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轼写诗嘲笑妹妹长得丑,苏小妹立马写诗反击,读后令人捧腹大笑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2-9 07:50:5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苏轼写诗嘲笑妹妹长得丑,苏小妹立马写诗反击,读后令人捧腹大笑                         

2025-02-08 15:22                                        

发布于:黑龙江省
   

      宋朝著名文人苏轼一生交往了许多朋友,也培养了不少弟子。随着身边的人增多,围绕他的故事和传说也随之增多。
苏轼与他的好友佛印、黄庭坚等人之间有着许多广为流传的逸闻佳话,甚至还与自己的妹妹苏轸有相关的故事。

这一天,苏轸不知为何竟在屋内流泪,作为哥哥的苏轼自然要去关心他。
然而,当苏轼走进房间时,气氛却显得有些 awkward,因为他对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面对自己的妹妹,他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劝慰。
虽然苏轼并不是普通人,但他在对一切毫无头绪的情况下,很快就让妹妹开心了,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妙诗解心忧
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苏轼的劝慰方式显得别具一格。看到妹妹泪流满面,他的灵感瞬间迸发,随即便吟诵出一首诗来:
未到大堂前三五步,额头已先至画堂前。几度拭去泪水难掩伤感,依然留下两行清泪。

这首诗颇为奇特,既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若单独看时,很难让人领会。然而,现场的两位当事人却十分清楚,这首诗所描绘的正是苏小妹的容貌。
前面两句提到了苏小妹的额头,而后面两句则描述了她的眼睛。

前两句诗表达了苏小妹回家时,她的人尚未进门,额头就先到了,这说明她的额头很高。而后两句则描述了苏小妹的小眼睛。
这双眼睛小得令人难以置信,擦拭泪水时竟连眼睛的所在之处都难以辨认,只能看到泪水滑落,却无法找到泪水的源头,仿佛是一泉清水从两眼涌出。

虽然苏小妹明白这首诗是在写自己,但诗中的情景实在太有趣了,让她忍不住笑了出来,苏轼的用意也因此得逞。
尽管苏小妹被哥哥逗乐,但她对苏轼诗中所表达的内容感到不服。因此,她认真观察了苏轼两遍,并也写下了一首诗:
一团悲草自口中逸出,须发杂乱耳际无声。嘴角几次寻觅无果,突然听见毛发间响起的声音。

苏小妹的这首诗传达的内容很简单,就是关于苏轼的胡子。苏轼平时不太注重外表,尤其是他的连鬓胡子,使得他有时满脸胡茬,显得很凌乱,颇为滑稽。
苏小妹先是调侃了一下哥哥的胡须。

前一句诗将苏轼的胡子形容为枯萎的野草,这暗示着苏轼的胡子并非普通人的黑色,而是趋向于一种较浅的黄色。
黄色并不是不好,古人非常尊崇黄色和紫色的胡子。黄色胡子被称为“黄须”,而紫色胡子则称为“紫髯”。孙权的胡子正是紫色的。

既然古人认为黄色的胡须十分了不起,那苏小妹又为何要嘲讽苏轼呢?
很可能是因为苏轼的胡子虽然呈现出黄色,却并不完全,带有黑色的斑杂,这样的胡子在视觉上显得不太美观。
因此,苏小妹将其类比为秋天经过霜打的野草。

谈完胡子的颜色,苏小妹接着讨论起了胡子的形状。
如果苏轼的连鬓胡不经常修剪,就会与鬓发相连,形成一圈“胡子”,这种胡子甚至可以遮住耳朵,显得相当搞笑。
不过,苏轼显然没有让胡子长到如此夸张的程度,但也并不是没有人做过这样的事情。

相信很多人都见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肖像,他们的胡子给每位观者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苏小妹诗中的胡子与他们的胡子颇为相似。
苏小妹的前两句诗描绘了苏轼的胡子,紧接着就要开始调侃他的部分了。

“几次争辩无处可寻,突然听到毛里传来声音。”这表达了苏轼在说话时,别人找不到他的嘴,只能在纷乱的毛发中听到声音。
一句诗生动地描绘了苏轼脸上那杂乱的胡子,令人忍俊不禁。

这两首诗尽管是两位创作者的即兴之作,但依然非常生动。从中可以明显看出,她们深厚的文化修养,果然是出身于名门的大小姐。
苏小妹在文学方面的造诣非常深厚,此外她在其他领域也同样出色,丝毫不逊于苏轼。

佛陀与牛粪
这一天,苏轼前往寺庙游览,顺道探望他的朋友佛印和尚。当苏轼找到佛印时,他正坐在蒲团上修行并诵经。
苏轼不想打扰佛印,于是找了个地方坐下,静静等他打坐结束。然而,苏轼坐了一会儿后便感到无聊,古代没有手机,他只能无所事事。

苏轼身边连一本书都没有,只能目不转睛地盯着蒲团上静坐的佛印发呆。然而,苏轼却从佛印的身上找到了乐趣,越看越觉得开心,最后甚至忍不住笑出了声。
此时,佛印的打坐恰好结束,他见苏轼面露喜色,便问他发生了什么好事,为什么笑得如此灿烂?

苏轼究竟领悟到了什么呢?难道他真的只是见到佛印打坐时忍不住笑了起来?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苏轼就应该去找心理医生了。但苏轼并没有去看医生,因为他根本不是那个光头的笑容所影响的。
今天,佛印身穿一袭棕褐色的僧袍,颜色近似于新鲜牛粪。

再加上佛印盘坐在蒲团上,显得愈发像一团牛粪。
苏轼凝视着佛印的“牛粪”造型,久久未能移开视线,最终领悟了其中的“玄机”,因此忍不住哈哈大笑。他将此事告诉佛印,佛印也随之大笑,果然不愧是和尚,心胸宽广,这种事也能豁达以对。

佛印不仅没有生气,反而选择以善良来回应对方,对苏轼说道:“在你看来,我不过是牛粪;而在我看来,你却是佛陀。”
苏斌听完后非常开心,便让佛印重复了好几遍才停下来。
苏轼满脸喜悦地回到家中,苏小妹见哥哥如此开心,便好奇地问他在庙里发生了什么,让他如此欢喜。

当苏轼谈起自己与佛印的事情时,苏小妹也忍不住笑了,但她并不是在嘲笑佛印,而是在调侃苏轼的无知。
苏小妹说道:“佛教导说,‘心中所念,眼中所见’。若佛印心中有佛,他所见之人也皆是佛;而若你心中充满了牛粪,自然会将佛印视为牛粪。”苏轼听后深感羞愧。

其人苏小妹
苏小妹是否真实存在?这一问题长期以来让历史学家们颇感困惑,因为关于苏小妹的传说数量众多,而且这些故事都非常可信,让人很难认为她是个虚构的角色。
然而,无论是在苏轼的创作中,还是在给苏辙的书信里,苏小妹这个人物始终没有出现,这实在是不合情理的。

最终,人们在司马光为苏洵的妻子程氏所写的墓志铭中发现了真相:苏轼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妹妹。
程夫人一生育有六个孩子,其中包括三名男孩和三名女孩。然而,她的大女儿和二女儿都不幸夭折,尚未嫁人便已离世。即便是最小的三女儿,也是在结婚一年后去世。

苏轼的哥哥同样如此,未婚就去世了,最终苏家只剩下苏轼和苏辙两人,而这个苏小妹不可能是苏轼的亲妹妹。
但苏小妹很可能是苏家的第三个女儿,她的才华在历史上是有记载的,可惜她也是早逝。这或许是后人为了弥补她过早去世的遗憾,才为苏轼创作了这样一个妹妹吧?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8 02:24 , Processed in 0.00837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