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宋代书画学“博士”米芾 2016-09-15 10:17:36书画-鉴赏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8 17:02:2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时人号海岳外史 ,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2]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祖籍山西,然迁居湖北襄阳,后曾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3] 。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其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又称“米襄阳”、“米南宫”。
米芾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在书法也颇有造诣,擅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主要作品有《多景楼诗》《虹县诗》《研山铭》》《拜中岳命帖》等。




米芾平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南宋以来的著名汇帖中,多数刻其法书,流播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北宋四大书家”中,实可首屈一指。康有为曾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意为宋代书法家讲求意趣和个性,而米芾在这方面尤其突出。
米芾习书,自称“集古字”,虽有人以为笑柄,也有赞美说“天姿辕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王文治)。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氏书法成功的来由。根据米芾自述,在听从苏东坡学习晋书以前,大致可以看出他受五位唐人的影响最深: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沈传师段季展

清和帖



元丰五年(1082年)以后,他开始寻访晋人法帖,得到了王献之的《中秋帖》。这先人为主的大令帖(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生性不羁的米芾并不满足于王献之的字,早在绍圣年间就喊出了“老厌奴书不换鹅”,“一洗二王恶札”。
尽管如此,此时的米芾书法并没有定型,他在元祐三年(1088年)书写的《苕溪帖》《殷令名头陀寺碑跋》《蜀素帖》,虽然写于一个半月之内,风格却有较大的差异,还没有完全走出集古字的门槛。元祐六年(1091年)后,米芾卜居海岳庵时,又学过羊欣书法。直到“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何以为主”时才最后完成了自己风格的确立,大概在五十岁以后。
米芾作书十分认真,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样,不假思索一挥而就。米芾自己说:“余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明范明泰《米襄阳外记》)。一首诗,写了三四次,还只有一两字自己满意,其中的甘苦非个中行家里手不能道,也可见他创作态度的严谨。
米芾有很多特殊的笔法,如“门”字右角的圆转、竖钩的陡起以及蟹爪钩等,都集自颜之行书;外形竦削的体势,当来自欧字的模仿,并保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沈传师的行书面目或与褚遂良相似;米芾大字学段季展,“独有四面”、“刷字”也许来源于此;褚遂良的用笔最富变化,结体也最为生动,合米芾的脾胃,曾赞其字,“如熟驭阵马,举动随人,而别有一种骄色”。[28]
米芾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有着他独到的体会。要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大概姜夔所记的“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也是此意。即要求在变化中达到统一,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泽、风神俱全,犹如一佳士也”。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

米芾《临沂使君帖》

米芾的绘画源出董源。董氏的绘画多写江南山色,米芾已有的评述都是从整体气氛着眼的,但米芾并没有从中寻找适合表达的东西。米芾讲究“不取工细,意似便已”,他虽有临摹“至乱真不可辨”的本领,却更热衷于“画山水人物,自成一家”,通过一番选择,米芾找到董源所用的“点”。本来,董源的“点”是披麻皴的辅助因素,服从于表现自然质地的需要,点与其他造型手段一起构成了某种写意的整体气氛;在巨然的笔下,尤其是山头的焦墨点苔使笔墨本身具有了某种独立意味的写意效果。董、巨的点都有受制于造型目的的性质。在二米的笔下,点已几乎成为造型的全部,且有了相当程度的写意性。所谓“落茄皴”,事实上就是一种以点代皴的写意画法,“用圆深凝重的横点错落排布,连点成线,以点代皴,积点成片,泼、破、积、渍、干、湿并用,辅以渲染表现山林、树木的形象和云烟的神态”。完全放弃钩皴点擦的传统方法。卧笔中锋变化的随意偶然效果,不拘常规,不事绳墨,远远超出同时代人的眼界,难怪当时并没有积极的反应,甚至遭到“众嘲”、“人往往谓之狂生”。(《画继·轩冕才贤》)

米芾绘画作品

米芾绘画作品
米芾画迹不存在于世,米芾自著的《画史》记录了他收藏、品鉴古画以及自己对绘画的偏好、审美情趣、创作心得等。
自宋代以来,米芾的书法影响可谓是举足轻重。米芾的法书,一般认为,学米书的第一家,应推他的长子米友仁,子承父传,颇有建树,小米的《动止持福帖》颇具老米风格。宋代魏了翁《鹤山集》云:“元晖书虽不逮其父,然如王谢子弟,自有一种风格。
米芾书法,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米芾的作品既继承二王衣钵,又大大突破了二王完美得近乎封闭的审美框架,突破形式上以工稳秀美为追求的创作思想,将书法中有意思的美更一步放大。

  《临沂使君帖》纵31.4厘米,横25.1厘米
  释文:芾顿首。戎帖一、薛帖五上纳,阴郁,为况 如何?芾顿首。 临沂使君麾下。
  在他笔下,意趣、情绪为首要表现对象,不会规规矩矩坐在字格里,表现形式上,体势骏迈,奇崛跌宕,险峻如嶙峋怪异之山峰,论笔势之险,几乎前无来者。
  若论体势骏迈,北宋四家中首推米芾。米芾书法,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在变化中达到统一,又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而如此妙境,尤在米芾手札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伯允帖》纵27.8厘米,横39.8厘米
  释文:十一月廿五日。芾顿首启。辱教。天下第一者。恐失了眼目。但怵以相知。难却尔。区区思仰不尽言。同官行。奉数字。草草。芾顿首。伯充台坐。

  《清和帖》纵28.3厘米,横38.5厘米
  释文:芾启。久违倾仰, 夏序清和, 起居何如?衰年趋 召,不得久留,伏惟 珍爱。米一斛,将微 意,轻鲜悚仄。馀惟 加爱、加爱。芾顿首。窦先生侍右。

  《彦和帖》纵30.1厘米,横42.6厘米
  释文:芾顿首启。经宿。尊候冲胜。山试纳文府。且看芭山。暂给一视其背。即定交也。少顷。勿复言。芾顿首。彦和国士。本欲来日送。月明。遂今夕送耳。

  《逃暑帖》纵30.9厘米,横40.6厘米
  释文:芾顿首再启。芾逃暑 山,幸兹安适。人生幻法,中□ 为虐而热而恼。谚以贵□ 所同者热耳。讶挚在清□之中,南山之阴。经暑衾□ 一热恼中而获逃,此非幸□。秋可去此,遂吐车茵。芾顿首再启。

  《值雨帖》纵25.6厘米,横38.6厘米
  释文:芾顿首。早拜见。值雨。草草。不知轴议何者为如法。可换更告批及。今且驰纳。芾皇(惶)恐顿首。伯充防御台坐。庭下石如何去里。去住不过数日也。

  《竹前槐后帖》纵29.5厘米,横31.5厘米
  释文:芾非才当剧,咫尺音敬缺然,比想庆侍,为道增胜,小诗因以奉寄。 希声吾英友。芾上。 竹前槐后午阴繁,壶领华胥屡往还。雅兴欲为十客具,人和端使一身闲。

  《箧中帖》纵28.4厘米,横39.5厘米
  释文:芾箧中怀素帖如何。乃长安李氏之物。王起部、薛道祖一见。便惊云。自李归黄氏者也。芾购于任道家。一年扬州送酒百馀尊。其他不论。帖公亦尝见也。如许。即并驰上。研山明日归也。更乞一言。芾顿首再拜。景文隰公阁下。

  《盛制帖》纵27.4厘米,横32.4厘米
  释文:盛制珍藏,荣感。日夕为相识拉出,遂未得前见。寒光之作,固所愿也。一两日面纳次。黻顿首。天启亲。

  《论草书帖》纵24.7厘米,横37厘米
  释文: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辄徒成下品。张颠(癫)俗子。变乱古法。惊诸凡夫。自有识者。怀素少加平淡。稍到天成。而时代压之。不能高古。高闲而下。但可悬之酒肆。辩光尤可憎恶也。

  《向乱帖》 纵27.3厘米,横30.3厘米
  释文:向乱道在陈十七处,可取租及米,寒光旦夕以恶诗奉承。花卉想已盛矣。修中计已到官。黻顿首。

  《丹阳帖》纵23.5厘米,横22.8厘米
  释文:丹阳米甚贵。请一航载米百斛来,换玉笔架,如何早一报,恐他人先。芾顿首。

  《惠柑帖》纵22.7厘米,横33.2厘米
  释文:芾皇恐。蒙惠柑,珍感、珍感。长茂者适用水煮起,甜甚。幸便试之。余卜面谢,不具。芾顿首。司谏台坐。

  《晋纸帖》纵23.7厘米,横39.1厘米
  释文:此晋纸式也,可为之。越竹千杵裁出,陶竹乃腹不可杵,只如此者乃佳耳。老来失第三儿,遂独出入不得,孤怀寥落,顿衰飒,气血非昔。大儿三十岁,治家能干,且慰目前。书画自怡外,无所慕。芾顿首。二曾常见之,甚安。

  《真帖》纵28.6厘米,横21厘米
  释文:真一斤,少将微意,欲置些果实去,又一兵陆行难将。都门有干示下,是胡西辅所送。芾皇恐顿首。 虞老可喜,必相从欢。

  《戏成诗帖》纵23.9厘米,横34.6厘米
  释文:戏成呈司谏台坐,芾。我思岳麓抱黄阁,飞泉元在半天落。石鲸吐水出湔—里,赤目雾起阴纷薄。我曾坐石浸足眠,时项抵水洗背肩。客时效我病欲死,—夜转筋着艾燃。关漼。 如今病渴拥炉坐,安得缩却三十年。呜呼!安得缩却三十年,重往坐石浸足眠。

  《紫金研帖》纵28.2厘米,横39.7厘米
  释文:苏子瞻携吾紫金研去,嘱其子入棺。吾今得之,不以敛。传世之物,岂可与清净圆明本来妙觉真常之性同去住哉。

  《焚香帖》 纵25.2厘米,横25.2厘米
  释文:雨三日未解,海岱只尺不能到,焚香而已。日短不能昼眠,又人少往还,惘惘!足下比何所乐?

  《法华台诗帖》纵29.8厘米,横42厘米
  释文:法华台。块圠有同色,雪深云未开。终南晴夜月,仿佛似登台。

  《元日帖》纵25.2厘米,横40.5厘米
  释文:元日明窗焚香,西北向吾友。其永怀可知。展文皇大令阅,不及他书。临写数本不成,信真者在前,气焰慑人也。有暇作谱,发一笑於事外。新岁勿招口业,佳。别有何得,泗戎东下。未已,有书至彼,俟之。

  《河事帖》 纵29.4厘米,横33.8厘米
  释文:闻张都大宣德,权提 举榆柳局在杞者。傥蒙明公荐此职,为成此河事 致薄效何如。芾再拜。 南京以上曲多未尝浅,又以明曲则水逶迤。又自来南京以上方有水头,以曲折乃能到。向下则无水头。此理是否。

  《砂步诗帖》,行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淡墨秋山诗帖》29.1X31.9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淡墨秋山画远天,暮霞还照紫添烟。故人好在重携手,不到平山谩五年。

  《烝徒帖》 纵29.9厘米,横31.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芾烝徒如禁旅严肃,过州郡,两人并行。寂无声,功皆省三日先了。 蒙张都大、鲍提仓、吕提举、 壕寨左藏,皆以为诸邑第 一功夫。想闻 左右,若得此十二万夫自将,可勒贺兰。不妄、不妄。芾皇恐。

  《知府帖》纸本 行书 纵29.8厘米 横49.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黻顿首再拜。后进邂逅长者于此,数厕坐末,款闻议论,下情慰忭慰忭。属以登舟,即迳出关,以避交游出饯,遂末遑只造舟次。其为瞻慕,曷胜下情?谨附便奉启,不宣。黻顿首再拜。 知府大夫丈棨下。

  《贺铸帖》 纵23.4厘米,横36.8厘米
  释文: 芾再启。贺铸能道行乐慰人意。玉笔格十袭收秘,何如两足其好。人生几何,各阏 其欲。即有意,一介的可 委者。同去人付子敬 二帖来授,玉格却付 一轴去,足示俗目。贺 见此中本乃云公所收 纸黑,显伪者。此理如何, 一决无惑。芾再拜。

  《韩马帖》 纸本,纵33.3厘米,横33.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芾顿首启:前日幸披晤。即日起居冲胜。韩马预借三五日,节中数贵游宴集处使之赏玩如何?忝亲契敢尔。过节面纳也。谨奉启,不宣。芾皇恐。寺丞仁亲阁下。

  《苏太简参政帖》行书19.6厘米*6.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释文: 苏太简参政家物,多著邳公之后四代相印,或用翰林学士院印。芾记。

  米芾《穰侯出关诗帖》
  行书;纵29.4厘米 横26.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转载]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米芾绘画作品欣赏




[转载]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米芾绘画作品欣赏




[转载]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米芾绘画作品欣赏




[转载]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米芾绘画作品欣赏




[转载]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米芾绘画作品欣赏




[转载]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米芾绘画作品欣赏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1 15:17 , Processed in 0.00925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