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主席:想要多谋善断,就要了解鬼才郭嘉,我们看他十败十胜论。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7-28 17:36:1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毛主席:想要多谋善断,就要了解鬼才郭嘉,我们看他十败十胜论。                                                                     2025-07-27 14:57                                        

发布于:天津市
   
     《十胜十败论》是三国时期曹操在面临袁绍挑战时的关键思考之一。这篇论述由郭嘉提出,内容简单但深刻,目的是让曹操增强信心,战胜袁绍。曹操虽为一代雄主,但在官渡之战之前,他对与袁绍的较量信心并不充足。为了帮助曹操建立信心,郭嘉通过细致的分析,提出了关于曹操和袁绍之间的十个优劣对比,帮助曹操看到自己的优势,从而鼓舞士气,坚定了战斗的决心。
以下是郭嘉所提出的“十胜十败论”:

一: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  
袁绍为人做事非常注重形式与礼节,言谈举止都充满了矫揉造作,喜欢通过繁复的仪式来展示自己的地位和威严。然而,这种做派常常让人感到虚伪,甚至有些累赘。相比之下,曹操做事讲究效率和实际,他行事简洁高效,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装饰和形式,更加注重实际操作和务实精神。这种自然流畅的风格是曹操战胜袁绍的第一大优势。

二: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二也  
袁绍领导的军队攻打曹操本身就带有强烈的反叛色彩。作为一个地方割据势力,袁绍的行动从一开始就显得不合时宜。曹操则有正当的名义和目标,奉汉室命令,目标明确,旗帜鲜明。这种顺应天命、名正言顺的立场,让曹操在道义上占据了制高点。
三: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慑,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三也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袁绍推行的宽松政策虽然表面上看似仁爱宽厚,但实际上导致了政务松懈、朝廷混乱,无法形成有效的治理。与此不同,曹操以铁腕治军,推行严格的制度,确保每个官员和士兵都能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政府管理井然有序。正是这种治国理政的高效性,使得曹操在治理上具备了显著优势。

四: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此度胜四也  
袁绍在用人方面的决策非常不果断。表面上,他宽容大度,但内心充满疑虑,甚至对自己的亲信也没有绝对的信任。许多重要职位由亲戚和子弟担任,导致了政治腐化和人事不稳。而曹操则充分信任并合理利用每一位人才,无论是否亲近。曹操从不拘泥于亲疏远近,只有能力和贡献才是他选择下属的唯一标准,这使得曹操的团队更加稳固高效。

五:少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策得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五也  

袁绍常常是个空想家,喜欢讨论谋略,但由于缺乏决断力,往往不能迅速付诸实施。事后即使有行动,也经常错失良机。相较而言,曹操做事果断,从不拖延,一旦有了明确的决策,便立刻行动。他不仅能在复杂的局势中保持灵活应变,还能在战场上及时调整策略,面对变化的局势从不慌乱,这一点使得他在谋略上胜过袁绍。
六:绍因累世之资,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诚而行,不为虚美,以俭率下,与有功者无所吝,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此德胜六也  
袁绍的声誉多半来自家族的积累,他并没有真正赢得人们的尊敬,反而通过言辞华丽、虚伪做作的方式收买人心。他喜欢通过做作的仁义之举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而曹操则以真诚待人,不做虚伪的表演,反而通过实际行动赢得了部下的忠诚。他关心士人的生活,奖赏有功之人,对忠诚正直、有能力的人从不吝啬,能够广泛吸引有才之士效忠,这也是曹操能广泛整合资源、壮大势力的重要原因。
七: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也,所谓妇人之仁耳,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此仁胜七也  

袁绍对于他眼前的贫苦百姓会表示一些同情,但仅限于表面功夫,真正的关怀和实际的行动却极为有限。曹操虽然偶尔也会忽略一些细微的事务,但他在大事上表现出了极大的仁心,广泛施恩,尤其在国家和民众的危机时刻,曹操总是能够以民为本,关心民生,这种深刻的仁爱使他在民众中树立了极好的形象。
八: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明胜八也  
袁绍的内政混乱,大臣之间为了权力相互争斗,朝廷内部充满了猜疑和谗言。曹操则通过一种宽广的胸怀与高度的政治智慧来管理手下,他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使得大臣们尽管立场不同,但彼此之间的合作更加顺畅。在曹操的治下,连最阴险的谣言和权力斗争也难以影响到政权的稳定。
九: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九也  
袁绍对于是非善恶的判断常常模糊不清,无法有效地进行奖惩和制度执行。而曹操则在处理政务时,始终能够以礼为先,公正无私地对待每一个案件,善恶分明,法治严格。他通过明确的奖惩制度使得国家的治理更为高效和公正。
十: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十也  
袁绍虽然拥有庞大的兵力,但其指挥能力相对较弱,往往依靠虚张声势来吓唬敌人,缺乏真正的军事素养。曹操则精通兵法,能够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通过精巧的战术打败敌人。曹操指挥下的军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作战经验丰富,正因为如此,敌人一提到曹操就不禁心生畏惧。
郭嘉,这位曹操的重要谋士,才智卓越,常为曹操出谋划策,许多关键战役和政治决策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然而,命运无情,郭嘉年仅三十八岁便英年早逝。有人曾说:“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句话意指若郭嘉能够长命百岁,曹操的势力定能更进一步。对于这一点,你怎么看呢?郭嘉若活得更久,是否能对历史的走向产生深远的影响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1 12:40 , Processed in 0.00740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