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宋代诗人的一首冷门五律,不事雕琢,造语自然,很有晚唐风味!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8-17 08:55:0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兰梅 于 2025-8-17 08:57 编辑

宋代诗人的一首冷门五律,不事雕琢,造语自然,很有晚唐风味!                                                                     2025-08-17 05:19                                        

发布于:河北省
   
       千年之前的秋夜,霜华铺满江南水驿。张继的船泊在枫桥之下,月落乌啼撞碎江波,寒山寺的钟声响透千年。
让每一个踏足苏州的人,都忍不住循着钟声寻那座桥、那方寺,想在暮色里接住一片当年的霜。
时光流转至宋时,又有一位才子泛舟秋浦。同是江畔夜泊,同是客愁暗生,他的船停在歙州府城的江面上,两岸灯火如星子坠入波心。
或许是风里飘来的桂香勾起了旧事,或许是潮声拍打着船舷,像在重复某段被遗忘的絮语。
他立于船头,看月色漫过桅杆,往事与眼前景在暮色里交织, 写下了这一首清美落寞的七律。

《泊歙浦》

方岳〔宋代〕

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

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

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

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

这首诗的大意是:
还是这条路上,执手依依,不忍相别。岸上的红枫,仍然像去年一样鲜艳。秋风萧瑟,踽踽独行,南归的大雁,暂停相伴。
此时,霜露满江,月亮斜挂在寒渚之上;又听得城头吹角,激起江声震荡。孤独的游子,更感到客况凄凉,旅愁荏苒。他悄立船上,默默无言,遥望水天。
方岳,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安徽祁门人。绍定五年进士及第,但方岳的仕途之路,却又是坎坷不平。他几经启用,又几经罢黜,人生跌宕起伏。
这是一首羁旅诗。诗人离家,行至歙州城,引发客愁,写下这首诗。

首联以离别之难起兴。诗人在此路上,面对离别,心中满是痛苦与不舍。而丹枫依旧如去年般火红,这一今昔对比,更添一层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怅惘。
一个“难”字,不仅道出了离别的痛苦,也预示了诗人接下来情感的深沉与复杂。
颔联写诗人行走于秋色之中,大雁之声落入客愁。秋色本就易引发悲凉之情,而大雁的叫声更增添了诗人的孤寂与愁思。
此联情景交融,将诗人的羁旅愁思推向了更深层次。人行于秋色,雁落于客愁,一幅凄清孤寂的画面跃然纸上。
颈联以声衬静,营造凄清氛围。霜月斜倚在寒渚之上,江声惊起了夜泊的船只。霜月、寒渚、江声、夜船,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凄清孤寂的画面,更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
一个“惊”字,既描绘了江声的响亮,又暗含了诗人内心的惊悸与不安。
尾联以景收束全诗,余味悠长,令人回味无穷。孤城之上吹起了号角声,诗人独立船头,面对着茫茫的风烟。孤城、号角、风烟,这些意象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寂与凄凉之感。
结句则通过描绘诗人的孤独身影与渺茫的风烟,展现了其内心的深沉与无奈。 这首诗借景抒情,不事雕琢,造语自然,很有晚唐作品风味。
读这首诗,会让人想起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两首诗在诗人的经历、表达情感和诗词意境方面有相似之处,都含有诗人浓烈的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
【声明】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前天 04:39 |只看该作者
翰墨飘香! 丹青溢彩 !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3 02:13 , Processed in 0.008253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