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45年《沁园春·雪》引发文坛笔战,黄齐生:鸦鸣蝉噪,可以喷饭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7-12 05:22:5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45年《沁园春·雪》引发文坛笔战,黄齐生:鸦鸣蝉噪,可以喷饭                                                               2025-07-11 15:25                                        

发布于:天津市
   
       1945年,《沁园春·雪》这首词在重庆掀起了轩然大波,令整个文坛为之震动。起初,蒋介石根本不相信这真是毛主席所作。他特地召集了自己手下文化素养最高的陈布雷,问他:“这首词真的是毛泽东写的吗?”陈布雷肯定地点了点头。蒋介石又追问:“那你觉得这词写得如何?”陈布雷赞叹道:“这是难得一见的精品,气势磅礴,宛如气吞山河!”然而,蒋介石听到下属对毛主席词作的高度评价,心中颇感不甘,随即下令陈布雷组织人马对《沁园春·雪》发起猛烈批判。
面对国民党的攻击,进步人士立刻反击,甚至连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陈毅将军,也抽出宝贵时间挥笔痛斥国民党文人的无理攻击。连毛主席自己都未曾料到,《沁园春·雪》会引发如此激烈的文坛争战。老一辈教育家黄齐生更是以“鸦鸣蝉噪,可以喷饭”尖锐讽刺那些无理的批评者。
那么,《沁园春·雪》是如何演变成文坛争议的焦点呢?这还要追溯到1926年4月底,柳亚子赴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届第二次全会时,与当时担任国民党宣传部代理部长的毛主席相识。两人志趣相投,结为文友,还曾在珠江边上的茶楼把酒言欢,畅谈人生理想,彼此视若知己。

然而,1927年“四·一二”政变爆发后,蒋介石展开对共产党及左倾国民党党员的公开通缉,毛主席和柳亚子都成为通缉对象。柳亚子为避祸逃往日本,后回国隐居重庆,生活如闲云野鹤;而毛主席则发动秋收起义,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多次电邀毛主席赴重庆商谈国事,甚至借助舆论施压,企图迫使毛主席赴约。柳亚子虽身居南开大学内,远离市中心,却对毛主席赴渝谈判始终保持谨慎怀疑。作为国民党元老及孙中山先生的秘书,他坚守三民主义信念,相信毛主席将引领人民走向光明。

1945年8月30日下午,毛主席已在重庆逗留三日,柳亚子心急如焚,怕再错过会面时机。他迅速整理长衫,踏出家门,抵达桂园时天色已晚。客厅内,毛主席正与黄炎培侃侃而谈,见柳亚子到来,立刻热情迎接,紧握双手,称赞道:“润之先生,您越来越神采奕奕了!”两人从旧日旧事谈到重庆的谈判局势,作为诗友,自然绕不开诗词话题。柳亚子问:“润之先生,近来有无诗兴?”毛主席遗憾道:“太忙了,灵感难觅。”柳亚子同样感慨,无法拜读毛主席佳作。谈话中,柳亚子对毛主席的敬佩更深,发现他胸怀大仁大智大勇,坚信没有无法感化的人,也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这次交谈使他释怀疑虑,心境愈加乐观。

谈话结束后,柳亚子激动难眠,挥笔写下诗作以抒情感:“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 9月2日,中共在重庆发行的《新华日报》以《赠毛润之老友》为题刊载了这首词。9月6日,毛主席在周恩来与王若飞陪同下,赴沙坪坝津南村探望柳亚子,三人畅谈古今。柳亚子不仅是国民党元老,还是诗词高手,见毛主席便索要诗稿。毛主席只能递出他1936年2月创作、尚未发表的《沁园春·雪》,并附信说明:“此词作于红军过黄河时,目睹陕西大雪,词风略近先生作品,望指正。”
柳亚子收到《沁园春·雪》后爱不释手,频频赞誉为“大作”,认为此词无人能出其右,堪称千古绝唱,不输苏轼或幼安,也远胜南唐小令、南宋慢词。柳亚子本人诗文造诣深厚,这使他对毛主席的作品一眼看出价值。唯一遗憾是,信上无署名无印鉴。作为书法与墨宝收藏的行家,柳亚子不愿留下遗憾。他决定趁毛主席仍在重庆时,准备一册纪念册,请毛主席重新书写。毛主席照办了,但柳亚子仍觉欠缺——少了个人印章!因毛主席未携带印章,柳亚子获其同意后找篆刻家刻了两方印章。并请郭沫若题写“北国风光”,自己也照词牌仿写一首,同录交《新华日报》发表。

报社得知《沁园春·雪》为毛主席所作,想先请示延安方面批准再发表。柳亚子不愿耽误,先行刊登自己的和词,待批准后再登毛词。10月11日,《新华日报》单独刊印了柳亚子的和词。毛主席的重庆行本就引人关注,柳亚子称其为“弥天大勇”,国民党长期封锁延安和毛主席消息,重庆民众对其动向尤感好奇。越是封锁,越引发好奇。

柳亚子诗词发表后,众人愈发期待《沁园春·雪》原作。古语有云:“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柳亚子不愿毛主席词作只有自己欣赏,特举办展览,邀请诗词好友共鉴。展会上,毛主席赠给柳亚子的《沁园春·雪》惊艳众人,引发文化界热潮,各种手抄版本层出不穷。
当时重庆《新民报》副刊《西方夜谭》由剧作家吴祖光主编,他从朋友处获毛主席词稿,却为一处缺漏所苦。吴祖光辗转多处文人住所,集合各家抄稿,终于拼凑出完整版本。11月14日,他在《西方夜谭》刊登了《沁园春·雪》,并撰写长评,盛赞毛主席:“毛润之作词才华鲜为人知,读此词文情并茂,气魄非凡,非一般人可及。”这乃《沁园春·雪》首次公开刊载,顿时重庆大街小巷传诵此词,人人争相背诵。
蒋介石见词后不敢置信,怀疑一介农民出身的毛主席竟有如此才华。他询问身边侍从室主任陈布雷——一位文化水平颇高的文人:“你认为这词是否毛泽东所写?”陈布雷早有所闻,答道:“据我所知,毛主席对中国古典文化及诗词造诣深厚,词作风格吻合,别人难以仿效。”蒋介石虽听此肯定,心中仍难释怀,暗自觉得毛主席不过是土气的农民领袖,无法与自己抗衡。他追问:“你认为词作如何?”陈布雷称赞道:“无可挑剔,是难得一见的佳作。”蒋介石文化不深,但看不得毛主席凭词扬名。于是他再问:“难道一点缺憾也无?如音韵、史评等方面?”蒋介石希望从陈布雷口中听到丝毫批评,结果陈布雷答道:“细细品味,无明显缺点。历史人物评价亦无多讲究。毛主席对古典文学与历史极为精通,写词如反掌。”蒋介石无从挑剔,只能另谋他策。
他沉思良久,指示道:“此人野心勃勃,妄图称帝复辟。速组织人马,以批评毛泽东词作‘帝王思想’为名,揭露他到重庆非为谈国事,而是图谋称帝!”陈布雷心领神会,迅速召集重庆顶尖诗人作家,布置任务。文士们摩拳擦掌,渴望借此机会博得蒋介石赏识。
国民党御用文人纷纷跳出,试图与毛主席一较高低。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也秘密通知各地,挑选会作诗的党员,写作《沁园春》词,选出佳作以国民党领导人名义发表,欲以文压倒毛词。12月起,国民党控制的报刊先后发表约30首和词及十余篇评论文章,声势浩大地围剿《沁园春·雪》。

这些文人马不停蹄,争相表现,但诗词非凭时间堆砌可得。历代诗人作佳作前多有特殊习惯,如李白饮酒、张若虚潜心构思、李贺骑毛驴、白居易与长者交谈……佳作难催生于强迫或诋毁之中。蒋介石见手下平庸之作,不禁怒骂:“娘希匹!废物!”
12月4日,《中央日报》刊出署名“东鲁词人”的反动词章,拉开围剿《沁园春·雪》的序幕。词中恶骂共产党为“草莽英雄”,走“旁门左道”,警告共产党及毛主席“悬崖勒马”。随后,国民党掌控的《中央日报》《和平日报》等报纸纷纷刊发冗长文章,恶毒攻击毛词,言辞粗鄙、威胁恐吓,手段层出不穷。

面对国民党借《沁园春·雪》发动的反共风波,进步文人不忍沉默,纷纷反击。文化名家郭沫若首先在《新民报晚刊》发表《沁园春·和毛主席韵》,严厉揭露蒋介石图谋内战的罪行,继而再发《沁园春》,痛斥国民党御用文人对毛词的污蔑。连奋战前线的陈毅将军得知后,也抽空作三首《沁园春》,猛烈抨击国民党文人及其阿谀奉承的徒子徒孙:“他们只会颂扬暴政,兴妖作怪!”进步文化人强烈支持共产党,猛烈回击国民党围剿。
郭沫若在文章中痛斥反动文人为“传声鹦鹉”,多次在报刊发表文章,坚决维护毛主席声誉和共产党尊严。究竟谁是乌合之众,一目了然。
《沁园春·雪》影响远超重庆,波及解放区和延安,引发强烈共鸣。延安民主战士黄齐生、谢觉哉、钱太微等闻讯决定反击。黄齐生,著名教育家,在67岁寿辰时以毛词韵律再作诗词,抨击国民党文人:“鸦鸣蝉噪,可以喷饭。”此词首次提出民权如水的政治理念,将毛主席思想以通俗形象传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5-7-16 04:18:34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1 12:44 , Processed in 0.01021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