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跟钱钟书习字 杨绛书法笔力温婉风格朴实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30 12:43:0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跟钱钟书习字 杨绛书法笔力温婉风格朴实                                                                                               2016年05月29日09:39
                                                                                         ■杨绛书稿 天上一日 人间一年 雅昌供图
■杨绛 致潘耀明信札 雅昌供图
■杨绛先生墨迹 雅昌供图
■钱钟书和杨绛
  5月25日凌晨一时许,杨绛先生辞世,享年105岁。
  消息甫一出来,人们自发的悼念在网络空间铺天盖地席卷下来。她的传奇的一生,她的学贯中西的文化素养,她横跨多个领域的才情,她与钱钟书至真至纯的婚姻……都被人念兹在兹、口口相传。
  她还是一位颇有风格的书法家。我们不妨从书法的角度,去感受杨绛先生笔下的质朴与温暖、优雅与从容。
  ■收藏周刊记者 韩帮文
  丈夫为其批改,好的画圈差的打杠儿
  杨绛的故乡在江苏无锡。江南名城无锡,自古便是富庶文明之邦。多少年来,这里风景如画,人文荟萃,英才辈出。
  杨氏家族世居无锡,在当地是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用杨绛本人的话说,就是“寒素人家”,她的曾祖父、祖父的身份,无外乎书生、穷官,但都秉性正直,酷 爱读书。杨绛的父亲,名叫杨荫杭(1878-1945年),杨绛在晚年撰写过《回忆我的父亲》。文中所记其父亲的生平事迹,可以看到清末民初一代知识分子 为了中国的富强和近代化孜孜不倦的努力。
  杨绛的母亲唐须嫈(1878-1937年)也是无锡人,与丈夫杨荫杭同龄,他俩于1898年结婚。唐须嫈是一位贤惠文静的知识女性,身上凝聚了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她与杨荫杭结婚后,甘做贤妻良母,相夫教子,料理家务。
  杨绛在《回忆我的父亲》一文中自然提到了她父母的关系,读来感人肺腑、弥足珍贵。文中说:“我父母好像老朋友,我们子女从小到大,没听到他们吵过一 次架。旧式夫妇不吵架的也常有,不过女方会有委屈闷在心里,夫妇间的共同语言也不多。我父母却无话不谈……” 杨绛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和睦自由、民主开明的家庭当中,可想而知,她是相当幸运的。再加上家庭书香飘逸,她最终成为一代才女,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在这样的 家庭成长,想必她多多少少也有练字的经历。
  而《百年风华:杨绛传》显示,年逾七旬杨绛才真正拿起毛笔练字,她请钱钟书当老师,钱欣然接受,但提出严格要求:学生必须每天交作业,由他评分,认真改正。钱钟书批改杨绛的字,好的画圈儿,差的打杠儿。
  杨绛很重视钱钟书的批改。她想多挣圈儿,嫌钱钟书画的圈不够圆,就找一支笔管让钱钟书蘸印泥批改。钱钟书平时就喜欢调侃杨绛,明白她的心思,就故意多打杠儿。
  “等我练好了字,为你抄诗!”
  “等我练好了字,为你抄诗!”杨绛曾笑对夫君钱钟书先生说。
  她做到了。2003年和2011年,她用小楷字抄写收录钱钟书先生1934年至1991年诗作的《槐聚诗存》。2012年6月,她101岁时,《槐聚诗存》宣纸线装本出版。
  “我从小就会背诵!”据媒体报道,2015年5月初,清华大学校长邱勇看望杨绛,当看到“好读书”奖学金一名获奖学生撰写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时,杨绛高兴地说。过百岁的她,每天仍坚持锻炼、练书法和写作。
  “好读书”奖学金,是2001年杨绛将钱钟书和她的全部稿费和版税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所设,用以奖励好学上进、成绩优秀、家庭经济困难的清华学子,2012年底捐赠额即已超1000万元。
  若说写作是杨绛的终生兴趣,那么,在钱钟书辞世近18年后,练书法已是她深切怀念钱钟书先生的一种特殊方式。因为,钱钟书先生是杨绛的书法老师。因为,钱钟书先生曾批评她“尔聪明灵活,何作字乃若此之滞笨。”
  然而说到自己的字,杨绛似乎信心不足。她曾自述:自己天生笨滞,写谁不像谁。兰亭序应是圆的,她写成方的;褚遂良应是方的,她写成圆的。
  2003年,“自忖书法不会再有进步”。杨绛抄《槐聚诗存》,自己形容为“急急抄写,字仍恶劣……我抄《槐聚诗存》,笔笔呆滞,但求横平竖直而已。”杨绛在《槐聚诗存》序言中说。
  果真如此吗?自然是谦辞。杨绛的字也是文人书法,平和气静、简约明快、朴实无华,精气内蕴字里行间,一如其人。
  年过百岁,还能提笔写字,尤其是写小楷,想想都是艰难之事,可这么高难度的事情偏偏让这位百岁老太太做到了。笔力温婉,文风朴实温暖,杨绛先生是这躁动时代温润的慰藉。
  晚年的钱钟书曾这样评价杨绛:“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简单八个字,完全流露钱钟书对妻子的爱,也直接诠释了一位稀世才女的才华与柔情。
  简介
  [杨绛] 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作家、戏剧家、翻译家。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 优秀的翻译佳作,至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 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导赏
  杨绛先生小楷 如温良之璞玉
  ■胡翔龙 暨南大学青年教师
  宋有赵明诚、李清照的诗文唱和;元有赵孟頫、管道升的笔墨相卿;今有钱钟书、杨绛的琴瑟和声、文墨共舞。
  文人离不开书法,亦可言书法本为文人事。历史上,诸多文人雅士因其书法之长而掩盖了其他方面的成就,如赵孟頫、董其昌便是。也有一些文人书艺颇高,但因其在文学、政治等方面的突出贡献而把书法方面的成就掩盖了,如康有为、梁启超。
  杨绛先生的书法属于后者,《槐聚诗存》墨迹是先生101岁高龄时用小楷抄写的,观之当惊叹百岁老人旺盛的精力及康健的体魄。先生自言其书学王羲之、 褚遂良,并自惭不能相像等谦虚之语。而我们认为,先生小楷如温良之璞玉、潺潺之清泉,横竖间渗透出的文人气息,犹如老树普洱,慢品过后方得醇厚甘味。
  笔画的起承转收间,经过年月的冲洗,早已没有了套路性的技巧,多了一层平淡与雅致。然而平淡并非贫乏,正如她的小说一样,朴素中透着绚丽,平和中含着诙谐。
  “技法”与“内涵”皆为书法的精髓,内涵则更为升华。先生一生重于平和的精神层面,不断升华,正如先生自己所说:“我和谁都不争,和谁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是艺术,我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这种平静、高尚、温婉的心态怎么会不影响她的书法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6 10:53 , Processed in 0.00718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