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他曾靠挑粪赚第一桶金,14年前筹300亿复建圆明园,如今成功了吗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6-14 16:21:0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甲丁 于 2025-6-14 16:22 编辑

他曾靠挑粪赚第一桶金,14年前筹300亿复建圆明园,如今成功了吗                                                                     2025-06-04 12:30                                        

发布于:天津市
   
       在1860年,英法联军的入侵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圆明园这个人类文明宝库的100多万件珍贵文物遭到疯狂劫掠,且140多座宏伟的建筑几乎被焚毁殆尽。之后,圆明园在多年的战乱中又遭遇了无数次摧残,成为历史的伤疤。

新中国成立之初,尽管提出过重建或修复圆明园的建议,但由于当时我国经济实力有限,国家最终决定以保护圆明园遗址为首要任务,暂时搁置了重建计划。然而,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呼吁重建这座文化瑰宝,渴望让圆明园再度向世界展示它的雄伟与辉煌。

然而,也有不少反对者认为重建圆明园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而且即使重建成功,也只能是一个仿制品,意义不大。尽管如此,仍有一位坚定支持重建圆明园的老人,他没有沉溺于与反对者的争辩,而是直接拿出300亿元,于2008年开始了这一伟大的计划。

这位老人就是徐文荣。那么,他究竟是何方神圣呢?经过14年的努力,徐文荣的壮举又取得了怎样的成果呢?

徐文荣生于1935年,正值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土生土长的浙江横店镇人。那个时候的横店依旧是一个相当贫困的乡镇,徐文荣为了补贴家用,从小便与父亲一起走街串巷,担着杂货担子沿途叫卖。多年的商贩生涯锻炼了他敏锐的商业头脑。徐文荣一直秉持着“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理念,广泛参与工商各个领域,甚至在经济不发达的年代,他通过挑粪等途径积累了不少财富。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徐文荣凭借出色的商业才华,在人民公社中担任了职务,深受上级领导的青睐与重视。1975年,在公社支持下,徐文荣以2000元的启动资金创办了一家螺丝厂,逐渐成为了当地的著名企业家。

命运的转折出现在1995年。当时,著名导演谢晋准备拍摄大型历史题材电影《鸦片战争》,为此他需要寻找合适的拍摄基地。徐文荣凭借自己的声望和资金支持,帮助建设了“广州街”这一影视拍摄基地。电影《鸦片战争》的热播与“广州街”的出现,使得横店镇一跃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和影视拍摄胜地。

徐文荣看到了家乡横店的巨大潜力,决定加大在影城业的投入。在他的经营下,最初的单一小影视基地迅速发展成了集多种影视建筑为一体的大型影视基地,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剧组纷纷前来拍摄。

尽管已经是当地的富翁,徐文荣依旧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决定取消影视基地的场租费用,这一做法吸引了更多的剧组进入横店,进一步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许多周边居民因此从事餐饮、酒店等行业,迅速从贫困走向小康。

2001年,65岁的徐文荣宣布退休。原本他可以安享晚年,但内心的奋斗之火依旧燃烧,毕竟他还有一个多年来未曾实现的心愿。当他在一次北京圆明园遗址的参观中,看到满目疮痍的断壁残垣时,内心深处的痛楚让他产生了为圆明园复兴的强烈愿望。

圆明园,曾是清朝康熙、雍正年间修建的世界著名皇家园林,占地350多公顷,内有亭台楼阁、湖水桥梁,建筑145处,珍贵文物达150万件,堪称人类文明的瑰宝。然而,1860年英法联军闯入北京,疯狂劫掠圆明园的文物,随后纵火烧毁了大量建筑,这座历时170多年才完成的园林在短短几天内毁于一旦。

站在残破的圆明园遗址上,徐文荣内心的痛楚与失落无以言表。虽然条件有限,他只能将重建圆明园的愿望埋藏心底,但在退休后,作为横店影城的巨头,他越来越感到自己有能力去实现这个心愿。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通过借助自己在影城建筑方面的经验,重建一座圆明园。

2008年2月18日,徐文荣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计划在横店重建圆明园,并将建设按照1:1比例复制原园。消息一出,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一些人表示支持,认为这是挽回圆明园文化遗产的好机会;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圆明园无法复建,重新建设只会浪费资源。

面对争议,徐文荣并没有动摇。他以坚毅的态度回应道:“你们反对,我依然会前行。”他决定将这项重建工程提上日程,并最终将新园命名为“圆明新园”,以示尊重历史原貌。选择在横店镇西部的一片荒地上进行建设,虽然土地条件不佳,但在政府的支持下,徐文荣成功购买了这片土地,付出了超过44亿元的费用。

然而,资金的问题成了最大的挑战。整个重建计划,预计耗资300亿元,其中包括土地费用。尽管有许多人质疑,甚至家人也不理解徐文荣为何在如此高龄还要冒如此大的风险,他依然坚持自己的决定,并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募捐。

募捐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仅仅三个月时间,资金就已达到15亿元。徐文荣的坚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甚至他的家人也逐渐改变了态度,徐文荣的大儿子也开始积极支持,捐赠了300万元。

随着募捐资金的到位,徐文荣面临的下一个难题便是如何准确复建圆明园的建筑。由于原园早已被毁坏,如何还原其真实样貌成了一个技术难题。幸运的是,东阳市作为“百工之乡”汇聚了大量的工艺大师,徐文荣组织了这些匠人,开始逐步复建圆明园的细节。经过几年的努力,圆明园的建筑细节得以近似还原。

然而,圆明园的文物遗失问题依然困扰着徐文荣。大部分文物早已被英法联军劫走,散落在世界各地。徐文荣并没有放弃,他通过全球华侨和国内外支持者的帮助,开始寻找和收购这些流失的文物。经过多年的搜寻,许多文物终于回到了祖国,其中一些被摆放在圆明新园中,而另一些则被仿制品代替。

2015年,经过14年的艰辛努力,圆明新园终于建成并对外开放。整体建设耗资超过300亿元,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参观。徐文荣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理念,回应了那些质疑声。圆明新园不仅仅是一个仿制品,而是一个融汇历史文化的宏伟工程,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8 05:27 , Processed in 0.00795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