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泽东吃饭会擂鼓,饭桌上老三样:辣椒、腐乳、马齿苋。尤爱辣椒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6-21 16:47:5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毛泽东吃饭会擂鼓,饭桌上老三样:辣椒、腐乳、马齿苋。尤爱辣椒                                                                   2025-06-21 14:49                                        

发布于:天津市
   
      如果我们把时光倒流回几十年前,走到中南海的菊香书屋前,耳边一定会传来一阵阵有节奏的“哒哒哒”敲击声,时常在一天之中响起一两次。这个声音的来源并不是某种机器的运转,也不是书屋内的其他声音,而是书屋主人的一个奇特习惯:他在用餐时总会以这种方式发出声音。每当这时,毛主席就会一边拿着毛竹筷夹菜,一边用脚踩着桌子,轻轻地拍打地面。毛泽东自己为这一习惯取了个形象的名字:“擂鼓”!

这种独特的进餐方式几乎成了毛主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次吃饭,总少不了那张可以用来擂鼓的小餐桌。那么,这位拥有如此怪异习惯的毛主席,他的餐桌上到底有什么呢?

不可或缺的三样菜肴,第一样就是辣椒。毛主席是土生土长的湖南人,辣椒几乎成了他生活中的必备调料。毛泽东嗜辣如命,这几乎成了众人皆知的事实。他对辣椒的热爱从未改变,甚至到了欲罢不能的程度。毛主席的生活管理员吴连登曾回忆说:“主席每顿饭,必定要有辣椒。”毛泽东自己也曾说道:“长征途中,虽吃不到肉,但心里总是想着能吃上辣椒。”

辣椒几乎成了毛主席餐桌上的象征。甚至在外交场合,他也常常送辣椒作为回礼。1942年,斯大林派人送来了丰厚的礼物,毛泽东为回礼而一时犯难,思来想去也没有想到合适的东西。就在一次用餐时,毛泽东突然看到了桌上那盘辣椒,于是他便决定将这份辣椒作为回礼,送给斯大林。毛泽东亲手播种、栽培和收获的辣椒,被放入布袋中送往苏联,而毛泽东也表示:“这里的东西不多,就这点辣椒,勉强表达我的谢意。”

毛泽东对辣椒的热爱,甚至在某些时候产生了“辣椒革命论”。例如,在1934年的瑞金时期,他曾告诉不喜欢吃辣椒的军事顾问李德:“真正的革命者,吃的就是红辣椒,不能吃辣椒的人,是不能战斗的。”他还开玩笑地说过:“你连碗里的辣椒都怕,还敢打敌人?”

在1962年,毛泽东在武汉东湖宾馆吃到了特制的朝天椒。虽然辣得他满头大汗,他还是吃得津津有味,甚至多吃了一碗饭。他再次提到他的“辣椒革命论”:吃辣椒要有决心,要不怕辣,不怕苦,辣椒不仅是好食物,更是革命者的象征。毛泽东还与身边的随行人员说:“我们湖南人,家家种辣椒,人人吃辣椒,人人革命!”

然而,毛泽东吃辣椒的同时,也常常与医护人员争辩。即使他年纪渐长,仍然坚持吃辣椒。有一次吃完辣椒后,毛泽东感到牙疼,医务人员急忙劝他:“主席,吃辣椒容易上火,您能不能少吃点辣?”毛泽东调侃道:“什么上火,吃辣椒才是清火!”
毛泽东的辣椒偏爱,也曾让他批评过身边的人。1930年5月,毛泽东在江西寻乌调研时,条件艰苦,吃的几乎是清水煮白菜,毫无味道。看在眼里的警卫员吴吉清深知毛主席爱吃辣椒,便四处询问是否有人家有辣椒,最终在邻里间找到了一串红辣椒。当晚,吴吉清亲自把这盘辣椒端到毛泽东的房间,毛泽东看到后喜出望外,立刻问道:“这辣椒是从哪里弄来的?”然而,吴吉清一时得意地回答说是从村民家里要来的。毛泽东听后脸色一沉,严肃地问:“你们连长是否讲过组织纪律?这样做违反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虽然毛泽东欣喜辣椒,但纪律始终是第一位的。

对于毛泽东而言,辣椒的美味常常与纪律并行,尽管他生活节俭,绝不会做出任何妥协。

除了辣椒,毛主席的饭桌上还有另外一样常见食物,那就是湖南腐乳。腐乳是毛泽东家乡的传统食品,这道菜的特殊之处在于,它要求不发霉,吃起来味道才好。毛主席的厨师程汝明曾透露,虽然毛主席的医生常常提醒一些食物不适合食用,但毛泽东总是坚持自己的喜好,甚至当医生提出化验腐乳时,毛主席笑着说:“你们不懂,这腐乳就像我们家乡的臭豆腐,化验什么!吃不吃得了,主席说了算。”

毛主席对食物有一条明确的原则:只吃自己喜欢的,至于食物是否符合科学标准,只要他觉得合适就行。除了腐乳,毛主席还会吃一些传统的野菜,比如马齿苋,它不仅可以清理肠道,还能治拉肚子。毛泽东也非常珍视这些简单、实用的食材,认为它们不仅能提供充足的营养,还能够改善身体健康。

毛泽东作为一位农民的儿子,始终牢记着农民的疾苦,即便在新中国成立后,生活条件有所改善,毛泽东依然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作风。无论是吃穿住行,他都尽量节省,穿着朴素,衣服补了又补,鞋子修了好多次,甚至餐桌上的食物也常常是简单的三菜一汤。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生活管理员武象廷曾有过一次关于毛主席节俭生活的亲身经历。当时毛泽东走进厨房,看到武象廷刚刚买回的新鲜蔬菜,便对他说:“别买那些贵重的东西了,买便宜的就行。现在冬天了,黄瓜、西红柿不合适,花钱买一个黄瓜,不如等到夏天买一筐。”这番话让武象廷深刻认识到了毛主席节俭的生活态度。
有一次,武象廷外出采购,王振海代为执行买菜任务。王振海买回了一些嫩玉米芯子,毛泽东看到后非常不高兴,认为这样浪费粮食。他严肃地说道:“这么多玉米能打多少粮食!这破坏了生产,端回去,让谁买的谁去吃!”

毛泽东的生活习惯简单而朴素,他的节俭精神在每一顿饭的安排上得以体现。无论是元旦还是春节,他的家宴总是只有三荤两素一个汤,绝对没有奢华的菜肴。他的年夜饭也非常简单,偶尔还会吃一些剩菜。
1962年,毛泽东邀请溥仪到家里吃饭,菜单极其简单,只有辣椒、苦瓜、豆豉等简单的小菜,主食就是白米饭和馒头。毛泽东曾笑着问溥仪:“味道怎么样?”溥仪满头大汗地回应:“不错,不错,麻辣鲜香!”
毛泽东的饭桌虽然简单,但每一顿都体现着他对生活的要求:朴素、营养,且不浪费。他的饮食没有高档滋补品,虽年年收到来自各地的贵重礼品,但他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节俭作风。这些贵重的礼品,如人参、燕窝等,最终都被毛泽东交给了公共部门,用于接待外宾。

毛泽东虽然注重节俭,却从不吝啬对他人的慷慨。当他招待客人时,他总是亲自埋单,哪怕是一次简单的宴请,也会从他的伙食费中支付。这种大方的精神,常常令他的身边工作人员感到惊讶。

毛泽东的生活方式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有着自己独特的“营养平衡”。从一双竹筷到一个被双脚踩响的餐桌,再到几盘辣椒和腐乳,这些简单的食物一直是毛主席坚持的一部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1 14:17 , Processed in 0.00863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