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接近“水下生物”的人类,天天潜水5小时,基因或已进化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5-15 19:19:1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最接近“水下生物”的人类,天天潜水5小时,基因或已进化                                                                        2025-05-14 13:31                                        

发布于:广东省
   
        在蔚蓝的大海中,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女性,她们不借助任何辅助呼吸设备,仅凭一口气就能下潜至十几米深的海底,采集鲍鱼、海胆等高价值海产。她们,就是被誉为人类最接近“水下生物”的群体——海女。据最新研究显示,这些海女不仅拥有惊人的潜水能力,她们的基因也在长期的潜水生活中悄然进化。

海女,这一职业最早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她们依靠潜水捕捞海产品为生,形成了独特的工作、生活习惯和信仰。在日本和韩国,尤其是韩国的济州岛,海女文化至今仍然存在。然而,随着现代捕鱼技术的普及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古老职业正逐渐走向衰落。
海女们每天在海中作业超过5小时,一次屏气可持续2到3分钟,下潜深度可达十几米。她们是如何做到的呢?研究表明,长期潜水使海女普遍具备三项生理特征:心跳慢、耐寒和血压低。这些特征都是闭气潜水的关键能力。

首先,心跳变慢能显著降低氧气消耗。研究发现,海女在潜水时心率比陆地居民慢约50%,这是她们长期训练的结果。这种能力使她们在潜水过程中能够更高效地利用体内氧气。
其次,耐寒能力使海女能够在寒冷的海水中长时间作业而不受影响。研究人员在zeta-肌聚糖基因中发现了一种与海女耐寒能力相关的变异,携带该变异的个体在寒冷环境中表现出更强的耐受性。
最后,血压偏低则有助于海女在潜水时保持稳定循环,确保关键器官的供氧。研究发现,济州岛居民出现与较低血压相关的基因变异的可能性是韩国大陆人的四倍多,这一特征可能是为了保护未出生婴儿的安全而进化出来的。
海女的这些生理特征并非天生就有,而是长期潜水生活和自然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科学家们通过对海女基因组的深入研究,揭示了这些特征背后的遗传基础。这些发现不仅增进了我们对人类适应极端环境能力的理解,还可能为新型降压药物的研发提供重要线索。

海女文化是人类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杰出代表。然而,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这一古老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应该珍视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加大对海女生理和基因研究的投入,为人类的健康和医学进步贡献更多力量。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7 22:35 , Processed in 0.00760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