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孩子越大越不愿意跟父母说话?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8-20 17:25:2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为什么孩子越大越不愿意跟父母说话?                                                                                2025-08-20 16:44                                   
     发布于:河南省
   

                                    

为什么孩子越大越不愿意跟父母说话?

当孩子还是个小婴儿,嗷嗷两嗓子,你会立刻查看是饿了、冷了还是需要陪伴,

幼儿园回来情绪低落,你会关切询问是否在园里受了委屈。

小学时不小心摔了碗,你想起他昨天写作业时的磨蹭,张口就是“怎么这么不小心,这么大孩子还不会端碗”

中学,看到他衣服破损,想起上次家长会老师甩的脸色,“你怎么又跟人打架了?上个学,好好的衣服都能弄破,还得让我挣钱给你买”。

到了大学,除了索要生活费,孩子似乎已无话可说。

这时候你在网上提问,孩子为什么越大越不愿意跟我们说话?

这不能怪孩子,而要怪父母自己。

当孩子向你倾诉时,父母最应做的,是尽力提供实际的帮助,若力所不及,至少给予充分的情感接纳和情绪支持。

如果孩子在你这里找不到理解安慰,你还能期待他主动与你交流吗?

前几天与朋友吐槽工作,偶然间提到了原生家庭。

她成长于一个充满回应的环境,稍有鼻音,父母便提醒吃药,妈妈会剥好橙子补充维C,口腔溃疡,爸爸第二天就会煮好凉茶,肚子有点不舒服,即便问题不大,父母也会立刻紧张起来,要求去看医生。正因如此,直到现在,她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事儿第一时间都想跟爸妈倾诉。

如果孩子越大越不愿意跟你说话,你应该想想,是否真正重视过他的状态与需求?

当孩子鼓起勇气表达烦恼、困惑或仅仅是日常琐碎时,如果常常收获的是“这点事儿也值得烦恼”“你怎么这么笨”

或是漫不经心的敷衍,甚至被强行打断、贴上标签“你就是太娇气”、“总惹事”,

孩子会逐渐形成一种认知:向父母诉说是不安全、无效的,甚至可能带来更多麻烦或伤害。

这种认知一旦固化,沉默便成了孩子下意识选择的自我保护策略。

他不再沟通,不是因为不需要父母,而是过往的经历让他预判,开口的结果可能更糟。

每一次回应孩子的方式,都在无形中塑造着孩子对倾诉价值的判断。

无论孩子多大,父母都应该成为他最可信任的靠山。要让他确信,任何困扰,都应立刻与父母诉说,以便共同面对。

我有个同学右耳失聪,导致了他想参军一直过不了体检,直到去年才凭关系报上民兵营,高兴得跟吃屁一样。

有次一起吃饭,趁着酒劲儿我问他耳朵是咋回事,他跟我说,五年级那年,有次发烧睡不着觉,他妈不在家,跟爸爸说睡不着,好像发烧了

他爸喝多了,翻个身嘟囔洗把脸温度就降了。

他自己量了温度,39度,想起妈妈给他吃过一种大白片,吃完就退烧

不知道该吃几个,他自己烧迷糊了,一口吞下三大片。

结果第二天浑身无力,起不来床,送医院住了一周,右耳的听力从那时起越来越弱。

他跟爸妈说右耳听不清,爸妈总是不耐烦,直到高三体检发现右耳完全没有听力,爸妈才开始慌了,到省城医院检查,已经无法治疗,悔之晚矣。

从那以后,他就不怎么理爸爸了。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很多遗憾其实完全可以避免。

其实给予实际帮助并非要求父母必须解决所有难题,而是要认真对待他提出的问题。

比如,孩子诉说与朋友争执,帮助可以是引导他分析矛盾根源、探讨解决方法,或是必要时联系老师了解情况。

孩子为学业焦虑,帮助可以是协助制定学习计划、寻找合适资源,或仅仅是安静地陪伴他完成作业。

关键在于让孩子感受到,他的困扰被父母视为重要的事情,父母在积极想办法与他一起应对。

当问题超出父母能力范围,就得给孩子提供情绪宣泄的出口,给孩子提供情绪价值。

放下手机,停下手中事,专注地看着孩子,用眼神和肢体语言传递“我在乎你说的每一个字”。

允许孩子表达愤怒、悲伤、恐惧,不急于评判,

把“这有什么好哭的”“你不该生气”,换成“我明白你现在一定很难过/生气/害怕”。

然后是共情,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的感受,可以说“如果是我遇到这种事,我也会觉得委屈/无助”。

最后是确认支持,清晰地告诉他“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在这里支持你”、“谢谢你愿意告诉我”。

这种被看见、被理解、被无条件接纳的感觉,是孩子愿意持续敞开心扉的核心动力。

朋友父母的做法之所以有效,正是因为他们将孩子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微小信号都当作重要的沟通契机。他们对孩子身体不适的高度关注和积极行动,传递了强烈的信息:

“你的感受对我无比重要,我会尽全力帮你解决困扰。”

这种日积月累的可靠回应,在孩子心中筑起了坚固的安全堡垒,让他相信无论何时何地,父母都是值得倾诉和依靠的港湾。

让孩子愿意说话的关键不在于他年龄多大,而在于父母能否始终如一地做那个值得他开口的人,一个能提供实质帮助的人,或者是一个能稳稳接住他所有情绪的安全港湾。

做一个简单可依赖的父母,才能让孩子愿意跟你说话。

END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0-6 22:06 , Processed in 0.00773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