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宋高宗赵构的字,甩开宋徽宗一大截,多力丰筋,太美了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9-15 20:12:2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凌云 于 2025-9-15 20:13 编辑

这个“败家皇帝”的字,甩开宋徽宗一大截,多力丰筋,太美了                                                          2025-09-13 10:37                                        

发布于:广东省
   

   他是历代帝王之中的书法优等生,他的书法除了美还是美,而在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又是极为复杂的,有人说他是“中兴之主”,但也有人说他是“败家子”,但对于他的书法而言却极少有人说它不好,想必你已经知道说的是哪位书家了,他就是宋高宗赵构。

赵构在书法领域是一位有着极高的书法成就的皇帝,他即是南宋的开国之主,在北宋即将覆灭的废墟上撑起赵宋王朝的半壁江山,而他又以称臣纳贡、诛杀忠良的方式换取偏安,留下千古争议。
靖康年间,金军攻破了北宋的都城汴京,徽宗和钦宗两位皇帝被俘虏了,北宋就这么完蛋了。就在国家灭亡、大家都慌得不行的时候,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当上了皇帝,改年号为建炎,南宋就这么开始了。

南宋刚成立的时候,内部基础不稳,外面金军还一直来打,政权就像风里的蜡烛,随时可能灭掉。他一方面找来岳飞、韩世忠这些主战派将领,让他们带着军队在战场上挡住金军。
另一方面,他开始整顿内部,恢复生产,让南方的政治和经济慢慢走上正轨。靠着这些办法,他成功地把南宋政权稳在了江南地区,让赵宋王朝又多活了一百多年。因为这份功劳,后世很多人称他为“中兴之主”。

但是他为了换取短暂的和平,选择了向金国称臣纳贡,承认金国的优势地位,用国家尊严换取偏安一隅的安稳。更让世人愤慨的是,他在抗金形势渐有起色之时,却听信秦桧等投降派的谗言,以 “莫须有” 的罪名诛杀岳飞,剥夺韩世忠等将领的兵权,与金国签订 “绍兴和议”。

政治上的争议或许会随着时代变迁被不断解读,但赵构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却早已超越了历史的评判,成为不朽的经典。受父亲宋徽宗的影响,赵构自幼便沉浸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不过,他并未追随父亲所创的瘦金体,而是另辟蹊径,将目光投向了晋唐书法的巅峰。他早年以 “宋四家” 为师,汲取黄庭坚、米芾的笔法精髓,而后转而深耕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潜心钻研魏晋笔法,这一坚持便是近七十年。

他在绍兴二十三年所创作出的传世佳作《行书千字文》,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此帖字字藏风骨,笔笔见真章。堪称其书法生涯的巅峰之作,他将行、楷、草三体巧妙融合,虚实相生,结字则欹侧取势,灵活多变。
章法上,疏密有致,行气贯通,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相互呼应,宛如一曲节奏明快的乐章。启功先生曾盛赞其字 “筋骨皆备,婀娜有致,融合古人书格,后世无人可比”,这份赞誉,正是对赵构书法造诣的最佳认可。

北宋的时候,很多书法家喜欢标新立异,写字风格很个性,但有时候就不太符合传统的书法规矩了。赵构当皇帝的时候,他提倡大家回归传统,好好学习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这样一来,南宋的书法风气就变得稳重多了。



赵孟頫他就是通过学习赵构的书法,找到了魏晋书法的感觉,还带动了元代的复古书法风潮。对现在的书法爱好者来说,赵构的《行书千字文》是个特别好的学习范本,能帮助大家掌握魏晋行书的技巧和韵味。
声明: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0-15 06:42 , Processed in 0.00767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