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52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谁养梵高这样的艺术家?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27 12:42:0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zxcvb 于 2016-8-27 12:43 编辑

 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梵高身处一个画家转型的时代,是被贵族养起来画画,还是爲了自由画些卖不出去的作品?梵高选择了自由,于是梵高只能去世後逐渐名声渐起,成爲世界的宠儿。

《在去塔巴斯科路上的自画像》,梵高

  上回捧着梵高的小画,猛说好,又说,我也不晓得怎麽好法,观衆可能说:喂,等一等,你说不出道理,凭什麽说好?
  是的,遇到这麽问,我又想跳楼,又想投河。而且跳楼投河也说不清。我知道,人喜欢答案,凡事有个答案这才踏实,这才放心。可我不关心答案,宁可找问题——这些天想想,这幅小画确实是个问题:
  第一,梵高初学,本事有限,实在玩不下去。
  第二,算了,他只好停在半当中。

《海滩上渔夫的妻子》,梵高,1882年

  这就是我着迷的“问题”。不消说,没画完的画,别说好不好,根本不算作品。红烧肉没煮熟就端上来,花衬衫没锁边就卖给你,不像话。美术史千万张画,哪有画不下去就算了不起?没有。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都有异数,遇到大天才,历史会放他一马,甚至被天才带向新的历史。梵高活着时,历史不理他,但他撞上一个关口,就是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印象派画家正在干历史陌生的事。

《自画像》,卡米耶·毕沙罗,1873 年

  所谓前卫画家,就是事情做得忒早了,历史看不惯,看不懂,看不见。我们今天看梵高,多好啊,没问题啊!可当时看来,梵高完全是在乱画,别说沙龙,连印象派的破展览也没他的份,他生前大概只有一次非正式“展览”:他瞧见毕沙罗他们写生回来,赶紧奔回去,拎着自己的画搁在路边,献给哥们儿看,就像现在考前班的小子巴结美院本科生一样。
  美术史对印象派有太多说法,都有道理的。今天我借梵高这幅小画,把标准放到很低很低,单从一个角度说事,就是:
  “未完成的画。”

《海边的渔夫》,梵高

  未完成的画:海边的渔夫

  “未完成”对应“完成”。十九世纪前,几百年,逾千年,不管什麽画都有“完成度”,都有可遵循的标准。其中有过度完成的,譬如《蒙娜丽莎》,有刚巧接近完成的,譬如哈尔斯那幅男孩的肖像,但你很难在十九世纪前指出一幅画,说:
  啊呀!这幅画没画完?!
  到了印象派,绘画渐渐偏离老规矩认定的“完成度”。他们未必清楚到底画到什麽地步,才算完、才算好,他们也在“摸着石头过河”,但他们的大胆妄爲,不是激情啊、创新啊这类空洞的指控,而是,简单说:画家的角色变了。

《蒙娜丽莎》,达芬奇

  十九世纪之前的几百年、几千年,不管宫廷画师还是小画匠,大致属于服务行业,这种高级服务和社会维系着严格的供求关系,换句话说,每幅画是“任务”,都是“订件”。
  注意,不是“商品”。商品对应假定的市场,“订件”,是有实实在在的主人指定你、委托你,弄一件作品,然後放在早就安排的位置上。古代画家可不是自己高兴画着玩,而是爲各自的东家服务的。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雕刻与壁画全是城邦、教堂、广场、宫殿的摆设。十五世纪到十八世纪,王公贵族的需求多样了,肖像画之外,逐渐衍生了历史画、风俗画、风景画。
 

雅克·大卫的《 拿破仑 一世 加冕礼 》

  大卫《拿破仑加冕礼》,是新皇登基的大场面,绝对国家一级工程。画完了请拿破仑看,拿破仑背着手走来走去,没话说,然後,对画家脱帽致敬——大卫是新朝的文化部长,不晓得是画了这幅画当上呢,还是当上後才能拿到国家工程。据说他非常专断,还整死过人。

《博士来拜》,戈佐利,1459-1461年,壁画,佛罗伦萨,美第奇宫

  那位意大利十五世纪壁画家格佐里,特意把自己的脸混在《博士来拜》的人群中,还竖起四个手指,什麽意思呢?因爲他拿到四百弗罗林佣金。当时一个画家的全年生活费,据说才四五个弗罗林,格佐里要把这笔大赏金永久留在画中,告诉後人。

《夜巡》,伦勃朗

  伦勃朗的佣金是多少呢?不知道。大名鼎鼎的《夜巡》是阿姆斯特丹警察公会的订件,画完後,公会不喜欢,他从此倒霉,生意清淡,穷下来;哈尔斯六七件最辉煌的大画是国民卫队的订件,画里的军官,有名有姓,军旗和徽章,有根有据,现在挂在他度过晚年的养老院里:他死後,遗物是三条被褥,一个食物柜,一张桌子。

《圣哈德里安的弓箭手》,弗兰斯·哈尔斯

  类似的案子讲不完。我们今天瞧着名画大叫:艺术啊,艺术啊,其实都是订件——你拿了四百弗罗林,哪有不画完的道理!
  那麽,难道画家不爲自己画画吗?有的。早年伦勃朗画他太太坐在他腿上,举杯欢笑,显然爲自己画的,他晚年清贫,境界却是高了,老是画自画像。委拉斯凯兹的《宫娥》和《侏儒》系列,也不像是指定任务。不过他的人就属于皇家,再怎麽玩儿,作品归属皇家。

《宫娥》,委拉斯凯兹

  古人有没有未完成的作品呢?有的。安格尔的一幅贵族青年肖像,画到一半,俊公子死了;另一件贵妇人小肖像,背景画好了,不晓得什麽缘故,脸部和大裙子不画了。
  文艺复兴和巴洛克也有不少未完成的画,现在作爲文化遗迹展示。大都会博物馆有两件,四分之三还是单色稿,使我知道十六世纪的顔料和作画程序,和十九世纪完全不同。

《坐在地板上的 侏儒 》,委拉斯凯兹

  好了。从什麽时候开始,一幅“没画完”的画也可以被接受,被赞美?大致要到印象派。但历来说起印象派,都在艺术上谈是非,关键一步,其实是艺术的功能变了,供求关系,供求方,也跟着变。粗粗概括:进入十九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成功,法国共和政体出现,资産阶级擡头,现代文明确立。贵族、教堂,仍然需要画家,但越来越多的富裕家庭也爱买画。买主一变,市场也变,绘画的需求、主题、趣味,大幅度翻新。

《自画像》,伦勃朗

  艺术史大致不谈这些,唯在艺术上做文章。直到二战後出现“艺术赞助史”,这才揭示“谁养艺术家”——这个命题,倒是受了马克思学说的影响——很简单:宫廷画家,宫廷养,伦勃朗、哈尔斯加入画家同业公会,才能对外接活儿。印象派时期——也许再早一点——个体画家出现了,直白地说,就是单干户。我在纽约,美其名曰是个“自由职业画家”,交税时,个人身份填写的是法律名词,叫做“self-employed”,就是“自己雇自己”的人。
  总之,十九世纪中期的画家群体不再是领取任务的人,而是等有钱人来买。现代意义的画廊,画商,开始登场。作品卖不掉,卖不高,画家宁肯受穷,由着性子自己玩。既是自己玩,画什麽,怎麽画,画到哪一步算完,当然自己做主。

《自画像》弗兰斯·哈尔斯

  这个过程,我,还有我的老师一辈,都经历过。虽然和欧洲的情形不同,但“文革”中的画,全是指定的:上面要你画,求之不得,上面否决了,你得认,上面要你改,你就得改。我那时知道米开朗基罗也得遵教皇命改大作,我算什麽呢,那就改吧——好了,“文革”一过,艺术家的尾巴纷纷翘了起来了,不听话了,虽然各人处境不同、性格不同,翘法也不同。简单说,十九世纪正是欧洲艺术家翘尾巴的时代:我要这麽画,我画没画完,你管得着吗?
  漫长艺术史,画家的身份从巫师、奴隶、工匠、同业公会会员、宫廷贵族画师,一步步变成自由人,“自己雇自己”——观衆或许会问:艺术家给养起来接活儿好呢?还是独立自由好?

《向日葵》,梵高

  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不好。给人养着,出一种艺术,自己养自己,出另一种艺术。达·芬奇的时代出不了梵高,安迪·沃霍尔的时代出不了伦勃朗。有人要,等人要,各有甘苦,大家知道,梵高最动人的冤案之一,是卖不出画。但事情或许被弄反了,我们忽略了顶顶关键的问题:在他的时代,没人要他画画。没人对他说:海,文森特,画个男孩站在海边好吗!或者说,画个向日葵给我家里墙上挂挂!
  没有,一个也没有。

《向日葵》,梵高1

  自由造就了梵高,自由弄死了梵高。梵高死後,那位太太买了他两百多幅画,其他散失了。二战前後,欧洲画店很容易买到梵高的画。他画了六幅向日葵,其中一幅给日本人买去,二战时美国人轰炸大阪,那件向日葵炸没了。八十年代日本一家公司又买回一幅梵高,价钱是战前的几百倍。
  如今谁不崇拜梵高的向日葵?那幅海边的小子,有人喜欢吗?我不知道。杜尚有句话:“一件艺术作品的名气,取决于被谈论的次数。”一百多年来,关于梵高的谈论数不清,这幅小画有人谈吗——我要纠缠它,我的讲述也未完成。
  作者: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当代最具影响力艺术家,作家,文艺评论家,学者。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1980年以《西藏组画》轰动艺术界。出版《纽约琐记》《退步集》《荒废集》等十余部文学着作。

  转自《文学报》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6-8-27 15:38:57 |只看该作者
1853年3月30日梵高生于荷兰南部布拉邦特的格鲁特·曾德特,是荷兰新教
牧师泰奥多勒斯·梵·高(1822-1885)和安娜·科妮莉娅·卡本特斯(1819-1907)的长子。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6-8-27 15:39:46 |只看该作者
接触绘画
梵高自画像
梵高自画像(4张)
1861年梵高画了人生第一幅素描——《猫》,但在母亲的夸奖中顺手撕毁了。
1862年3月16日,妹妹威廉敏娜·梵·高诞生。
1866年,于泽芬伯根寄宿学校作最早的图画。同年从曾德特的乡村泽文伯根的寄宿学校毕业,梵·高进入蒂尔勃格的文法学校。
1867年5月17日,弟弟科尼利斯·梵高出生。
1868年3月离开蒂尔勃格文法学校。
1869年3月进艺术公司海牙分店当店员,后又去布鲁塞尔分店工作。
生活坎坷
1871年举家迁往赫尔瓦尔特。
梵高自画像
梵高自画像
1872年开始与提奥通信,后者在上学。
1873年5月,梵高迁往伦敦分店,爱上了房东的女儿厄休拉·洛耶,6月,提奥进入某艺术公司布鲁赛尔分店工作。
1874年向厄休拉求婚失败,回荷兰;10月至12月在巴黎,后返伦敦。
1875年5月,被调往巴黎,热衷于神秘主义和宗教。10月,其父母迁往埃顿。
1876年3月,被古皮尔公司解雇;得到根据米勒《晚祷》刻制的版画。4月在英国拉姆斯盖特当教师,后又在艾尔沃思当助理牧师。12月返埃顿。
1877年1月,至四月在多德雷赫特书店任职,5月赴阿姆斯特丹,和叔叔扬同住,为投考神学院积极攻读。
1878年7月,放弃在阿姆斯特丹的学习,在埃顿作短期逗留后,于8月入布鲁赛尔为期三个月的福音传道学校,但未能取得牧师的任命,赴蒙斯附近博里纳日矿区,作非正式传教。
1879年由于工作过于热情,被教会解雇,这段悲惨的经历给他打下了印记;后开始的流浪生活;阅读狄更斯、斯托、雨果、莎士比亚和米什莱的著作;推崇夏尔·德·格鲁、伦勃朗、吕斯代尔、巴比松画派和海牙画派的艺术;由于贫困失望,对生活失去信心;开始画素描。
创作道路
梵高风景画
梵高风景画(24张)
1880年,与家庭日益疏远的时期。春游奎姆,住在矿工家,开始走上创作的道路;临摹米勒作品。10月,赴布鲁赛尔,学习透视学和解剖学。与布鲁赛尔的荷兰籍画家凡·拉帕德来往;提奥给予梵高经济支持。
1881年,埃顿时期(1881年4月12日-1881年12月30日),4月,离开布鲁赛尔,去埃顿与父母同住;向新寡表姊凯·沃斯求婚不成。12月与家庭发生龃龉,离家赴海牙。
1882年,海牙时期(1881年12月31日-1883年9月12日),跟表姊夫安东·莫夫学画;开始与怀孕的、被遗弃的克拉西娜(“西恩”)·玛丽亚·霍尔尼克同居中,并因此与莫夫决裂。8月,凡·高一家迁至埃因霍温附近纽南;搜集英国报刊插图,画了许多素描和水彩。
1883年9月,与西恩,赴荷兰北部之德伦特作画。开始画油画。12月回到荷兰南部之纽南,起初与父母同住,后来离家独住。
1884年画水彩和“织工”习作;与父亲关系紧张;与凡·拉凰德甚为相得;6月研读欧仁·德拉克洛瓦的色彩理论;与本村姑娘玛戈特恋爱,以不幸结局告终。
1885年,为《吃土豆的人》绘制了约五十幅农民头像;3月26日父亲骤然去世,为爱弥尔·左拉之《萌芽》及其他现实主义作家之作品深深打动;10月赴安特卫普,参观博物馆;鲁本斯的光与色彩,日本浮世绘的大胆构图,使他陶醉;得到一些日本版画,心胸开阔了,画板色调明亮起来。
1886年,从1月起在安特卫普美
割耳朵后的自画像
割耳朵后的自画像(2张)
术学院学画;2月底去巴黎,与提奥同住;在乎尔芒工作室习画数月;在德拉克洛瓦和蒙蒂塞利的影响下描绘花卉;特雷克、埃米尔·贝尔纳、西涅克和高更及其他印象派画家;发现了“光明的绘画”;第八次也是最后一次印象派美展举行,会上展出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梵·高采用了新的点彩技法。
1887年,由于与不断发展的当代法国艺术运动接近,调色板变得愈来愈明亮;惧和展览日本版画;两次在劳工阶级的咖啡馆和饱的墙上展出自己的作品;同毕沙罗、德加、修拉、塞尚相识并交往;成与埃米尔·贝尔纳过从甚密;深受印象派技法和后期印象派理论的影响;厌倦巴黎的生活,向往阳光更为明亮灼热、色彩更加强烈瑰丽的法兰西南部,创作《唐吉老爹》,开始绘制向日葵连作。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1 11:03 , Processed in 0.00847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