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原瑰宝:布达拉宫壁画的璀璨华章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3-25 12:32:1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高原瑰宝:布达拉宫壁画的璀璨华章                                                                               
2025-03-22 23:24                                        

发布于:贵州省
   


在那片被称为“世界屋脊”的神奇高原之上,西藏,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与源远流长的艺术脉络,孕育出了无数震撼人心的瑰宝。
绘画艺术,宛如一颗璀璨星辰,在这片土地上闪耀了千百年。
时光回溯至 7 世纪,法王松赞干布一统西藏,自此,西藏绘画艺术仿若被注入了蓬勃生机,迈入了繁花似锦的繁荣时代。而在布达拉宫这一宏伟壮丽的建筑奇迹之中,绘画部分无疑是最为耀眼夺目的明珠,尤其是壁画,它宛如一部部生动鲜活的史书,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宗教的神秘、民俗的多彩与生活的温度。

布达拉宫的壁画,恰似一个包罗万象的艺术宝库,取材广泛得令人惊叹,内容丰富得如浩瀚星河。
从历史的长河中舀起一瓢,便能看到诸多描绘历史人物与故事的壁画,那些曾经在岁月里叱咤风云的身影,通过画师们的妙笔,跃然壁上,仿若重生;宗教神话与佛经故事亦是壁画的重要题材,在画师精心勾勒下,诸佛菩萨、天神护法的庄严宝相,以及那些蕴含着无尽智慧的故事场景,散发着神秘而圣洁的光芒,引人入胜,让观者仿若踏入神圣的佛国净土。

然而,布达拉宫的壁画又并非只沉浸于高远的历史与宗教,它还深深扎根于生活的沃土,表现建筑风貌、民俗风情、体育竞技、娱乐活动等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内容,为这古老的宫殿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
且看那一组大型壁画,精心描绘了“使唐求婚”“五难婚使”“长安送别”“公主进藏”四个篇章,它们宛如一条精美的历史丝带,将公元 641 年唐蕃联姻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生动而细腻地展现在世人眼前。每一个画面,都定格了关键瞬间,人物的神情、姿态刻画入微,观者仿若能穿越时空,亲临那一场改写历史、促进民族交融的盛大场景。
又如红宫西大殿内,五世达赖朝见清顺治皇帝以及十三世达赖进京觐见的历史画面,更是栩栩如生,人物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间尽显神韵,色泽明艳丰富,布局疏密得当,既展现出宏大庄重的历史感,又不失灵动鲜活,鲜明而强烈的民族特色扑面而来,令人过目难忘。
据史料记载,布达拉宫内部壁画绘制工程浩大,近 200 位画师投身其中,耗费十余年光阴,方成就这满壁辉煌。
整体观之,布达拉宫的壁画汇聚了藏族绘画的精髓,又巧妙汲取了汉族绘画的构图智慧与运笔神韵,宛如一颗绚丽多彩的明珠,在我国民族艺术的宝库中熠熠生辉。漫长岁月里,数以万计的壁画作品层层堆叠,让布达拉宫彻彻底底地化身为一座名不虚传的艺术殿堂,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重量,吸引着八方来客,沉浸于这高原艺术的魅力海洋。
数百年来,藏传佛教绘画主体画面相对稳定,究其根源,是藏传佛教的传播者依据佛教经典,制定了一整套严苛精确的偶像绘画度量尺度。画师们恰似戴着镣铐的舞者,在这既定框架之中,凭借精湛技艺与无限创意,挥洒丹青,演绎精彩。正因如此,布达拉宫的壁画严格遵循《绘画度量经》的规定尺寸精心绘制并灌顶加持,对绘画的流派风格与形式特点更是格外留心,力求每一笔、每一画都契合宗教仪轨,展现艺术之美。
追溯至 17 世纪中期,布达拉宫扩建之际,新修的红宫内壁画皆出自藏传佛教中门唐派和堪孜派画家之手。
门唐派,由西藏山南门唐地区的杰出艺人门拉·顿珠嘉措创立,这位绘画大师还撰有《造像量度如意珠》这一专著。
门唐画派仿若高原上最艳丽的花朵,色彩浓烈奔放,对比强烈鲜明,刻画细腻入微,画面整体富丽堂皇,故而被誉为西藏的正统画派,其作品备受尊崇。
堪孜派则由西藏公嘎岗堆巴地区的堪孜钦姆始创,受天竺与泥婆罗艺术风格影响颇深,呈现出色彩相对灰暗却质感醇厚、构图饱满丰盈、人物造型丰腴圆润、装饰性极强的独特韵味,恰似古老神秘的梵音,悠悠回荡在艺术的天空。
随着时光缓缓流淌,在门堪派这一庞大艺术体系之中,又衍生出形形色色的绘画风格,它们宛如枝繁叶茂的大树,不仅牢牢扎根于藏族传统技艺的深厚土壤,还热情地伸展枝叶,吸纳印度、尼泊尔以及我国汉族的艺术精华,融会贯通,最终形成了独具一格、韵味无穷的高原绘画风格。
步入布达拉宫,仿若踏入一座绘画技法的大观园,表现手法丰富得令人目不暇接。白宫西日光殿喜足绝顶宫内的屏式人物画像,画师运笔如神,笔锋精到,人物神韵灵动,身姿常与真人等大,仿若真人破壁而出,令人惊叹;红宫西有寂圆满大殿的壁画中,大幅俯视构图画面震撼登场,场面恢宏壮阔,人物众多却井然有序,构图饱满得如同即将溢出的美酒,散发着豪迈大气之感;白宫西日光殿福足欲聚宫所绘的五世达赖业迹图,巧妙运用散点透视技巧,全图以“之”字形精巧布局,山石、树木、行云、流水错落穿插其间,画面既独立成趣,又连贯一体,仿若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讲述着传奇故事;西日光殿的福地妙旋宫宝座后壁绘有苏坚尼布国王的故事图,其中小幅人物图采用平远透视构图,将人物与场景的远近层次展现得恰到好处,仿若引领观者走进一个微观而细腻的异世界。而在红宫上师殿和七世达赖灵塔殿内,正视排列绘制的千尊佛像整齐肃穆,在光影变幻间,神秘之感扑面而来,仿若诸佛现世,庇佑苍生。
值得一提的是,布达拉宫的壁画得益于当地得天独厚的矿物质颜料,加之拉萨充足的阳光与干湿适中的绝佳环境,宛如被岁月格外眷顾,保存状况极佳,历经上百年风雨洗礼,色泽依旧如新,光彩照人。
布达拉宫壁画的魅力不止于艺术技法与保存完好,其内容更是涵盖万千。它不仅生动展现了藏传佛教中的诸位上师、各教派的本尊、不同变相的佛与千姿百态的菩萨,还宛如一面镜子,清晰映照出藏族社会的历史变迁与丰富多彩的生活习俗。

《游牧图》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将高原牧区的生活画卷原汁原味地铺展在世人眼前:翠绿欲滴的山坡草场,仿若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大地之上;欢跃奔腾的牦牛,恰似一朵朵黑色的云朵,在绿草地上飘动;湍急而下的溪水,如银色的丝带,穿梭于山川之间;一顶顶黑色牦牛绒帐篷错落有致,仿若大地的标点符号;还有忙碌的新奶牧民、机警的牧羊犬……无一不是牧区生活最真实、最动人的写照,让人仿若能嗅到那清新的草原气息,感受到牧民们质朴的生活热情。

再看《桃神图》,它揭开了寺院重大宗教仪式背后神秘的一角。桃神,这一在寺院特殊时刻登场的角色,由僧人装扮,他们头戴奇异面具,身着庄重法衣,演绎着一场场崇教神舞。鼓、钹、号齐鸣,奏响神秘乐章,舞者们身姿灵动,仿若沟通天地,将宗教仪式的庄重与神秘演绎得淋漓尽致,而壁画则将这一瞬间永久定格,让后人得以窥探宗教文化的深邃魅力。

《修砌图》宛如一扇时光之窗,让我们得以窥探修建布达拉宫红宫时的震撼场景。画中的藏式建筑,土石木完美结合,一柱顶两梁、四壁托椽子式的纵向受力结构稳固坚实,彰显着高原人民的建筑智慧。藏式建筑以柱子数量计算房屋大小,民居、客厅、最小房屋各有规制,细微之处尽显民俗风情。
画面中,藏式寺院高层建筑经幢上三叉式饰物高耸,宛如卫士,守护着建筑免受雷电侵袭;平顶四周的女儿墙,既增添了建筑的美观度,使其轮廓分明,又兼具实用性,可有效阻挡风沙;窗户和房门两侧的黑框,仿若建筑的眼影,不仅吸热保暖,提升屋内温度,每年入冬前的外墙粉刷,更为建筑披上亮丽新衣,让其始终焕发青春活力。

《伐木图》带我们回到公元 1645 年至 1648 年修建布达拉宫白宫的那段岁月,再现了木料加工的火热场景,彼时西藏的木工工具一一亮相:锯、刨、锛、凿、钻、墨线和角尺等,它们在工匠手中舞动,奏响劳动的旋律,见证着建筑的诞生,也为后人研究当时的工艺水平提供了珍贵资料。
《河运图》则聚焦于吐蕃时期西藏地区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牛皮船。它以坚韧木料为骨架,外蒙数米牛皮精心缝合而成,小船可载三五人,大船能容纳十多人并载货,船夫一人划船兼掌舵,技术娴熟。牛皮船入水后湿软坚韧,不惧河中礁石碰撞,无论河道深浅,皆能畅行无阻,仿若水上蛟龙,在江河中穿梭,成为高原水乡一道独特风景,壁画将其灵动身姿永久定格。
《较力》描绘了一场力量与激情碰撞的盛宴——举石较力。这一竞技起源于藏族先民的日常生产劳动,搬运重物、比试气力本就是生活常态,气力大者备受尊崇。久而久之,举抱重物演变为娱乐竞技活动,早在吐蕃时期便已盛行,清代藏历正月,大昭寺法会场上规模最大的较力竞技比赛更是热闹非凡。壁画中的人物,肌肉紧绷,表情坚毅,巨石在他们手中仿若轻如鸿毛,生动展现了藏族人民崇尚力量的豪迈情怀。
还有那趣味盎然的《博戏图》,将人们休闲娱乐的惬意时光定格在壁画之上。树荫草地间,人们围坐打牌、掷骰子,欢声笑语回荡其间,乐队伴奏悠扬悦耳,茶水热气腾腾,营造出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掷骰子作为藏族竞技性娱乐活动,与苯教骰子占卜术渊源颇深,有着 2000 多年历史,道具齐全,规则明确,2 至 4 人以骰子点数和筹码归并快慢一决胜负,尽显藏族人民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骑射图》则将我们带回到吐蕃时期,射箭作为民间和官方的重要竞技比赛项目,是男子必备的 9 项技能之一。
文才、口才、算数、射箭、抛石、跳跃、跑步、游泳和摔跤,前 3 项文韬,后 6 项武略,共同构成了藏族男子追求的全面素养。
骑射比赛中,骑手们风驰电掣,在规定距离内弯弓搭箭,箭靶中环数决定胜负名次,紧张刺激,展现出藏族人民的骁勇英姿。
布达拉宫的壁画、彩画、雕塑与恢宏博大的建筑相映成趣,独树一帜,它们宛如一部部无言的史诗,彰显着古代藏族人民建筑艺术的卓越传统与超凡成就。

宫殿的主要殿堂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图案内容丰富多样,云纹仿若飘动的祥瑞彩带,卷草、缠枝卷叶缠绵悱恻,宝相花、西番莲、石榴花争奇斗艳,法轮宝珠闪耀佛光,梵文六字真言传递着虔诚祝福,八宝图寓意吉祥,佛像、狮、象等花纹栩栩如生。彩画以朱红、深红、金黄、橘黄等暖色铺底,搭配青、绿为主的冷色,色彩艳丽夺目,对比强烈震撼,宛如一场视觉的盛宴,让每一位踏入布达拉宫的人,都沉浸于这高原艺术的无尽魅力之中,流连忘返,沉醉不知归路。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9 21:33 , Processed in 0.00810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