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3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泽东少年时就从《水浒》中悟出深刻道理,晚年痛批宋江投降朝廷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5-29 20:32:5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毛泽东少年时就从《水浒》中悟出深刻道理,晚年痛批宋江投降朝廷                                                                 2025-05-26 12:31                                        发布于:天津市
   
       毛泽东的一生,充满了浓厚的《水浒》情结。自少年时代起,他便对《水浒》情有独钟,这本书的故事和人物是他经常提及的话题之一。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毛泽东常常以《水浒》中的故事为借鉴,去解答和解决中国革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若从他少年时期在私塾里偷偷翻阅《水浒》到老年时在中南海高谈阔论《水浒》的情形来看,可以说,毛泽东足足有七十年与《水浒》为伴,堪称一个铁杆的《水浒》迷!
《水浒传》成书于明代初期,而在此之前,关于水浒英雄的故事早已在民间广泛流传。早在《宋史》中的徽宗本纪、张叔夜传及曾蕴传中,就能找到一些宋江等人活动的简要记载。《大宋宣和遗事》更是提供了关于宋江的较为详细的故事,其中从杨志押解花石纲一直讲到征方腊的经过。宋代画家龚开所作的宋江等三十六人像赞,则记录了这些英雄人物的姓名和绰号,为后来的《水浒》故事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背景。到了元代,杂剧中的水浒故事已逐渐增多,而直至明初,施耐庵才用白话文将这一系列故事编撰成了章回体长篇小说。

在毛泽东少年读书的年代,《水浒传》并不像今天这样被视为“古典文学名著”,而是属于禁书。大约从明代崇祯皇帝时期起,《水浒传》就被列入禁书之列。原因是当时山东李青山等人的起义,盗匪聚集梁山,攻城略地,影响漕运。起义被镇压后,兵部尚书上书指出,《水浒传》书中对于聚集梁山的描写,引起了民众的不安和动荡,因此帝王下令严禁此书的流传,并要求各家销毁藏书。到了清朝,乾隆、嘉庆、道光、咸丰等朝,均多次下令禁止流传《水浒传》。因此,年轻时的毛泽东和他的伙伴们,只能偷偷摸摸地“瞒着老师”,偷偷阅读他们钟爱的《水浒》故事。
毛泽东在1936年同斯诺的谈话中提到:
“我曾读过经书,但我并不喜欢。我最爱看的是中国古代的传奇小说,尤其是其中那些关于反叛的故事。我读过《岳传》《水浒传》《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和《西游记》,那时我还很年轻,瞒着老师读的。老师痛恨这些禁书,把它们称作邪书。每当老师走过来,我就用一本经书遮住它们。我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我们几乎都能背出许多故事,并且经常讨论这些故事。关于这些小说,我们知道的比村里的老人还要多,老人们也很喜欢听这些故事,经常与我们互相讲述。我认为这些书对我影响很大,尤其是在我易受影响的年轻岁月。”
毛泽东在与斯诺的对话中,还谈到他在读《水浒传》等小说时的一个深刻感悟:

“有一天,我突然想到,这些小说里怎么没有描写种地的农民?里面的角色几乎都是勇士、官员或者文人学士,农民几乎没有作为主角。我一直困惑了两年,后来我分析这些小说的内容,发现它们全是在歌颂武士、歌颂统治者,而这些人并不需要亲自耕种土地,他们拥有土地并支配农民去耕作。”
毛泽东的这种思考与他成长在农民家庭的背景密切相关,也与他自幼表现出的反叛精神息息相关。尤其是《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他们中有捕鱼的、有做铁匠的、有种地的、有卖膏药的,都是普通的百姓,这让毛泽东感到尤为亲切。通过深入思考,毛泽东最终领悟到一个重要的道理。这个道理,他在延安观看京剧《逼上梁山》后,通过写信给剧本作者杨绍萱和齐燕铭,表达得更加清楚:
“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但在旧戏舞台上,人民却被当成渣滓,由老爷、太太、少爷和小姐们统治着舞台。你们的这部戏让历史得以恢复了它应有的面貌,这才是值得庆祝的事。”
《水浒传》对毛泽东最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思想上。书中所传递的“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理念,激起了毛泽东对旧秩序的反叛精神。《水浒》中的英雄人物,他们不畏惧官府与天命,凭借勇力和聚众的力量,顶住压迫,与统治者展开对抗,这种“斗争方式”对毛泽东的革命思维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毛泽东年轻时,他在湖南第一师范的一个中秋节,和同学们在山中讨论救国之道。有人提出要进入政界,毛泽东指出必须有金钱和关系。还有同学提出当教员以影响后代,毛泽东不同意,认为这一方式需要太长时间。最终,他直接回应道:“学梁山泊好汉。”后来,他的革命道路证明了这种策略的正确性。他上井冈山,开展工农武装割据,最终夺取了全国政权。
《水浒传》最宝贵的思想内容之一,是它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历史规律——“官逼民反”。在大革命高潮中,毛泽东指出农民的反抗是有道理的,因为这种反抗是“逼出来的”。他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曾说道:“凡是反抗最为激烈、骚乱最大的地方,都是由于土豪劣绅和不法地主为祸最深。”他经常说自己上井冈山是“没有办法,被逼上梁山”。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回顾自己的革命生涯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时,经常提到“逼”这个字,这是他对中国革命发生、发展和成功的一种深刻理解。

1964年1月,毛泽东在与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说道:
“革命者并非一开始就是革命者,他们是被反动派逼迫出来的。” 他进一步总结道:“每次起义都是被逼上梁山的,反动派的压迫迫使他们走上了革命之路。”他用《水浒》的故事总结道:“每个造反者,都是被逼上梁山的。”
通过这些经历与思考,毛泽东不断深化了对《水浒传》精神的理解,并在自己的革命道路上,充分应用了书中描写的反抗精神与斗争策略。在毛泽东的革命实践中,《水浒传》不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深刻的政治与军事教科书。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5-6-10 07:22:27 |只看该作者
翰墨飘香! 丹青溢彩 !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1 12:41 , Processed in 0.00752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