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6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主席指挥的这一仗堪称世界战争史一绝,美国不理解,苏联说奇怪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5-24 15:36:4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毛主席指挥的这一仗堪称世界战争史一绝,美国不理解,苏联说奇怪                                                                2025-05-24 12:26                                        

发布于:天津市
   
                                 
毛主席的军事才华得到了世界范围的认可,他曾亲自指挥过多场备受瞩目的重大战役。尤其是在蒋介石退守台湾后,金门岛成为其重要的战略据点。1958年,毛主席指示我军发起对金门的炮击,但金门岛并未被迅速占领。
当时,美国总统公开表示:“这是一场如歌剧般的战争。”苏联领导人也对毛主席在战中的行动感到困惑。与此同时,我党内部也有很多人难以理解毛主席为何如此行动。然而,这场战争背后,实际上体现了毛主席的远见与深谋远虑。那么,事情究竟是如何发展的呢?

蒋介石在败退台湾之后,始终心怀“反攻大陆”的梦想。然而,他的军队士气低落,而美国的援助也日渐匮乏,令他处境愈发艰难。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号称“世界警察”的美国在这场战争中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失败。

当时,美国为了扩大其在亚洲的影响力,果断插手了朝鲜战争,凭借美国的支援,韩国成功扭转了战局,收复了失地。国内形势动荡的我国,面临着百废待兴的局面。虽然没有直接派兵赴朝,似乎也可以理解,但毛主席仍然意识到,中朝之间唇齿相依,决定派遣精锐部队赴朝参战。尽管我国的军事装备远不如美军,但我军士气高昂,英勇作战,最终让美国军队体会到了来自中国人民的强大力量。

蒋介石的失败让美国深感失望,开始怀疑自己扶持蒋介石的决定。蒋介石此时已退守台湾,依靠美国的支援准备伺机“反攻大陆”。然而,美国早已放弃了他,使得蒋介石感到焦虑万分。他甚至提出希望美国能出兵朝鲜,但却遭到了拒绝。
美国很快意识到,想要在台湾建立一个有用的“傀儡”,与大陆对抗,蒋介石依然是最合适的人选。因此,美国重新给予了蒋介石军事援助。但考虑到蒋介石如果不受到打压,恐怕会变得越来越大胆,我方决定对金门实施猛烈炮击,给蒋介石一个警告。

选择在1958年炮击金门的时机,实际上颇具深意。50年代中期,在美国的支持下,蒋介石以金门为跳板,屡屡向我方厦门沿海等地区发动袭扰,并使用空军装备对我国东南沿海及部分内地城市进行轰炸。蒋介石甚至将台湾空军派往云贵高原实施骚扰。1955年3月,台湾与美国签署了“共同防御条约”,美国承诺向台湾提供包括军事与经济援助在内的大量支持。到1958年,仅飞机数量就已达到数千架之多。

然而,炮击金门并非单纯为回应蒋介石的挑衅。在1958年7月15日,美国公然干涉中东人民的武装起义,只因当地反对亲美政府。8月22日,联合国召开会议讨论美国撤军的提案。第二天,我方开始炮击金门,表示对中东国家合理诉求的支持。
这一行动的第三个原因在于当时国内局势的需要。通过炮击金门,可以激发国民的爱国热情,激励大家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因此,毛主席决定在7月25日开始炮轰金门。命令下达后,参战部队迅速集结,开始制定作战计划。8月20日,计划明确,要求全力集中兵力,对金门实施出其不意的攻击,以封锁对方。
为保密作战计划,参与的部队统一着陆军制服,乘火车到厦门,然后悄无声息地前往码头;空军则分批转移至东南沿海的各大机场。炮兵部队白天后撤,夜晚再返回营地,蒋方误以为我方在进行演习,因此未提高警惕。指挥部还特别指示,在正式炮击之前,所有火炮不得进行试射。

8月23日下午五点半,我方的四百多门火炮同时开火,震撼台湾岛。炮火精准击中港口、营地等关键位置。恰逢台湾“国防部长”视察金门,并与岛内官员举行欢迎晚宴,完全没有防备。此次炮击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发射炮弹近三万枚,造成台湾官兵六百余人伤亡,“国防部长”被弹片击伤,两位副司令当场死亡。
尽管蒋介石试图反击,但未能成功。战后,美国向台湾增派了兵力,提供了四十多架飞机以及七十艘舰艇。面对美国的介入,如何应对成为关键。

9月7日,首次有美国海军部队接近金门。毛主席下令继续对蒋介石舰队开火,但未攻击美国舰队,避免与美国直接冲突。美国舰队看到局势不利,迅速撤离。到9月8日,我方已进行三次大规模炮轰,第三次持续了超过五个小时,摧毁了大量重要设施。
美国此时提出谈判请求,我方则表示,只有美国舰队撤回我国领海外,才可开始谈判。这一要求再次暴露了美蒋同盟脆弱的关系。

金门被封锁后,蒋介石向美国请求增援,但美国未予回应,反而建议他从金门撤军。蒋介石坚持不撤,打算借此据点反攻大陆。此时,美蒋之间的矛盾愈加尖锐。

为了迫使蒋介石撤离金门,并避免美国借机插手,我方决定进行间歇性炮击金门,既配合外交斗争,也表达对美国干预台湾问题的不满。10月5日,毛主席下令“封而不死”,让蒋介石的后勤补给继续送往金门,传达出我国希望和平解决问题的立场。
10月21日,美国国务卿访问台湾,我方再次炮轰金门,强烈反对美国干预台湾事务。10月底,我方确定了单日炮击、双日停打的策略。1960年6月,美国总统访问台湾,我方在总统抵达与离开时,对金门展开了两次猛烈炮击。
炮击金门逐渐成为一场政治斗争,军事行动与政治需求紧密相连,炮击的频率和规模均随着政治局势的变化而调整。这种“按需”作战的方式前所未见,一直到1978年底才最终结束。
这场战役不仅展示了我方炮兵的强大实力,也给予了蒋介石及其支持者极大的震撼。曾有台湾老兵回忆道:“那时我正洗衣服,炮弹突然飞过,亮闪闪的火光照亮了整个天空,地面都在震动,大家赶紧四散逃命。”

毛主席指挥的炮击金门战役是一场极为精彩的军事行动,虽然许多人难以理解其中的深远意义,但毛主席的核心目的,就是通过这场战争在美蒋联盟中制造裂痕,积极宣传我国的对台立场,坚决捍卫“一个中国”的原则。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5-6-2 06:02:52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1 17:51 , Processed in 0.00811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