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农业起源:考古发现改写认知,中国果然又是“第一”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5-16 06:34:3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世界农业起源:考古发现改写认知,中国果然又是“第一”                                                                                2025-05-15 13:05                                        发布于:天津市
   
        农业的起源、人与国家的诞生,构成了世界考古学的三大研究课题。其中,农业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从单纯的采集者转变为生产者,从而完成了从狩猎采集时代向定居农业时代的过渡。这一重大转折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革命性影响,至今被称为“农业革命”。
根据西方传统历史的叙述,约在距今1.1万年前,也就是公元前9000年左右,最后一个冰期结束,气候变得更加温暖。在这一背景下,西亚的两河流域率先迎来了农业革命,开始了人类首次的农业种植。此后,世界其他地区逐渐跟进,开始发展农业。

在西方的看法中,几乎所有的早期文明,无论是农业、青铜器还是文字,都源自于两河流域,而中华文明则被视为一种“西来之文明”。
然而,问题在于: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农业历史的国家,中国真的仅仅是“农业革命”的后来者吗?或者说,中国的农业革命是否真的受到了西亚的影响?随着现代考古的深入探索,许多证据表明,中国的农业起源时间远早于西亚,可能再次证明中国是世界的“第一”。

20世纪60年代,在河南漯河舞阳县,考古专家发现了距今约9000年的“贾湖遗址”,出土了骨头制作的叉形器(见下图),手柄十分光滑,还有形似骨尺的骨器。由于这些器物与汉代画像中伏羲女娲手持的“规、矩”极为相似,现代学者普遍认为它们是“规”与“矩”,用于“观象授时”。这也表明,贾湖时期已经具备了早期天文学的雏形。

天文学的出现,与原始农业的需求密切相关,如及时耕种和避免错过农时等,这一现象几乎在全世界范围内都能找到类似的例证。也就是说,只要农业出现并开始运作,天文学便有可能应运而生。贾湖遗址的发现让人疑问:中国的农业究竟起始于何时?如果西亚的农业出现最早,那中国的农业可能仅有不到1.1万年的历史,但在如此短短的时间内,中国的先民是否能发展出“规矩”这样复杂的天文工具?
现代考古学的研究表明,贾湖遗址的“规矩”出现可能意味着中国农业的历史比我们想象的要悠久得多。
中国农业的历史确实悠久,但究竟有多长呢?现代考古的发现开始揭开这个谜团。以下是一些关于万年以前的重大考古发现:
自20世纪80年代起,江西万年县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等地的考古发掘,揭示了距今约1.2万年的野生稻植硅体,以及1万年前的人工栽培稻遗存,证明了中国古代先民已经开始驯化水稻,这也推翻了西方“水稻源自印度与日本”的观点,进一步证实了“水稻起源于中国”。
值得一提的是,西方学者将水稻分为两大亚种:籼稻(细长)和粳稻(短圆),并分别认为它们起源于印度和日本,因此命名为“indica”和“japonica”。然而,这一划分至今缺乏足够的考古证据来支撑。
2000年,在浙江金华浦江县的“上山遗址”中,考古学者发现了距今约1万年的碳化稻米。此外,还在该遗址中发现了水稻收割、加工和食用的完整证据链,这些都表明约1万年前中国已经开始了农业生产。
2004年,在湖南永州道县的“玉蟾岩遗址”中,中美联合考古队发现了五枚炭化的人工栽培稻谷,经过检测,年代约为1.4万年至1.8万年前。该遗址还出土了约1.8万年的陶器碎片,这比仙人洞的陶器遗存还要更早,后者的陶器年代为2万到1.9万年前,堪称世界上最早的陶器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考古学者还在道县的“福岩洞遗址”发现了距今8万至12万年前的“道县人”化石,这些人被称为“无可疑的现代人(晚期智人)”。那么,这些早期智人是否与玉蟾岩的先民有所联系呢?
2015年,在广西南宁隆安的“娅怀洞遗址”,考古学者发现了连续活动从4.4万年前到4000年前的遗迹,并在其中发现了1.6万年前的稻植硅体,此外,还发现了2.5万至3.5万年前的疑似稻属植物植硅体(下图,娅怀洞遗址考古发现)。

值得一提的是,在距离娅怀洞遗址仅170多公里的崇左地区,考古学者发现了著名的“崇左智人”遗址,遗址的年代大约为11万年前。这两个地区之间是否存在文化或遗传的联系,依然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通过这些考古发现,我们可以确认,中国农业的历史至少已有1.4万年,甚至更久,远远超过西亚农业的起源时间。
关于中国农业的起源,仍有几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首先,显然,世界上最早的农业就出现在中国,尤其是水稻的起源无可争议地属于中国。那么,西方命名的“indica”(籼稻)和“japonica”(粳稻)是否应该改为中文拼音“xian”和“geng”呢?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西亚的农业起源就一定来源于中国,可能是各地独立发展的结果。
其次,从农业起源的角度来看,古代南方地区的发展远超中原,社会变革也会相应地发生得更早。良渚文明、凌家滩文明等,都表明南方在古代文明的发展上走在了中原与北方的前面。因此,当前我们在探索中华文明时,是否应该更加重视南方水稻文化区?
第三,湖南道县的人工栽培水稻出土时间约为1.4万年到1.8万年,而广西隆安则发现了2.5万到3.5万年前的稻植硅体。并且,这些地区的周围常常能找到早期智人的遗址。那么,是否可以推测上古智人和这些农业活动有着某种潜在的联系?或许中国农业的诞生,经历了漫长的渐变过程。
最后,尽管现代农业似乎并不引人注目,但它却是任何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基础。没有粮食安全,如何谈得上高科技的发展呢?因此,无论是为中国农业“正名”,还是更好地理解中国农业的历史,搞清楚中国农业的起源问题,都是至关重要的。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8 04:45 , Processed in 0.00843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