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19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鲜为人知的詹才芳,「首长的首长」一言改变中国 2017-02-07 水煮百年网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8 06:13:2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开国将军”是个响亮的名号,但詹才芳鲜为人知。他的资历堪比大将,他的警卫员成了上将,部下当上国家主席、国防部长,他对国运影响之大,将帅榜上只有叶帅能及。

  生为董老亲戚
  詹才芳,1907年9月12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安高桥区黑石咀村。七岁时,母亲饿死,十二岁时,父亲和二姐食物中毒而死,从此与大姐相依为命。十六岁时去武汉,认识了董必武,董老的姐姐正好是他姐姐的公婆。詹才芳为董老服务了几年,1927年入党。
  詹才芳是黄麻起义领导人之一,起义失败后,与吴光浩、李先念、王树声、陈再道、王宏坤、王建安、周纯全、秦基伟等人,一同上了木兰山,是木兰山七十二英雄之一。
  在红四方面军期间,他历任黄陂县工农游击大队大队长、红军营长、团政委、师政委、军政委、川西第五纵队司令员等职。
  詹才芳能征善战,有勇有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苏家埠战役。
  他让士兵们用篾条、稻草扎成把,用水浸湿,在堑壕前堆成垛,用来抵挡子弹,又在周围挖出一条一公里多的堑壕,加强防御。同时,詹才芳组织官兵给困顿饥饿而开小差的国军士兵送食物。此举动摇了国军士气,不断有国军士兵前来投诚。
  听闻苏家埠被围,蒋介石紧急抽调两万人驰援苏家埠。国军行进到苏家埠附近时中了徐向前埋伏,全军覆没。苏家埠的国军见外援无望,内无粮草,斗志瓦解,全部缴械投降。
  进入四川时,詹才芳任9军政委,长期与军长何畏搭档,许世友任副军长。张国焘、陈昌浩那时每逢硬仗就先用9军,其次30军(余天云李先念),搞得4军王宏坤很郁闷。
  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何畏在某次会议上大谈军委错误,越说越激动,竟拔枪朝军委领导的方向射了几梭子弹。这在四方面军是常事,一方面军可受不了这个刺激,不久就分道扬镳了。
  会师延安后,何畏跑回家乡去了。主席对9军留下的心理阴影,罩在詹才芳一个人身上,建国后不见詹,但打听他的动静。
  延安“红四拖枪逃跑案”,许世友等被判刑,詹才芳只关了两周,就被放出来了。董必武那时管法院系统。
  董老曾对詹题字: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大善若恶。

  出了名的好人
  詹才芳吃素,人称“斋公”,他的确有一副菩萨心肠,救下的很多人,后来成了开国将军。陈锡联、甘思和、邓岳、张志勇、谭知耕都差点死于肃反。詹才芳表面上臭骂他们,甚至动粗,实际上却救了他们一命,安排他们做自己的警卫员或文书。
  詹某次被民团追逃,陈锡联母亲救之。后陈找詹要求参军,无奈个太矮,詹答应第二年收他,陈第二年果然成了詹的勤务兵。
  陈赓大将过世,一些老将齐聚北京悼念。王树声大将问詹才芳现在还敢不敢打陈锡联耳光,与陈锡联相视大笑,众人不解。原来陈锡联某次替詹才芳打洗脚水,水太烫,烫得詹才芳哇哇大叫,甩手就给了陈一耳光。
  后来詹才芳生病住院,陈锡联来探病。詹才芳出院后让人去陈锡联家回礼,陈锡联的夫人便朝屋内喊警卫:快告诉首长,就说首长的首长派人来看首长了。
  “王疯子”王近山和詹才芳是邻村老乡,也做过詹才芳的警卫员。
  过草地时,一个大个子病重,被部队放弃了。詹才芳和警卫经过,便让警卫将大个子的担架绑在马尾上,将他拖出了草地。1961年,詹才芳路过无锡,被那大个子热情款待,詹才芳这才晓得,他救的人叫尤太忠。
  尤太忠55年是少将,88年晋升上将,军纪委书记任上退休。
  抗日时期,洪学智的妻子张文挺着大肚子掉队了,无奈之下找到附近部队,一打听,有詹才芳在,便上门求助。詹一见大惊,亲手下了两碗面条慰劳,附赠大米5斤,并安排人马护送张文。
  詹才芳晚年北京住院,洪学智夫妇第一个到病房看望。

  娶得总理故人归
  杨静是淮安人,与周恩来两家是世交,家境富裕。二哥杨述,嫂子韦君宜。二哥在清华大学读书时,杨静和姐姐跟着哥哥在北平华光中学读书,并秘密参加了抗日组织“民先队”。
  1937年初,杨静回到苏北老家。不久,二哥杨述从清华大学拍来电报,大意是说日本将入侵中国,苏北可能成为战场,要全家变卖所有家产去延安。
  母亲决定一家人兵分两路。一路由母亲带大嫂去成都投奔从事地下工作的大哥;一路由杨静带着14岁的弟弟直奔延安。
  杨静刚到延安不久,成都方面传来噩耗,杨静大哥遇害。周恩来闻讯,亲自派飞机把杨静家人接到延安。这一家子受到热烈欢迎,毛主席亲自接见,称赞杨静妈妈为“革命母亲”。
  1937年杨静刚满18岁,入陕北公学读书。由于双眸水灵,绰号“黑牡丹”,成了众矢之的,求爱信如雪片飞来。不想过早结婚生子的她,对此烦恼不已,于是在窑洞门口贴了一幅“安民告示”: 学员杨静10年之内不嫁人。
  求之不得,于是闲话滋生:
    “嘿,听说了吗?‘黑牡丹’10年不开花!”
    “喂,不是不开,看是谁哩,要是求花人是个中央级大干部,准开!”
    “知识分子嘛,啥时候也不肯扔掉那俩字——骄傲!”
  面对流言蜚语,杨静只盼望着早日毕业,离开是非之地,换个环境。
  转眼就是1940年早春,杨静来到晋察冀工作。在这里,33岁的詹才芳对杨静一见钟情,托人带话给她:”这辈子非‘黑牡丹’不娶!”
  詹才芳文化不高,情商不低。他不赞美人漂亮,而赞有文化,不摆老资格,而拜美人为师。詹才芳听口音听出她是周恩来同乡,令杨静有他乡遇知音之感,戒心少了一大截。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抱得美人归,留下一段“杨静十年不嫁人,只因未遇詹才芳”的佳话。
  婚后,詹曾送妻子一件皮大衣。某次遇到鬼子袭击,杨怀孕在身,行动不便,慌乱中也不舍得丢弃大衣。安全时解下一看,里面竟有一弹头!丈夫送的大衣救了她一命。
  1946年1月,杨静生下第一个男孩。得到消息时,詹才芳正在指挥作战,打完仗他给孩子取名"和平"。

  首长的首长
  和詹才芳将军来往最多的就数许世友上将,当时詹才芳是部队的连长,许世友是他手下的班长,那个时候许世友便嗜酒如命,可喝酒是违反纪律的,不过许世友却说他没酒就迈不开步子,于是詹才芳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1955年第一次授勋,许世友、洪学智等红四方面军的老将都被授予了上将,可他们都是詹才芳的老部下,下级的军衔比老领导高,一时觉得不知怎么见老领导才好。于是洪、许二位上将便在授衔后给老领导詹才芳中将敬礼。这就是“上将给中将敬礼”故事的由来。貌似《亮剑》中有过一段这样子的故事。
  许世友后来进京时,一定要住在詹才芳的隔壁,不然就生气骂娘,中国军队裁军百万后,中央决定退居二线老同志一律不发军装,许世友曾向詹才芳发牢骚:“他妈的,活着也没什么意思,军装也不给穿,还不如死了好。”詹才芳将军劝曰:“莫讲疯话哟!”许世友便“诺诺”无言了。
  詹才芳住院时,前来探病的络绎不绝,除了陈锡联,还有徐向前、李先念、洪学智、秦基伟、陈再道等,徐向前元帅称之为“老战友”,李先念主席称之为“老班长”,陈锡联(上将)、陈再道(上将)、秦基伟(55中将,88上将,88年任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等将军称之为“老领导”。
  “文革”中,詹才芳负责湖南省“三支两军”工作。1967年6月,周恩来总理问他:“湖南还有没有干部可以出来工作?”詹答:“有两人,一个叫万达,一个叫华国锋。”总理问:“华国锋这个人怎么样?”詹答:“老实可靠。”总理问:“华国锋现在何处?”詹答:“‘湘江风雷’所握。”于是,詹才芳依总理指示,亲往长沙解救,并用专机护送至北京。华国锋才从红卫兵手里获得“解放”。
  后来,华国锋在詹才芳的战友李先念、陈锡联辅佐之下,果然不负期望,力挽狂澜。
  詹才芳未获重用,结果因祸得福,在惊涛骇浪中安渡后半生,1992年去世,享年86岁。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7-2-8 06:37:02 |只看该作者
学习、收藏。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0 02:12 , Processed in 0.00854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