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写意葡萄入门画法,非常适合初学者练习,简单好上手!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7-31 08:40:1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写意葡萄入门画法,非常适合初学者练习,简单好上手!                                                                 2025-07-31 06:15                                        

发布于:山西省
   

  
素材摘自《 中国画入门宝典》,王广胜编绘,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网络共享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深入学习,请从正规渠道购买正版图书!

《中国画入门宝典》是一本内容和技巧非常全面的中国画教程类图书。由易到难地安排了五十余个完整的国画示例,从水果蔬菜到花卉植物,从草虫到禽鸟和鱼虾蟹,包括了写意花鸟、写意山水、写意人物。初学者可以从简单的学期,一步一步逐渐掌握中国画的绘画技法。


葡萄果实的画法步骤
选用羊毫笔,在笔洗中蘸湿然后控干,用笔尖蘸酞青蓝与胭脂,在调色盘中调至毛笔中部,此时毛笔上的色调为笔尖深、笔根浅,点画时分左右两笔点画成一枚葡萄。左一笔细短,用笔锋画,右一笔宽长,用笔锋和笔腹画,画成半圆形。葡萄的形状可以画成圆形,也可画成长圆形,每枚葡萄的大小要有变化,点画葡萄时需留出高光的部分。
1.使用中号羊毫笔,调和酞青蓝与少许胭脂,侧锋用笔先点画出葡萄的左侧,左侧细短,用笔锋画。↓↓↓

2.顺势点画葡萄的右侧,形态要宽长,用笔锋和笔腹画。↓↓↓

3.左右两笔完成一颗葡萄,注意留出葡萄表面的高光。↓↓↓

4.在后侧再以中号羊毫笔捻笔点画出一颗葡萄,注意后侧葡萄的高光位置,同时注意遮挡关系。↓↓↓

5.为了丰富画面构成,在下方再添画一颗葡萄,形成聚散之势。↓↓↓

6.使用小号狼毫笔调和浓墨,中锋用笔勾画葡萄的梗来连接几颗葡萄。注意葡萄梗的形态特征,先横向勾画直线,再向下勾画。↓↓↓

7.起笔实,落笔虚,葡萄梗的尾端较细,落笔留锋,注意葡萄与梗之间的穿插关系。↓↓↓

8.在主梗上勾画小梗,以连接葡萄,尽量使葡萄与梗的衔接关系自然、得当。↓↓↓

9.以浓墨点葡萄的脐,完成一串葡萄的绘制。
注意!葡萄生有果脐,果脐位置长在葡萄下方的正中间,观察时,葡萄的果脐不是很明显,点缀刻画时需夸张一些。画时可用重墨或深紫色在葡萄七成干时进行点缀,为了表现透视关系,靠左的葡萄果脐点画在左侧,靠右的葡萄果脐点画在右侧,下方的点在下面,背面的葡萄只能看见树枝看不见果脐,运用浓淡墨色一笔画出。↓↓↓

葡萄枝藤的画法步骤
葡萄为多年生木本、藤蔓类植物,有老干也有新枝,木本枝干因是多年生,表皮粗且多有皱,生长弯曲而少折。表现时可用墨或赭墨,墨色要有浓淡干湿的变化,以书法笔意入画。运用长锋狼毫笔蘸取浓淡不均的墨色,以中锋用笔画曲线来表现枝干。
新枝
1.使用中号狼毫笔,调和浓墨,中锋用笔,以书法笔意入画,先勾画出葡萄枝的一节。↓↓↓

2.依次向下勾画新枝,用笔多顿挫转折,凸显新枝的形态特征。↓↓↓

3.注意新枝的枝干两头色实,中间色虚,在尾端可将枝干弯曲的幅度表现得夸张一些。↓↓↓

老枝
4.使用中号狼毫笔调和浓墨,笔中水分较少,中锋枯笔勾画老枝,运笔留飞白,凸显老枝的苍劲。↓↓↓

5.逐渐向下勾画老枝,用笔勾画弯曲幅度要大一些,凸显葡萄枝干生长弯曲而少折的特点。↓↓↓

6.由上至下将主枝干勾画完成,枝干两头实中间虚,由上至下色调逐渐变淡。↓↓↓

7.为了让画面更加丰富,使用中号狼毫笔蘸取淡墨,在后方再添画一横枝。注意前后枝干的位置关系。↓↓↓

8.使用狼毫笔蘸淡墨,在老枝的下方勾画出一条缠绕生长的老藤,使画面富于情趣。↓↓↓

9.藤蔓的勾画要自由、生动、灵活,体现出老藤缠绕的生机之感,完成老枝的绘制。↓↓↓

葡萄作品创作步骤
步骤一:想好画面构图,首先在画面中点画一大串葡萄,葡萄应有紫有红,以丰富画面的色调,以酞青蓝调胭脂点画紫葡萄,曙红加胭脂点画红葡萄,注意留出葡萄的高光,凸显其晶莹剔透的质感。
为了丰富画面构图,在大串葡萄下方点画出一小串葡萄,有红有紫,注意其摆放形态要与大串葡萄相协调。↓↓↓

步骤二:使用小号狼毫笔蘸取浓墨,中锋用笔在大串葡萄下方勾画一个瓷盘,并勾画其表面上的花纹。注意瓷盘的用笔和形态,要体现出盛放的感觉。↓↓↓

步骤三:使用小号狼毫笔蘸取淡墨,勾画两处葡萄的枝梗,以连接葡萄,让其形态更为完整。使用中号羊毫笔调和淡墨,侧锋用笔染画盘子的侧面,凸显其固有色调及质感。使用淡墨为画面中的葡萄点脐,注意果脐的位置要凸显出透视的变化。↓↓↓

步骤四:收拾与整理画面,题字钤印,完成葡萄的绘制。↓↓↓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9 06:04 , Processed in 0.00801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