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主席致郭沫若的信你见过吗?气势磅礴,静中寓动,行笔十分爽利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3-28 07:31:4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毛主席致郭沫若的信你见过吗?气势磅礴,静中寓动,行笔十分爽利                                                                   2025-03-27 09:30                                        发布于:天津市
   
        编者按:毛主席和郭沫若有过不少次交流,也有过诗歌的对碰,尤其是毛主席写的《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更是成为了最为经典的作品,诗书合璧,还赠送给了周总理,虽然毛主席和郭沫若的交往是非常多的,那么,你见过毛主席写给郭沫若的书信吗?
提到毛主席写给郭沫若的书信,很多朋友也会感到意外,的确很少少见,下面这封信将会为你带了全新的视觉体验,这封信的书写,堪称绝唱般的存在,字迹书写格调与众不同,不仅有着磅礴的气势,而且在书写上,还十分爽利,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一番吧。

在这封信中,一开篇,毛主席就这样称呼道“沫若兄”,多么亲切的称谓,让人也感受到了毛主席的平易近人,接着这样写道“奖饰过分,十分不敢当;但当努力学习,以副故人期望。武昌分手后,成天在工作堆里,没有读书钻研机会,故对于你的成就,觉得羡慕。”,从这样的叙述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毛主席对郭沫若的成就是非常认可的,同时,这段文字的书写,也是非常特别的,尤其是个别字,彰显出一种大气感,浑厚感,而这种感觉却偏偏表现在点画少的字迹上,诸如“以”字、“大”字等等,这些字迹,也足以看出毛主席对书法的理解是十分独到的,也是有着不一样的见解的。

其次,这封信在书写上,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在整体的布局上,无论是字距,还是行距,都突出表现出一种紧密感,这是很少见到的一种景象,无论是字距,还是行距,都是一种紧密的布局效果,在我们的之前的认识中,毛主席的布局方式,通常是过大的行距,紧密的字距,会形成明显的对比,形成一种视觉差,而这里却是一种出乎意料的布局方式,更加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这封信中,整体上还采用了这种横向的布局方式,这绝对是难得一见的形式,是不是很是新鲜。

在这封信中,更多的字迹,表现出一种刚直的线条特点,诸如“风”,撇笔却写的十分刚直有力,有一种力量感,而“人”字的书写,却十分小巧,无论是撇笔,还是捺笔,都是如此,撇笔是一个小小的短撇的形式,而捺却是一个很饱满的大点,这样的处理,不仅有揖让顾盼,而且也有彼此联系,十分融洽,通篇上看,字形上大大小小,形成了一种错落感,有着一种突出的起伏感,不知道,你看到后,会有怎样的感想呢?是不是也有一种被震撼的感觉呢?
众所周知,毛主席的行草书是比较少见的,而这幅作品,却填补了这样的一个空白,给一种很大气的感觉。
一点感想
毛主席书法就是一种思想的表达,也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分享“毛体”书法,就是传播美。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2 23:27 , Processed in 0.00780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