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主席在最艰难的时刻,打胜了最艰难的关键一仗,就此满盘皆活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15 小时前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毛主席在最艰难的时刻,打胜了最艰难的关键一仗,就此满盘皆活                                                                      2025-09-12 17:28                                        

发布于:天津市
   
       毛主席一生戎马倥偬,以卓越的战略眼光和非凡的政治智慧,带领中国人民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走向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在诸多重大历史抉择中,1950年作出的抗美援朝决策堪称其政治生涯中最艰难也最富远见的战略决断。这个历经百日深思、数度反复的重大决策,不仅捍卫了新中国的国家安全,更为后续的和平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1950年盛夏,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正处在百废待兴的关键时期。历经百年战乱的神州大地亟待休养生息,东南沿海尚有国民党残余势力负隅顽抗,西南地区的土地改革刚刚拉开序幕。此时全国人民最渴望的,莫过于一个和平安定的发展环境。然而6月25日朝鲜战事骤起,美国在三天后悍然出兵干预,其第七舰队同时进犯台湾海峡。美国此举绝非单纯的军事行动,而是企图以朝鲜半岛为跳板,实现其称霸东亚的战略图谋。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毛主席展现出战略家的深邃眼光。他敏锐地意识到,若听任美军陈兵鸭绿江畔,新中国的东北工业基地将门户洞开,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必将毁于一旦。但若出兵援朝,以当时中美悬殊的军力对比——美军拥有绝对制空权和火力优势,我军装备简陋、后勤薄弱——胜算可谓微乎其微。更令人忧虑的是,这场局部冲突可能演变为新的世界大战。从7月初到10月中旬,毛主席连续召开18次中央会议,与党政军领导人反复权衡利弊,这段被后世称为长考百日的决策过程,充分体现了战略抉择的艰巨性。

10月1日美军越过三八线当日,金日成紧急求援。毛主席当即起草致斯大林的电报,却在次日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遭遇多数反对。关键时刻,彭德怀元帅挺身而出,他在回忆录中记载了那个不眠之夜:主席说'邻邦危难,岂能坐视',这句话让我辗转难眠。美帝侵略野心昭然若揭,这一仗迟早要打!在彭老总支持下,10月5日的政治局会议终于通过出兵决议。然而苏联突然推迟空军支援的承诺,使战局更加险恶。经过反复权衡,10月19日,志愿军将士仍以雄赳赳气昂昂之势跨过鸭绿江。

这场实力悬殊的较量异常惨烈。志愿军以机动灵活的战术弥补装备劣势,通过五次运动战战役将联军逼回三八线。转入阵地战后,上甘岭等战役更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至1953年停战时,我军以伤亡36万人的代价,粉碎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此战不仅确保了东北边境安全,更使新中国赢得国际尊重。战争期间实施的边打边建方针,既保障了前线供给,又促进了经济恢复。正如毛主席预见的那样,这场立国之战彻底改写了东亚地缘格局,为后续的工业化建设赢得了宝贵的和平环境。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13 22:27 , Processed in 0.00687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