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主席在重庆谈判时说话不多,但只要他的声音出现,屋内立即安静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6-6 15:11:2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毛主席在重庆谈判时说话不多,但只要他的声音出现,屋内立即安静                                                                    2025-06-06 11:03                                        

发布于:天津市
   
“他(毛主席)一开口,整个会场立刻安静下来。”

曾参与重庆谈判的国民党官员,对于毛主席的印象至今难以忘怀。在谈判之前,许多官员从未见过毛主席,也不了解他的形象。然而,经过了这场历史性的谈判,他们对毛主席的看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毛主席在重庆谈判期间究竟做了些什么?

毛主席的重庆之行始于蒋中正三封电报的邀请。最初,毛主席前往重庆的消息并没有得到中央大部分领导的支持。作为党内的核心人物,毛主席怎能亲自走进敌人的巢穴?若老蒋真的有诚意谈判,为什么不亲自前往延安,而非让毛主席去重庆呢?大家都心知肚明,蒋中正的邀请并非真诚,而是一个精心设下的陷阱,等待毛主席自投罗网。

但是,毛主席并非普通人,他岂会轻易上当?尽管如此,毛主席还是决定赴重庆,但他始终坚持确保自己的生命安全。与此同时,毛主席认为自己亲自前往重庆,能够打破蒋中正一直以来对我党的恶意诬蔑,展示我党寻求和平的决心。

蒋中正为何执意要求毛主席亲自到重庆?其真实意图非常明显,他深知毛主席如果拒绝,便可以利用这一点宣称我党不愿和谈,借此为开战提供借口。然而即便毛主席决定赴重庆,他依然准备好了一系列应对之策。毛主席通过三封回电回应蒋中正,而这些回电也通过报纸公开,让全国人民知晓毛主席将前往重庆。此举使得蒋中正若在谈判期间对毛主席不利,将不得不承担全部责任。毛主席这一决策让蒋中正的阴谋暴露无遗。

毛主席此行冒着巨大的风险,然而他将国内事务安排妥当后,才踏上了蒋中正派来的飞机。接机的是著名的和平将军张治中,他们一同平安抵达重庆。

在谈判前的准备阶段,毛主席一落地便看到了机场上的民主人士。这些中立派对和平谈判寄予厚望,他们期望国家避免再次陷入战火。这些民主人士虽未见过毛主席,但在他现身的瞬间,所有人都情不自禁地鼓掌欢笑。那时,毛主席52岁,身着一袭灰蓝色中山服,戴着灰色草帽,看起来平凡无奇,甚至与他们想象中的党内领袖相去甚远。对比之下,老蒋即便在抗战最困难时期,衣食住行依然优渥,而毛主席的朴素装束让这些民主人士对国民党对我党的污蔑产生了深刻的疑问。

毛主席在机场发表的讲话更是令所有人印象深刻。他直言国家最重要的是保持和平,迎接和平建设的时期。在场的民主人士纷纷为毛主席的言辞喝彩。

这一番讲话传到了蒋中正的耳中,令他气得咬牙切齿。然而,他无奈之下依旧要接待毛主席,毕竟是他邀请毛主席亲赴重庆。蒋中正随即决定举行一场舞会,以此给毛主席施压,认为毛主席不会跳舞。结果,毛主席不仅能跳舞,而且舞技出众。现场的外国人也对毛主席刮目相看,蒋中正感到无比尴尬,恨不得立刻离场。

接下来的几天,毛主席开始拜会民主人士,倾听他们的意见。在毛主席亲自赴重庆之后,社会反响极大。这一举动不仅击碎了蒋中正长期以来对我党的恶意宣传,还让全国人民看到了我党寻求和平的坚定决心。

与蒋中正的策略不同,毛主席赢得了人心。他深知国民党的心态,和周总理等人忙碌地工作,收集各方信息。每晚,尽管疲惫不堪,他们依然坚持共同讨论、汇总情报。

终于,谈判的时刻来临。

蒋中正从未真心准备好谈判,他本以为毛主席只是做做样子,结果却措手不及。谈判伊始,蒋中正并没有任何具体方案,反而是我党首先提出了具体的意见。毛主席和周总理早已准备好谈判方案,并直接交给了国民党的代表。但老蒋对这些方案丝毫不满意,尤其是在权利分配上,他几乎不愿给我党任何实际权力。

此后,谈判进入了真正的对话阶段,毛主席全程参与其中。与许多人不同,毛主席在谈判时显得极为冷静与从容。无论双方争执如何激烈,他总是安静地倾听,少言却每一句都极具分量。正如蒋泽民所回忆:“在激烈的争执中,毛主席始终保持平静。他的话不多,但每次开口后,整个房间都瞬间安静下来。”

蒋泽民曾担任毛主席的副官,他深刻记得这场谈判,尤其是毛主席身上展现出的气度,远超当时在场的任何人。

谈判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分配抗战的胜利果实。蒋中正希望独吞胜利,而美国则坚定站在蒋中正一方。面对赫尔利的威胁,毛主席毫不畏惧,简单回应:“问题复杂,还需要进一步讨论。”

毛主席早就明白,这场谈判的真正关键是如何分配胜利果实。蒋中正意图独占,而美国也支持这一立场。然而毛主席清楚,我党要想在谈判中占得一席之地,必须通过军事胜利来增强谈判筹码。在刘邓的指挥下,我党在上党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这也为毛主席在谈判桌上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随着上党战役的胜利,毛主席的底气愈发充足。蒋中正心知肚明,最后只能在协议上签字。签字后的两天,毛主席的重庆之行宣告结束,而上党战役的胜利则为这场谈判奠定了基础。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1 12:40 , Processed in 0.00839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