在自卫反击战中,成功歼灭国军约3.5万余人。
在重庆的43天,毛主席不仅广泛会见各民主党派人士,和他们一起开展当地民主运动,还多次出席国际活动,接受海内外各国记者的采访,大大展现了毛泽东作为一个政治家应有的风度和智慧,更在国统区获得了当地人民的拥护,赢得了更广泛的人心。
重庆谈判的圆满成功再次证明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那年历史的十字路口上,毛主席敢于以自己的生命为赌注,为全国人民谋利益、求和平,不仅体现了其英勇无畏的个人精神品质,更体现了共产党立党之初,就是为人民服务、以人民利益为先的准则。
尽管,最后毛主席还是没能阻止蒋介石发动内战,已经饱受14年抗日战争之苦的老百姓,又再次陷入硝烟之中。
但,谁也不曾想到,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加持下的国军,竟还是难敌小米加步枪的解放军。
只是,蒋介石永远不会彻底明白他输在哪里,正如他永远不懂人民一样!
比如淮海战役胜利后,时任
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的陈毅感慨到: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尽管兵力远逊国军,但我方参与淮海战役后勤保障的民工总数足有543万人,相当于每名战士身后有9个民工在保障供给!
什么是民心所向!答案自会揭晓!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2 03:33 , Processed in 0.00780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