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主席的诗质量如何?如果他只有“诗人”的桂冠,能出名吗?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7-1 04:56:2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毛主席的诗质量如何?如果他只有“诗人”的桂冠,能出名吗?                                                                                2025-06-21 11:01                                        发布于:天津市
   
       中国的湘潭韶山,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五千年前,舜帝从蒲坂都城出发,南巡巡视。他一路渡过了波涛汹涌的黄河,又穿越了壮阔的长江,之后沿着湘江的碧波向南走去。当他抵达湘潭时,被眼前的自然风光深深吸引,优美的山水如诗如画,他立刻命令乐师奏起悦耳的“韶乐”,竟吸引来了一只只凤凰翩翩起舞。于是,后人便将这个地方称之为“韶山”。

在百年的时间里,竟然无人想到,这个美丽的地方会诞生出一位伟大的天才,他就是毛泽东。毛泽东的青年时代,其实早已闪耀着多重光辉。在离开韶山的那一刻,他的各种天赋开始涌现。
首先,他是学生中的领袖。在校期间,他总是热衷于传播新的思想与知识,积极引导同学们的思考。随后,他成了革命者,他在多场农民和工人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终毅然决然地发起了秋收起义。他也是名政治家和军事家。在井冈山挑战白色恐怖的后期,他带领战士们,屡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此外,他还是一位思想家和理论家。在陕北的窑洞里,毛泽东创作出无数鼓舞人心的理论著作,给予了战士们精神上的滋养和洗礼。尽管革命者们皆视他为领袖,而敌人则将他称为“山大王”,但几乎无人提及他作为诗人的身份。
这其中的原因在于,革命斗争的艰辛让人们鲜有时间关注毛主席写诗这一爱好。外界对他作为诗人的认识非常有限,只有身边的少数人知晓他潜藏的才情。直到后来,“毛泽东是个诗人”这一信息的传播,与两件事情密切相关。

首先是来自美国的记者斯诺,他不仅向全世界揭示了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革命家与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诗人。1936年7月,年仅27岁的斯诺抵达中国陕北的保安,开始了对中国共产党领袖毛泽东的采访。这也是他首次向记者讲述个人的一生,除了描述红军战士的艰难历程外,他还向斯诺分享了自己的诗词创作。斯诺惊讶地说:“您居然是个诗人!”在谈话结束时,毛泽东还将自己创作的《七律·长征》抄写给了他。不久之后,在斯诺的报道和出版的书籍中,他写道:“我以毛泽东主席的一首古体诗《七律·长征》作为结尾。”自此,不仅是在中国,在西方世界,大家才惊讶地发现,原来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也会写诗,且写得极具水准!

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惊天的秘密。然而在朱德、陈毅以及其他一些红军战士中,这早已不再是秘密,因为毛泽东自小便对写诗情有独钟。他在长征途中创作了无数精美的诗篇,但这些作品大多没有公开,而是由警卫员保留,未曾为外人所知。而真正让毛主席的诗词开始广泛传播并声名远扬的契机,正是重庆谈判。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毛主席应蒋介石的邀请前往重庆进行谈判。在此期间,南社盟主、诗坛泰斗柳亚子向毛主席索求诗词。两人虽是旧友,毛主席不好拒绝,尽管现场未能即兴作作,他最终仍抄写了一首旧作《沁园春·雪》给柳亚子。在信中,毛主席提到:“这是我在陕北看到一场大雪时创作的词……”柳亚子读后震惊不已,他万万没想到毛主席能够写出如此雄伟的词句!为表达自己的兴奋,柳亚子立即召集了一众诗词爱好者传阅此词,并四处抄写,甚至把它张贴在电线杆上。然而,因为重庆的报纸不愿意发表共产党员的作品,柳亚子经过多次努力,终于在一家民营报纸《新民晚报》上发表了这首词。

这首词一经发布,立刻在重庆引起轰动,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重庆的人民在蒋介石统治下,心中对毛泽东的认知往往是负面的,大家心中都认为毛泽东只是个“山大王”,不相信他会写诗。如今,他们才恍若被洗净了眼睛,意识到毛主席实际上是个具有非凡才华的天才,远远胜于蒋介石。其次,这首词的卓越质量也是引发轰动的重要因素,柳亚子甚至夸口称这词的水平超过了宋代的苏轼和辛弃疾,尽管这话有些夸张,但也折射出这首词的气魄之壮大!

这首词的火热程度到了什么地步,甚至有餐馆纷纷将招牌改成“沁园春”来吸引顾客。蒋介石闻知此事后大为恼火,立刻派来自己的文人秘书陈布雷,要求他也写首《沁园春·雪》,以便能出胜于毛泽东的作品。然而陈布雷在读过毛主席的词后,被其深深震撼,根本不敢轻易动笔,直觉到自己的才华在毛泽东面前如昙花一现。最后,蒋介石决定召集各种作家、教授、专家一同创作,力图能写出一首更胜一筹的作品。然而,重庆的报纸上出现的国民党人写的《沁园春·雪》,根本无法与毛主席的作品相提并论,而只不过是模仿之作而已。

正因为此,毛泽东作为“诗人”的桂冠,终于在全国人民心中得到了正式认可。等毛主席回到延安后,很多记者争相前来采访,长征期间乃至读书时创作的诗词纷纷问世,世人开始意识到,这位善于打仗的天才,更是个伟大的诗人。在革命队伍中,本就已对毛主席怀有崇敬的战士们,如今对其的敬仰更如日中天,大家不禁对毛主席的敬重达到了顶峰,正是一位千年难遇的诗人。
毛主席出生于湖南韶山,自小接触的都是四书五经。他在舅舅家长大,为其后来的天赋奠定了基础。现今所找到的毛主席最早的作品之一,疑似是他在三到五岁的时候创作的一首儿歌:

狮子眼鼓鼓,茶菜子煮豆腐,

酒放热些烧,肉放烂些煮。
8岁时,毛泽东开始在私塾就学,因其过人天赋,早早地进入了超前的学习状态,屡次与老师产生矛盾,促进了他学习的热情。在这段期间,他有一次被老师惩罚而作下经典诗作《五言·井赞》:
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

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

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

1910年,毛泽东离开韶山时,为父亲留下了这样一首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首诗被他的父亲毛顺生珍藏了多年,直至临终时才传给文运昌,才得以流传后世。17岁时,毛泽东进入东山学堂,遭到富家子弟的疏远,此时他创作了经典诗作《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这些早期的诗作虽略显幼稚,却展现了毛主席自幼的诗歌天赋,而这与他从小阅读大量古典书籍密不可分。与此同时,毛主席的广泛阅读锻炼了他出色的思维能力,也为日后在军事上展现的卓越才华打下了基础。
到了湖南师范学校和北京大学时期,毛泽东的诗词功底已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虞美人·枕上》和《沁园春·长沙》等作品便是他这一阶段的代表之作。可见,到30岁时,毛主席早已成为一位了不起的诗人,只是当时还未受到广泛关注而已。

倘若毛主席只有“诗人”这一顶冠,他必然也会成名。虽然他的诗作并不算多,胡乔木主编的权威版本以及《毛泽东诗词全编》中也不过67首,再加其他作品,最多约100首。然而,这仅是这少数几首作品在中国诗坛中的地位,足以超越许多伟大的作品。
中国历史上,不乏在政治、军事和文学领域都展现卓越才华的人,如同曹操。而辛弃疾可以被视为最具有政治和军事才能的诗人之一,他的年轻时期曾驰骋疆场。南唐后主李煜作为一代词家,虽有艺术气质和创作才华,但严格意义上并不算政治家。然而,仔细分析,毛主席的多重身份确显得更加卓越。

毛泽东的诗歌创作,不仅与他的豪放个性密切相关,也与他对自己开创的革命事业的执着追求紧密相连。这种融合形成了他诗歌的主题,使得他的风格兼具了古典浪漫主义诗人的潇洒洒脱,以及开国政治家的雄壮气魄与威风。读其作品,不仅感受到华美的文采与深厚的情感,更有气势如虹的豪情与冲劲,体现出他作为诗人的深邃胸怀和政治家的坚定信念。
在中国历史上,出色的诗人虽数不胜数,但毛主席之后,却鲜有能够与之匹敌的。可以说,他是中国诗词史上的最后巅峰。毛主席之所以被称为“诗人”,并不仅因其创作出艺高人胆大的诗作,更在于他无论是在战斗期间,还是日常政务中,始终抽出时间来写诗、品诗。正如郭沫若所评价的那样,诗词只是毛主席的业余爱好,但即便是业余的,依旧是泰山北斗,光华四射!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1 12:44 , Processed in 0.01012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