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248|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画咏明月 中秋月更圆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21:27: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中秋帖》晋,王献之(传),故宫博物院藏。“中秋”二字最早出现于《周礼》之中,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这件以“中秋”命名的法帖,现仅存3行22字: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虽然断句未达成共识,但表达思念的情感隐现其中。在中国书法史上,《中秋帖》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珣的《伯远帖》合称“三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6-9-16 21:28:02 |只看该作者
《浣月图》五代,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除“赏月”外,“拜月”亦是中秋时节宫廷与民间的重要习俗,从“秋分祭月”这一古老帝王祭祀活动演化而来——《周礼》言“圭璧以祀日月星辰”,即春天祭日、秋天祭月。至隋唐,盛行“拜月”风尚,宋代之后更具规模,明清时加入了功利性的世俗愿望。如今我国各地还遗存有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在民间,因月属阴,还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说。这件绘画清晰地展现了中秋之夜女子“拜月”的情景——盛装妇人,手捧明珠,欠身欲取水涤珠;侍女或临案焚香,或捧奁,一派富丽祥和的景色。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6-9-16 21:29:34 |只看该作者
《仙女乘鸾图》,无作者款印,此图旧题签以及对幅清耿昭忠题记均言为五代周文矩所作,故宫博物院藏。关于“乘鸾”,古代有“萧史弄玉,乘鸾跨凤”的传说,后世以萧史和弄玉为夫妻恩爱和美的象征,并生发出关于乘鸾仙女的很多想象。唐代亦有广寒宫“素娥乘鸾”的传说。这幅作品中的乘鸾仙女令人浮想联翩,尤其是后面的满月,突出了天界或广寒宫的意味。仙女回眸望月的一刹那所流露出的惆怅之情刻画得生动传神,仙女飘带飞扬,鸾鸟疾翔,与圆月形成动静对比。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地板
发表于 2016-9-16 21:30:27 |只看该作者
《闰中秋月帖》宋徽宗赵佶,故宫博物院藏。这幅法帖是对中秋月的吟咏:“桂彩中秋特地圆,况当余闰魄澄鲜。因怀胜赏初经月,免使诗人叹隔年。万象敛光增浩荡,四溟收夜助婵娟。鳞云清廓心田豫,乘兴能无赋咏篇。”诗文从与中秋相关的桂花、月亮等因素中生发出美好之意,营造出关于月夜的独特意境。对于中国传统文人来说,借物抒情是其抒发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法,作为皇帝又是典型文人的宋徽宗,亦少不了这种情怀。这幅法帖用笔刚健挺拔又不失妩媚,尽显帝王之书的华丽之美,又与诗境相合。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5#
发表于 2016-9-16 21:31:36 |只看该作者
《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简称《中秋诗帖》),宋,米芾,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关于“月神”的神话,在唐代出现新内容——月宫中除了嫦娥、蟾蜍、玉兔外,又增添了吴刚这一人物,体现出唐人的浪漫主义情怀。米芾在《中秋诗帖》中引用了“吴刚伐桂”这一典故,谈到若非吴刚日复一日不停砍伐桂树,快速生长的桂枝必定撑破月轮,以此暗喻仕途常为人阻,才华无法施展。诗文之间还有两句批注“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体现着米芾对书法的严谨态度。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6#
发表于 2016-9-16 21:32:28 |只看该作者
《月夜看潮》宋,李嵩。图绘中秋夜观赏钱塘江潮的情景,华美单檐歇山两层阁楼矗立右方,上层四周通透无壁,适合远眺赏景。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7#
发表于 2016-9-16 21:33:51 |只看该作者
《月下把杯图》宋,马远,天津博物院藏。该作品体现了马远山水画独特的风格:变五代、北宋以来的全景式山水画为“截取式山水”,取边角小景,小中见大,世称“马一角”,虽非大山大水,却意象精微,韵味悠远,体现了马远在两宋山水画风转变上所做出的贡献。这件作品笔力劲利硬朗,构图简洁有力,画面右上题诗“相逢幸遇佳时节,月下花前且把杯”,其后亦有楷书“人能无着便无愁,万境相侵一笑休。岂但中秋堪宴赏,凉天佳月即中秋”。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8#
发表于 2016-9-16 21:34:43 |只看该作者
《楼台夜月图纨扇页》南宋 马麟。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9#
发表于 2016-9-16 21:35:39 |只看该作者
《月色秋声图》南宋,马和之,辽宁省博物馆藏。作品中,一长者临流而坐,沉吟幽思,侍童立旁边,松桂为伴。左上方有子昂(赵孟頫)款诗句“白沙留月色,绿树助秋声”,更增添了几分诗情画意。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10#
发表于 2016-9-16 21:38:1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云 于 2016-9-16 21:43 编辑

《瑶台步月图》页,宋,故宫博物院藏。图页写中秋仕女赏月情景,人物纤秀,风格婉约,景色空濛。宋人册页中的楼阁画除了描写完整的单体建筑或建筑群的全景,还有描绘建筑局部的作品。此页即界画平台的局部,虽只是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但深棕色嵌玉栏杆、莲花柱头装饰和台子的斗拱样式交代得准确清楚,与描绘建筑全图的作品恰是一种互补,展现了南宋楼阁小品画活泼的表现形式及丰富的表现手法。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1 15:19 , Processed in 0.01032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