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两首无雨字的微雨诗,李商隐诗看一眼就觉惊艳,白居易诗百读不厌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13 小时前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两首无雨字的微雨诗,李商隐诗看一眼就觉惊艳,白居易诗百读不厌                                                                                2025-02-20 09:30                                        发布于:天津市
   
     白居易比李商隐大了41岁,算得上是一对忘年交了。白居易曾放言死后要当李商隐的儿子,可见两人的关系曾有多好。论诗风,两人其实是不具可比性的。白居易写诗通俗易懂,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说的就是他的《长恨歌》小孩子都能听得懂。而李商隐恰恰相反,他的诗朦胧绝美,《锦瑟》至今仍是诗坛最难懂的诗之一。

不过颇为心有灵犀的是,两人都写过一首无雨字的微雨诗。虽然到底是谁先写不清楚,也不知道是否有借鉴的嫌疑,但这两首诗都是五言绝句,而且都写的是夜雨,算得上是一场微雨诗的对决了。让我们先来看白居易的诗:
《微雨夜行》
唐.白居易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
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

白居易这首诗写的是自己微雨中夜行的事,初读虽不算惊艳,但却令人百读不厌。全诗语句清丽,意境幽然,是一首咏雨佳作。诗的前两句连用两组叠字,让整首诗变得充满节奏感。秋云并不浓厚,只是淡淡的一点;天气也并不太冷,只是透着一丝寒气。看得出来这场秋雨并没有影响诗人的心情,在夜雨中独行的他内心似乎找到了“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感觉。
后两句诗人开始细写雨。因为雨不大,还达不到湿衣的效果,下起来也没有任何声音。因为这10个字的描述,让这场雨充满了禅意,这一句与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纵观这首诗,诗人的情绪没有直接道明,但一切景语皆有情,可谓相当高明了。

再来看李商隐的《微雨》:
《微雨》
唐.李商隐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
与白居易的诗相比,李商隐的这首诗是属于看一眼就惊艳的作品。诗人用虚实相结的手法,对微雨进行了多层次的描写,将这场夜雨写得十分传神。

诗的前两句写微雨在林间时有时无的样子,因为太小所以它就像空中的雾气一样浮动着,虽然不明显但那一丝丝凉意还是让人感觉到了它的存在。这10个字既有视觉又有感觉,言简义丰,不得不说李商隐在遣词上的功力是极强的。
后两句更是妙笔。微雨虽在窗外,但凉意却隔着窗都能感受得到,连那烛灯也似乎是冰凉的。人靠近窗户,就能听到空荡荡的院子里传来了淅淅沥沥的雨声音。“窗迥侵灯冷”显然只是诗人的错觉,灯是不会冷的,只是诗人内心受到了夜雨的影响,这是一句虚写。而“近水闻”则是写实,通过听觉感受微雨的真实存在。这两句一虚一实,相得益彰。

通读这两首微雨诗,通篇都无一个“雨”字,但却都写出了微雨的神韵,到底哪首更好却让后世犯了难。论遣词,李商隐的诗显然要更高明些;但论意境,白居易的诗则颇具禅意。大家觉得哪首诗写得更好,欢迎讨论。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23 23:34 , Processed in 0.00701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