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主席参观中山陵,罗瑞卿建议走小路,毛主席坚决走大路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0: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毛主席参观中山陵,罗瑞卿建议走小路,毛主席坚决走大路                                                                                2025-10-16 15:08 发布于:天津市
   

       1953年2月23日,毛主席抵达南京,这是他建国后首次到南京视察。毛主席这次的到访非常突然,江苏省委只能紧急安排,决定让毛主席住在南京西康路33号的后院,一座二层小楼。当毛主席得知这座小楼的历史时,不禁笑了,转头对迎接的人说:“看来,我和司徒雷登真有缘分啊!”

那么,这座小楼与司徒雷登有什么关系呢?原来,这座小楼曾是美国大使馆所在地,司徒雷登,美国驻华大使,就住在这里。1949年,随着中国的解放,司徒雷登灰溜溜地离开了中国。毛主席为此写了一篇著名的文章《别了,司徒雷登》,对以他为代表的美国反动派进行了尖锐的讽刺。
第二天一早,毛主席决定前往中山陵。得知这个消息后,叶子龙立刻向罗瑞卿汇报,罗瑞卿作为毛主席此次出行的安保负责人,立即开始联系江苏省委,布置安保工作。江苏省委建议毛主席走一条小路,这样更为安全。罗瑞卿询问了这条小路的情况,认为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能够确保毛主席的安全。

然而,毛主席听后却连连摇头,坚决表示:“我去拜谒革命先辈,为什么要走小路呢?有大路不走,反而走小路,不合适。”罗瑞卿解释说,大路上人流太多,安保布置难度大,而且临时疏散群众也不现实,走小路人少,安全性更高。尽管如此,毛主席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我作为国家主席,祭拜孙中山先生为什么要走小路?这样别人怎么看我?再说了,走大路不怕人多,我们要相信群众,大家各走各的,没问题!”
罗瑞卿了解毛主席的性格,知道他一旦做出决定,很难改变,于是迅速调整部署,准备好大路上的安保工作。毕竟当时的新中国刚刚成立,国民党势力依然存在,南京可能潜伏着不少特务,如果他们得知毛主席的行程,可能会造成不小的威胁。

由于毛主席的出行决定临时做出,特务们未必能及时获取信息,罗瑞卿有信心通过严密的安全措施保障毛主席的安全。在毛主席出发前,罗瑞卿就走遍了所有关键地点,确保一切安稳。
然而,当毛主席到达中山陵后,还没走几步,就被旁边的一名学生认了出来。那名学生激动得大喊:“毛主席来了!是毛主席!”立刻,周围的游客纷纷围拢过来,场面瞬间变得热烈非凡。罗瑞卿见状非常紧张,迅速指示警卫人员将毛主席围在中间,防止场面失控。
随着群众的热情越来越高,欢呼声此起彼伏,毛主席也摘下帽子,挥手回应大家的热烈呼喊。罗瑞卿更是心急如焚,再次建议毛主席走小路,但毛主席依旧不同意,还略显生气地说:“你为什么要把我和群众隔开呢?”
毛主席边走边与群众互动,但由于人群过于热情,毛主席的行进变得缓慢。于是,毛主席温和地对大家说:“大家各自参观吧,我也是来祭拜孙中山先生的,别堵在路上哦!”听到毛主席的话,大家才逐渐散开,不过,大多数人依然远远地跟随着毛主席,好像忘记了自己来中山陵的初衷。

参观结束时,毛主席准备离开,但发现群众的热情更是汹涌澎湃,许多南京市民也闻讯赶来,山上山下充满了欢呼声,大家高喊着“毛主席万岁!”毛主席被这种情景深深感动,久久不愿离开,直到罗瑞卿劝说他才依依不舍地与群众告别,坐进车里。
当汽车驶离中山陵时,毛主席透过车窗看着外面依然未散去的群众,感慨地对罗瑞卿等人说:“这就是人民啊,真是太可爱了!你们看,我不是没事吗?我们要相信人民!”他的话语里透露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也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始终站在一起、心连心的坚定信念。

这次事件也进一步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功,正是因为它始终代表着人民的利益,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而不是脱离群众、惧怕群众。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0-20 01:18 , Processed in 0.00677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