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处境非常困难,毛主席如何破局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5-15 07:05:0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处境非常困难,毛主席如何破局                                                                               2025-05-14 13:13                                        

发布于:天津市
   
        1935年9月,徐海东所领导的红25军抵达了陕北;到了10月,中央红军也顺利抵达陕西的吴起镇;而到了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成功会师,标志着艰难卓绝的长征最终取得了胜利。
(图:会宁会师纪念塔)
长征途中,红军各部队的损失极其惨重,因此,当他们陆续抵达陕北时,不仅兵力大幅缩减,士气低迷,连马匹也因长途跋涉疲惫不堪,物资短缺的问题尤为突出。陕北本身土地贫瘠,百姓的生活状况也十分艰难。这个区域的总面积大约为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0万,而红军的兵力大约只有17000人。如此狭小的根据地,要养活这么多的红军战士,着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不过,有一点毫无疑问,那就是红军到达陕北后,局势得到了初步的稳定。接下来的问题便是如何在困境中生存与发展。
当时,红军不仅要面对国民党中央军的重兵围剿,还要与东北军、西北军乃至马家军作战,局势异常危险。但国民党没有预料到,尽管红军人力物力匮乏,但在长征过程中经过长时间战斗与极度艰难的锻炼,这些从长征中走过来的红军战士大多是精干的老兵,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和强大的战斗力。
比如,徐海东指挥的红25军,就率先与杨虎城的西北军展开交锋,结果迅速击溃了杨的三大旅。随后,中央红军在吴起镇与东北军展开激战,接连消灭了东北军与马家军的四个团。紧接着,红军又在直罗镇战役中成功消灭了东北军近6000人。可以说,在陕北的这几次战役中,红军几乎每战必胜,不仅补充了大量的武器弹药,还俘虏了大量国民党士兵,并通过教育和改造,许多人最终加入了红军的行列。

与此同时,陕北的老百姓也逐渐开始接受了红军,他们意识到,红军和国民党军队的差异巨大。红军不仅不向百姓索取任何财物,甚至时常帮助当地老人挑水、扫院子等。此外,红军还专门下令禁止回民区的居民食用猪肉或使用猪油做菜,这让他们感到十分震惊。红军这种亲民的做法,打破了百姓对他们的偏见,许多地方的老百姓开始捐款捐粮,甚至送来小米、牛羊肉等慰问品。看到红军装备破旧的裁缝们自发地组织起来,帮助他们缝制新衣服,红军的缺衣少食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缓解。
然而,长期以贫瘠的陕北为依托,红军也逐渐感到生存和发展的瓶颈。于是,红军开始思考,如何打破这一局限,寻找发展空间。
向哪里发展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果向关中平原方向发展,无疑是最理想的选择,因为那里的粮食丰富,物产丰饶,交通便利。然而,关中平原上驻扎着杨虎城和张学良的部队,因此红军必须避开与他们的争斗,避免与他们争夺地盘。

如果选择向西进入高原或新疆,虽然地理环境相对空旷,但马家军的势力在那里盘踞,而该地区本身资源匮乏,红军若进入此地,发展前景也十分有限。经过充分的研究,中央最终决定东征山西。
山西,作为仅次于东北的重工业基地,虽然有阎锡山的军队镇守,但中央早已掌握了阎锡山的弱点:他虽然拥有强大的兵力,但战斗力较弱。阎锡山的军队,尤其是高级将领,往往只重用山西本地人,外地精兵很难得到提拔,因此他的军队很难打大仗。更重要的是,山西拥有兵工厂,这对红军的武器补给至关重要。
红军开始了东征,轻松击溃了阎锡山的30多个团,获得了大量的重武器,包括机关枪、迫击炮等,同时还有数千山西青年应征入伍,红军的实力得到了显著增强。东征的胜利为红军提供了充足的武器弹药,也增强了士气,为接下来的西征奠定了基础。
在随后的西征中,红军成功俘获了马家军2000多人,彻底稳住了在陕北的脚跟,标志着红军在这片土地上的胜利站稳脚步,中国革命进入了全新的历史阶段。

(参考资料:《长征》《红军东征》《炎黄春秋》)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1 14:18 , Processed in 0.00786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