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白被妻子嫌弃,写下一首最爽的诗,最后14字被无数人当成座右铭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9-13 13:46:2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李白被妻子嫌弃,写下一首最爽的诗,最后14字被无数人当成座右铭                                                                  2025-09-12 17:00                                        

发布于:天津市
   
李白:从诗仙的婚姻困境看理想主义的当代共鸣

在中国诗歌的璀璨星河中,李白无疑是最耀眼的星辰之一。这位盛唐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以其豪放不羁的性格、超凡脱俗的才情闻名于世。他嗜酒如命,与贺知章、张旭等人并称酒中八仙,杜甫曾用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传神地勾勒出他的形象。从《望庐山瀑布》的壮阔到《将进酒》的豪迈,从《蜀道难》的奇崛到《早发白帝城》的飘逸,李白的诗篇至今仍在华夏大地上回响。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被后世奉为诗仙的传奇人物,却也难逃凡尘俗世的家庭烦恼。

李白的感情生活颇为曲折。他与第一任妻子许氏育有一双儿女,可惜许氏早逝,留下诗人独自抚养幼子。据史料记载,当时李白常常手忙脚乱地照顾啼哭的孩童,最终不得不举家迁往山东定居。后来在友人撮合下,他结识了刘氏。这位女子最初被李白的才华所倾倒,不顾他带着两个孩子的现实,毅然决定与他共同生活。值得注意的是,有学者考证认为刘氏与李白可能并未正式成婚,更像是同居关系。刘氏出身寒微,但勤劳能干,将家中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甚至还要做些零工补贴家用。

然而这段关系很快出现裂痕。李白生性放达,酷爱游历山水、饮酒赋诗,常常将家中积蓄换作杯中物。刘氏起初欣赏的名士风流,渐渐变成了她眼中的不务正业。她开始抱怨李白只会空谈抱负,自称有宰相之才却家徒四壁。现存的史料中记载了刘氏对李白的讥讽:整日醉醺醺的,还总说自己是治国之才,结果连孩子的束脩都拿不出来。这种矛盾在李白接到玄宗诏书时达到顶点。天宝元年(742年),因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举荐,唐玄宗下诏征召李白入京。欣喜若狂的诗人写下著名的《南陵别儿童入京》,其中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成为千古名句。但诗中会稽愚妇轻买臣一句,实则是借西汉朱买臣的典故暗指刘氏目光短浅。

朱买臣的故事颇具戏剧性。这位西汉名臣早年家贫如洗,妻子不堪忍受离他而去。谁料朱买臣后来官至会稽太守,前妻羞愧自尽。李白用这个典故,既抒发了扬眉吐气的快意,也暗含对刘氏的怨怼。历史学者指出,这种文人用典的写作手法,在唐代诗歌中颇为常见,李白在此既展现了自己的学识,又巧妙地表达了复杂情感。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之所以能穿越千年引发当代人的强烈共鸣,在于它触及了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这句话至少包含三层深刻内涵:其一是不屈从于现实桎梏的勇气,其二是面对逆境时的乐观豁达,其三是对自我价值的坚定信念。在当下这个常被诟病为理想已死的时代,这句话犹如一剂强心针。现代社会中,功利主义大行其道,理想不能当饭吃成为流行语,许多人为了生存不得不收起年少时的梦想。但李白这句诗提醒我们:真正的价值不在于眼前得失,而在于保持内心的那份赤诚与热忱。

当代人将这句话奉为座右铭的现象,折射出物质丰富时代的精神饥渴。在996工作制盛行的今天,在房贷车贷压得人喘不过气的现实里,人们内心深处依然向往着李白式的洒脱。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对理想主义的向往实际上是人类对抗异化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当我们被KPI和绩效考核包围时,李白的诗句就像一扇通向精神自由的窗户。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李白与刘氏的冲突,本质上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永恒博弈。历史学者指出,唐代虽然以开放包容闻名,但商贾出身的李白始终无法通过科举入仕,这种制度性歧视使他只能在诗酒中寻找慰藉。今天,我们同样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的撕扯: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社会评价体系却往往唯结果论。这种割裂让许多人在夜深人静时,会不自觉地吟诵起李白的那句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的传奇经历告诉我们:理想主义不是幼稚的代名词,而是照亮现实的精神火炬。在这个容易迷失的时代,我们或许都需要保有一点仰天大笑的勇气,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正如存在主义哲学家所言,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拥有什么,而在于他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李白用他跌宕起伏的一生,为后世留下了最生动的注解。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5-9-28 09:30:48 |只看该作者
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拥有什么,而在于他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李白用他跌宕起伏的一生,为后世留下了最生动的注解。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0-6 00:19 , Processed in 0.00744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