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泽东一生的三个遗憾:其中两个与人有关,另一个竟是没游过黄河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7-19 05:06:2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毛泽东一生的三个遗憾:其中两个与人有关,另一个竟是没游过黄河                                                                  2025-07-18 10:45                                        

发布于:天津市
   
     毛泽东的一生,充满了壮丽的奋斗与成就,但也不乏深刻的遗憾。最令他感到痛惜的,便是母亲的离世。
毛泽东的母亲,名叫“文七妹”,是湖南湘乡人。十八岁那年,她与农民毛贻昌结为夫妇,生育了五个儿子和两个女儿。虽然她为家中带来了众多孩子,但最后活下来的只有毛泽东、毛泽民与毛泽覃三兄弟。像大多数农村妇女一样,文七妹的一生都默默无闻地围绕着家务与抚养孩子转,她的一切,几乎都为家庭奉献。
文七妹性格温和,善良而细心。在她的教育方式中,严厉和慈爱并行,她不仅注重子女的品行,也常常鼓励他们做一些帮助他人的善事。毛泽东年轻时,就因帮助邻里的四满婶子收割庄稼,导致家中的谷子被雨淋湿。文七妹得知后,不但没有责骂他,反而赞扬他做了件好事,表达了对儿子品德的欣赏和肯定。
毛泽东上过私塾,虽然家中条件一般,但他渴望继续读书,去看更广阔的世界。文七妹支持儿子的决定,虽然她未曾预见到,这一去,母子间竟然再也没有机会重逢。1910年,17岁的毛泽东离开家乡,走向东山学堂。随后的日子里,他进入了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毕业后又去了北京大学,开始了他的革命历程。这段时间,文七妹的身体逐渐恶化。
1919年,文七妹的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听到母亲生病的消息后,毛泽东匆忙返回长沙,并将母亲接到城里就医。期间,母子寄居在好友蔡和森家中。毛泽东抽空带母亲去照相馆拍了一张合影,这张照片成为了他心中永恒的记忆。母亲的病情短暂稳定后,毛泽东重返革命工作,但由于忙碌,他并未留意到母亲的病情再次恶化。

当毛泽东终于接到母亲病危的消息,急忙赶回韶山时,得知母亲已经去世两天。毛泽民告诉他,母亲临终时,一直在呼喊他的名字“小石三伢子”。毛泽东痛心疾首,无法接受无法见母亲最后一面的事实。在母亲的灵柩前,他放声痛哭,泪水和悔恼交织。正是在这段极其痛苦的时刻,毛泽东写下了人生中最长的诗《祭母文》:
“呜乎吾母,遽然而死……天乎人欤,倾地一角。次则儿辈,育之成行……”

处理完母亲的丧事后,毛泽东再次投身革命。不久后,传来噩耗——父亲因伤寒病去世,享年仅50岁。毛泽东因公忙碌,未能回家为父亲料理后事,这无疑成了他生命中的又一大遗憾。
毛泽东一生中,多次提到他的母亲,每每言及,往事如潮,眼眶湿润。1959年,他回到故乡扫墓,在父母墓前,毛泽东感慨万千,他不禁自言自语:“如果现在,他们不会那么早离世。”在离开时,他低声说道:“下次回来,我一定要再来看望我的爹娘。”
毛泽东的第二个遗憾,虽不如母亲的离世那般深刻,却同样令人扼腕。他的遗憾与一位挚友——萧子升有关。
萧子升是毛泽东早年在东山学堂结识的朋友,二人很快成了亲密的伙伴。萧子升才华横溢,被毛泽东视为“经天纬地之才”。毛泽东一直认为,萧子升是他的一位楷模,甚至在当时的学业选择上,也受到了萧子升的影响。毛泽东与萧子升在湖南第一师范时结下深厚的友情,期间他们与蔡和森三人共同切磋学问,曾无数次通宵达旦讨论问题。
然而,尽管两人关系深厚,他们的性格却截然不同。萧子升严谨端正,遵循传统,而毛泽东则才气纵横,个性洒脱。这种差异,表现在他们的书法中便可见一斑:毛泽东的字大气磅礴,潇洒苍劲;而萧子升的字则规整端庄,方方正正。
毕业后,萧子升选择远赴法国留学,而毛泽东则留在国内,投身于政治和革命的浪潮中。在法国,萧子升受到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思想逐渐发生转变。而此时的毛泽东,正在为中国的未来探索出路,积极参与革命事业。1941年,萧子升曾来到延安,毛泽东热情接待了他,但萧子升并未被毛泽东的热情所改变,依然选择继续留学。二人未能在思想上取得共识,这成为毛泽东一生中的一大遗憾。

1970年代,病重的萧子升在心中满是对祖国的思念,提出要“落叶归根”,但因病情过重,未能如愿,最终在乌拉圭去世。毛泽东得知好友在他乡去世的消息时,深感遗憾。他与老友周世钊谈及此事时,情感涌上心头,感叹道:“我很后悔,早年没有劝他留下。”
毛泽东的第三个遗憾,则是他有生之年,从未游过黄河。

毛泽东一生喜欢挑战,建国后,他游遍了全国各地的江海湖泊,哪怕是滔滔江水,他也总是带着挑战者的目光游进去,带着征服者的骄傲游上岸。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和党中央机关渡过黄河,当时的解放战争已进入关键阶段,毛泽东站在木船上留下合影,不久后,他突然对随行的警卫员说:“你们谁敢游过黄河?”其中一位警卫员孙勇说自己曾在枯水季节游过黄河,这激起了毛泽东的兴趣,他提出要和孙勇一起游过去。大家却因黄河当时的水流湍急,纷纷劝阻。毛泽东笑着回应:“你们是不敢吧!”最后,他看着那滔滔黄河,陷入了沉思。经过一番衡量,他最终没有下水,长叹一声:“遗憾!”

毛泽东一生中,虽游遍了大江南北,但始终没有游过黄河,这成为他心中的一大遗憾。
此外,从1953年起,毛泽东每年都会到海边,眺望大海,满怀期待地说:“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然而,直到他去世的那一天,台湾依旧未能回归,成了他终生未能实现的梦想。
今天,我们缅怀毛泽东,纪念他辞世47周年。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1 14:56 , Processed in 0.01107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