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主席3大骄傲:用对一人,放对一人,杀对一人,简直太强了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6-25 20:40:5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毛主席3大骄傲:用对一人,放对一人,杀对一人,简直太强了                                                                         2025-06-23 10:40                                        

发布于:天津市
   
        毛主席生前有三大骄傲——用对人、放对人、杀对人。这三个人,在那个时代都可谓是赫赫有名,各有各的非凡之处。当时,很多人劝毛主席不要放过某些人,不要重用某些人,更不要给他们机会。然而,直到今天我们才明白毛主席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他的眼光与智慧可谓无与伦比。那么,这三个人究竟是谁?他们又经历了什么样的故事?最终,他们的结局如何?

一、左权:毛主席的用人之明

首先,我们来看看毛主席用对的那个人——左权。长征途中,红一军团突然迎来了一位新参谋,这位年仅不到30岁的年轻人,被任命为参谋长,负责整个军团的统战工作。年纪轻轻便担任如此重任,这在军队历史上可谓前所未有。更让人惊讶的是,他还不是普通的参谋,而是被与朱德、彭德怀这类红军老将并列的年轻人。

这些话从何而来?又是谁提出的呢?答案是毛主席。左权当时并没有在军中积累太多的声望,他凭什么能与两位老将齐名?对于这种质疑,毛主席给出了两个原因:第一,左权的履历清白,指挥才能出众;第二,左权的忠诚和坚毅让毛主席深信不疑。左权虽然出身贫苦,但他是黄埔军校的第一期生,且还曾在苏联深造,在伏龙芝军事学院接受过军事训练。并且,他的同学中有陈赓等名将,足见其过人之处。

左权的指挥才能,毛主席深有信心,尤其是在长征这一重大历史节点。虽然有不少人反对毛主席提拔这个年轻人,但左权的表现很快就打破了这些质疑。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等经典战役,都有左权的身影。在抗战期间,他更是重创了日军。在百团大战中,左权的指挥也至关重要。1941年,日军对黄崖洞兵工厂发动进攻,尽管左权带领的只有1300人,但凭借坚固的防御工事,他成功抵挡了日军数次进攻,令敌军伤亡惨重。

左权为人称道的,是他既能指挥作战,又能激发士兵的士气,这种将才在当时堪称绝艳。左权牺牲后,山西人民怀着深情将其家乡命名为“左权县”,并且,毛主席破例允许这个名字保留,直到今天。可以说,毛主席的决定是极为正确的,他不仅用人准确,还通过这一举动赢得了民心。

二、程莲珍:毛主席的放权之道

接下来,我们谈到毛主席放走的那个人——程莲珍。程莲珍原本是一个土匪头子,素有“恶贯满盈”的声誉。她被捕后,很多人都要求立刻判死刑,毕竟这是解放战争时期,剿匪的力度相当大。但毛主席却出人意料地命令放人。很多人对此不解,认为这是在滥用职权,尤其是当时程莲珍给解放军带来了不少麻烦。
程莲珍出生在贵州,年轻时便因外貌出众被土匪相中。她本不愿走上这条路,但因丈夫的死与当地土匪发生冲突,最终不得不与其为敌。后来,她成为了一个有一定势力的土匪头目,并在解放战争期间多次与解放军发生冲突,给我军造成了不少损失。

然而,当程莲珍被抓获后,毛主席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放了她。很多人认为这是“放虎归山”,但毛主席却有自己的考量。毛主席曾说:“诸葛亮能七擒孟获,为什么我们不能做一次诸葛丞相呢?”于是,在毛主席的坚持下,程莲珍得以释放。

程莲珍回家后,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她主动协助解放军剿匪,并且为我军提供了很多帮助。她不仅在当地具有影响力,还熟悉当地地形,帮助解放军打击土匪,化解了许多潜在的冲突。程莲珍最终悔过自新,并为国家做出了贡献,成为了当地的政协委员。通过毛主席的放权,程莲珍最终为国效力,表现出改过自新的决心。

三、黄克功:毛主席的杀人之决

最后,我们来谈谈毛主席决定要杀的那个人——黄克功。黄克功在当时是军中的高级将领,他曾担任抗大教官,地位非常显赫。但是,他的行为却让毛主席做出了一个痛心的决定——要杀他。

黄克功在抗战期间和一名16岁少女刘茜产生了感情,但由于感情的波折,黄克功逐渐产生了疑心。1937年10月,黄克功将刘茜约到一个小山坡上,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黄克功在愤怒中失控,开枪打死了刘茜。这个罪行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反响,毛主席也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下令处决黄克功。

在黄克功被捕后,他多次求情,但毛主席坚持认为,这样的人必须严惩,才能保持军队的纪律和风气。黄克功的罪行不可原谅,且作为一名老革命,他不仅没有起到榜样作用,反而败坏了军队风气。最终,黄克功在公审后被判死刑,并执行了枪决。这个决定虽然让一些人不满,但却是维护军纪、维护国家利益的必要之举。

黄克功的死,也让人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毛主席在用人、放人、杀人的决断上的高明与深远考量。对于毛主席而言,做出这些决定并非一时冲动,而是从长远的角度考虑,旨在维护革命事业和国家的稳定。

结语
毛主席的三大决策——用对、放对、杀对,充分体现了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与军事战略的高瞻远瞩。左权的成功证明了毛主席用人的准确性,程莲珍的回归表明了毛主席放人的智慧,而黄克功的处决则是毛主席铁腕治军的体现。这些决策,至今依然让人称道,充分展示了毛主席的远见与胆略。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1 12:43 , Processed in 0.00807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