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1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主席尊师:翰墨题词寄深情 党史博采 2017-02-22 10:12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22 17:40:5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文/孟红
一代伟人毛泽东从不居功自傲,目空一切。谦逊、念旧、重情厚谊、一视同仁是他一贯保持的品格。这些让人称颂、令人敬仰的优秀品德,鲜活、生动和具体地表现在他尊师敬长而不惜笔墨为恩师们慨然题词(字)上。
为徐特立七十寿辰题词
自1921年成立以来,崇尚清正廉洁的中国共产党就始终不主张在党内为个人搞祝寿活动。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始终以身作则,多年如一,坚持不为自己做寿。偶有例外的,则是出于政治宣传和鼓舞士气等因素的考虑。当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之后,由毛泽东和党中央提议,曾先后为徐特立举行过两次公开的祝寿活动。
徐特立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的老师。早年一直从事教育事业,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艰苦朴素、谦虚勤奋的作风给全校师生树立起光辉的榜样。尤其是他那知识渊博、爱生如子、孜孜以求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治学风范,给毛泽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许多人离开了共产党,但是,已经年过半百并且已是湖南知名教育家的徐特立,在如此危难的处境之下毅然挺身而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因此,毛泽东非常尊敬徐特立。徐特立先后参加了南昌起义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兼自然科学院院长。而后,毛泽东任命他担任陕甘宁边区教育厅厅长,信任而适时地给这位经验丰富的老教育家创造了大展宏图的良机。
1937年1月,毛泽东在党中央的一次会议上提出,要为六十岁高龄以超人毅力克服千难万险长征到达陕北而成为红军队伍中让人振奋与感动的楷模的徐特立老人,破例搞一次祝寿活动,其目的在于鼓舞红军指战员的士气。这一提议顺应了党政军内部希望为徐特立祝寿的一致呼声。1月30日,毛泽东给正在陕北保安的徐特立写去贺信:
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当革命失败的时候,许多共产党员离开了共产党,有些甚至跑到敌人那边去了,你却在1927年秋天加入共产党,而且态度是十分积极的。从那时至今,长期的艰苦斗争中,你比许多青年壮年党员还要积极,还要不怕困难,还要虚心学习新的东西。什么‘老’,什么‘身体精神不行’,什么‘困难障碍’,在你面前都降服了……你是任何时候都是同群众在一块的,处处表现自己就是服从党的与革命的纪律之模范……你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你总是拣难事做,从来也不躲避责任……所有这些方面我都是佩服你的,愿意继续地学习你的,也愿意全党同志学习你。愿你长寿,愿你成为一切革命党人与全体人民的模范……
信写完的当天,毛泽东就派人骑马星夜驰往保安,将信专程送到在那里主持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教育部工作的徐特立的手中……
转眼又是十年,国民党全面进攻失败转而集中兵力开始重点进攻陕北、山东解放区。而已是70岁高龄的徐特立仍然风尘仆仆不辞劳苦深入到吕梁山区检查指导救济灾民的工作。形势如此严峻,是否再次为徐特立贺寿?当有关人员前去请示毛泽东的时候,毛泽东吸一口香烟,大手一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庆!我们一方面要为徐老祝寿,另一方面还要显示延安军民沉着应战,以鼓舞边区军民的斗志。”毛泽东在大敌当前的危局下,“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大无畏气概和卓越战略家的胆识,跃然纸上。

◆1936年,毛泽东和他青年时期的老师徐特立在保安。
毛泽东于百忙中特意为德高望重的恩师做了一个寿糕。
不仅如此,毛泽东还在精美的寿糕盒子上面,饱蘸敬意深情,洋洋洒洒挥笔写下了六个大字——坚强的老战士。
毛泽东对徐特立所表现出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忠于党的事业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的钦佩、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千言万语、诸多意义尽凝于这六字中。
寿辰的早一天晚上,毛泽东与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兴致勃勃地来到徐特立的住处,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热情、亲切地为这位令人尊敬的老寿星“暖寿”,并且在一起快乐惬意地煮了“长寿面”吃。
生日的当天,延安普降瑞雪。各界人士冒着严寒,踏着皑皑白雪,纷纷来到中央大礼堂参加革命老人徐特立的祝寿大会。大会由朱德主持,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到会祝贺。
延安《解放日报》还为此专门出版了庆祝徐特立同志七十大寿的特刊,并且引人注目地刊登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对徐老祝寿的珍贵题词,刘少奇称徐特立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朱德的题词是:“当今一圣人”,周恩来则为徐特立题词:“人民之光、我党之荣”。
给罗元鲲旧居题字
罗元鲲是毛泽东在湖南一师求学时期的历史教员,终生从事教育。
从1914年春季起,罗元鲲受第一师范校长张干之聘,开始到该校任历史课教师。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已在第四师范读了一年书的毛泽东,因学校合并来到了第一师范,先编在预科三班,后转入本科一部八班,直接师承任课老师罗元鲲。像杨昌济、徐特立一样,罗元鲲也是一位具有高尚品德和高深学问的良师。在教学过程中,他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用巨大的人格力量影响着学生。胸怀大志的毛泽东敬佩老师的德言懿行,从而使自己在治学和做人上获益无穷。罗元鲲恪守职责,勤勉敬业,每周授课30节以上,每日备课至深夜,不以为苦。他授课极为认真,一贯奉行“不备讲义不上讲台”的信条,给学生上课时没有套话和废话,而是按照精心写好的讲义讲课,往往是下课的铃声一响,他讲的内容也告完结。这种教学风格,深受毛泽东等学生的欢迎,他们评价“罗先生讲课不是以课时计算,而是以一分一秒来计算”,“听罗先生宣读讲义,如同品味一篇篇内容精到的史学宏文”。
对历史一直偏爱有加的毛泽东,深受罗元鲲的器重和喜爱,他在毛泽东身上看到了某种希望并因此对毛泽东寄予了很大的厚望。罗元鲲博学多才,擅长文笔,工于辞赋,对历史、国文等学科都有很深的造诣,并且埋头研究而写作出了不少历史教科书和历史学术著作。从不肯轻易拿众多藏书示人的他有时却对毛泽东例外。一次,他把前来求教的毛泽东带到了他的书房,毛泽东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就是在这次,毛泽东从老师的藏书中看到了《二十四史》。目睹学生那爱不释手的样子,罗元鲲竟破例同意将这套书分期分批地借给毛泽东阅读……这些都为如饥似渴汲取营养的毛泽东提供了难得的学习食粮和空间。
自从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以后,毛泽东便与罗元鲲老师失去了联络。直至全国解放后,在湖南省长沙市妙高峰中学任教的罗元鲲得知了得意门生毛泽东的消息,便给毛泽东写去一封信,概述了自己和在一起教书的张干(即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时的校长)的近况。毛泽东接信后即刻给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王首道去信,“请省政府酌予接济”。
毛泽东尽管国事繁忙,但是依然没有忘记这段不寻常的师生情。1952年9月21日,应毛泽东盛情邀请,罗元鲲、张干来到北京。被邀之人还有毛泽东在韶山多次请教过的老师李漱清,毛泽东在韶山的同学邹普勋。
这次师生久别重逢,毛泽东感到由衷的高兴,并始终对老师们尽到了尊敬礼让、躬谨谦和的弟子之礼。将客人请进客厅后,他一定要罗元鲲和张干等坐上座,自己坐在下座。叙谈间,毛泽东又把自己的女儿李敏、李讷喊出来,介绍说:“你们平时讲,你们老师怎么好,怎么好,这是我的老师。我的老师也很好嘛!”他接着诙谐地说:“我的老师,你们要喊太老师。”毛泽东的话把大家逗笑了。顿时,主宾之间的拘谨气氛全消除了,毛泽东又说:“次仓(张干)先生和元鲲先生,都没有加入蒋匪帮,是好的。没有听人讲你们的坏话。”
接下来,毛泽东又详细地询问起罗元鲲先生解放后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当他听说罗元鲲因小有家资、当地有人主张将他的成分划为地主时,毛泽东摆了摆手说:“您解放前一直是靠知识、靠教书吃饭的,还受了不少苦,属劳动人民,给您把成分定那么高不公道,您是自食其力嘛!”
毛泽东兴致勃勃地请他们共进午餐。席间,毛泽东频频站起来给老师敬酒,他还引用了一句古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还说:“我这颗‘寸草心’,是怎么也难报答老师的‘三春晖’啊!”罗元鲲和张干等听了,深受感动。
最后,毛泽东对几位老师体贴入微地说:“你们年纪大了,就不要再教书了。学校应当优待,照送薪水。”罗元鲲闻言,铭感五内,他给毛泽东敬了一杯酒。
午餐过后,毛泽东陪同罗元鲲等参观游览了中南海,直至尽兴方散。
在难得相聚的美好时光里,毛泽东与四位老人愉快地叙旧谈今,笑声阵阵,其乐融融。毛泽东忆及求学往事时,对几位恩师的帮助和教育之情每每溢于言表,感谢栽培恩育受益匪浅。11月8日,毛泽东设宴为四位老人送行并一起合影留念。在京逗留期间,罗元鲲还将自己的自传和写好的《第一师范时代的毛主席》,托付李漱清交给了毛泽东。毛泽东阅后回信说:
翰溟先生:
十月十九日赐示敬悉。李先生交来两件,均已拜读,极为感谢!自传兴会飙举,评论深刻,可为后生楷模。另件所述“特色”诸点,得之传闻,诸多不实,请勿公表为荷。两件奉还。袁先生墓文遵嘱书就,烦为转致。新化古寺有所毁损,极为不当,此类各地多有,正由政务院统筹保护之法,故不单独写字,尚祈谅之。僧尼老者守寺,少壮从事劳动,此论公允,已转政府有关机关酌处。此复。
敬颂旅安
毛泽东
一九五二年十月二十二日
毛泽东此番发自肺腑的评价,甚为中肯。罗元鲲读后,为毛泽东的谦恭和尊师之举而备受感动。

毛泽东极为赞赏罗先生自食其力的言行风范,为此,后来当罗元鲲离京回乡时,他专门给老师罗元鲲亲笔题写——力食居。
不仅如此,而且毛泽东还允其作为家宅的匾额,以此肯定罗元鲲“自食其力”的风范,并对老师寄寓了用劳动创造新生活的厚望。
的确,罗元鲲一向主张自食其力,而且一贯俭朴,总是穿着深蓝色粗布大褂,外出时草鞋步行,不忍坐轿子和人力车。他还常常教育儿辈:“要吃饭,得流汗,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父母,都不是好汉。”罗元鲲的这些做人主张,与崇尚艰苦朴素、自力更生的毛泽东不谋而合,更加赢得毛泽东的钦佩与敬重。
“力食居”匾额制作完成后,悬挂在罗元鲲先生故乡新化县洋溪镇冷水巷村罗家大院栅门处。
为袁吉六重修之墓题写碑文
袁吉六是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时期的国文教员。他精通文字学,注重典范的古文教学,写得一手规范的桐城派古文。他对钟爱文史、文思敏捷、学习刻苦的毛泽东非常喜爱。当时,他有些瞧不起梁启超及新文化运动中的白话文运动,而毛泽东勇于追随时代的改良创新,喜欢写些半白半文的文章。对此,为了激发毛泽东学习古文的兴趣,袁吉六除了正规的古文授课之外,还专门给自己心爱的优秀生课后额外“吃偏饭”,授之以更多更深更广的知识。这样下来,毛泽东的古文进步很大,文章写得越来越精彩。以致后来毛泽东曾经多次深怀感慨地回忆:多亏了袁大胡子,今天我如果需要的话,仍然能够写得出一篇过得硬的古文。
1918年夏天毛泽东从湖南一师毕业后,积极投身于革命,殚精竭虑,四处奔波。但是,毛泽东仍然设法和袁吉六老师保持着联系。只是到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二人才不得已间断了音讯。
直至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才知悉恩师袁吉六已经于1932年在家乡去世,不由得忆及在湖南一师的学习时光,感念恩师对自己的倾心关爱,深感悲伤。
为了表示对老师的怀念和敬意,1950年“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毛泽东专意邀请袁吉六的夫人、师母戴常珍到北京参加观礼,让老人享受到新中国新生活的幸福时光,聊尽一点做弟子的孝道。
后来,有人写信告知毛泽东说戴常珍生活有些困难的情况之后,毛泽东马上给湖南省政府主席王首道写去一信,恳切提出“请省政府酌予接济”。当毛泽东得知戴常珍老人患结石症刚做完手术的消息后,又立即从自己的稿费中拿出400元钱,托周世钊带给戴常珍作营养费用。

1952年,毛泽东在罗元鲲来信中得知当地政府要重修袁吉六墓并希望他能为袁墓题字的消息后,忆及往昔,勾起他无边情思,自己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畅游学海时深得老师谆谆教诲的往事历历在目,思绪万端……于是,毛泽东情不自禁挥毫泼墨,对恩师的无限追念和敬谢之情凝于笔端,亲笔题写了七个大字的碑文——袁吉六先生之墓。
给符定一的《联绵字典》题写书名
符定一,是毛泽东就读湖南省立一中时的校长,爱才如命的符定一与毛泽东感情很近,一直对毛泽东给予热情、悉心的指导和帮助,备受毛泽东的尊敬。周恩来赞誉符先生一生有三大贡献:一是发现毛泽东为中国英才之第一人;二是建党之初,支持党的活动,营救党的领袖;三是晚年参加反蒋斗争,对建设新中国有所贡献。
符定一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和教育家。符定一早年曾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衡阳师范专科学校,后又被保送到京师大学堂,1908年毕业后被奏奖为举人。曾任资政院秘书,顺天府高等教习。辛亥革命后回到湖南,先后担任了岳麓书院院长、湖南教育总会会长,在当地享有很高威望。
从1910年开始,他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收集我国自隋唐以来经籍中的联绵字,广征博采,潜心研究,最终汇集成书。1940年完成初稿,取名为《联绵字典》。其稿本多达87册,每册100页,计400余万字,堪称我国历史上的首创。这些稿本摞起来竟比他的身材还高,真可谓“著作等身”。1943年,此书首先在北京的京华印书局出版,当时的许多名流学者对它甚为推崇。
1953年,符定一将这一凝聚了他毕生心血之书寄给毛泽东,希望毛泽东能为此书题词,以便再版时为书增辉。
1953年7月7日,毛泽东谦虚地回信说:
宇澄先生:
今日收到惠书,说尊著《联绵字典》再版嘱为题词事。我对尊著未曾研究,因此不可能发表意见。所谓“秦皇汉武之业”,大概是先生听错了。先生是著作家,似不宜与古代封建帝王的事业作类比。方命之处,尚祈鉴谅为荷。
毛泽东谦逊地自认为学识才华与研究成就比不上老师,又谦恭地言及自己对此书“未曾研究,因此不可能发表意见”,因而,他没有轻易就动笔为老师的此一专著专门题词。虽然没有题词,但毛泽东还是为老师的非凡成就甚感喜悦,挥笔郑重地为老师题写了四个极其俊逸挺拔的行书体的书名——联绵字典。
1954年2月,《联绵字典》由中华书局出版,1988年1月予以重印。
符定一的渊博学识和爱国、爱才铸就了与毛泽东情谊弥笃的师生情。1912年,符定一在长沙创办了省公立高等中学并亲任校长。在招考中毛泽东的国文卓然超群,逻辑严谨,文理豪放,名列第一。符定一喜欢至极,然疑其有伪,当面再试。毛泽东提笔疾书,一气呵成。符定一当场睹之,果然见毛泽东妙笔惊人,文采斐然。符定一不由得笑意漾在脸上更溢于心上,极为赏识,认定毛泽东将来绝非等闲,要他一定入校。毛泽东入校后,符定一经常向他讲解古典文学作品,贯以爱国思想。并送给毛泽东一部《御批通鉴辑览》,让潜心阅读。

◆1950年6月,毛泽东和中央文史馆馆长、青年时代的老师符定一交谈。
1913年后,符定一当选为国会议员,定居北京,暂时与毛泽东作别。1918年毛泽东师范毕业后,为组织湖南青年赴法国勤工俭学来到北京。符定一对这位“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学生从政治上、经济上均予以慷慨援助。1922年毛泽东领导长沙六千多工人举行游行与罢工并直面谈判,揭露湖南反动军阀、省长赵恒惕的反动暴行,致使1925年赵恒惕密令欲捕返乡的毛泽东。生死攸关之际,恰好符定一回乡探亲,路经长沙。闻讯后凭自己的声望打通关节,并委派知己暗中通知毛泽东尽快离开长沙。这样,毛泽东才得以虎口脱险。
1946年6月,符定一应毛泽东之邀飞抵延安。毛泽东亲自主持了党中央的欢迎会,共商大策。9月,符定一告别毛泽东,返回北平,毛泽东托随后返京的符的女儿符德芳捎去一些礼物,并且专意附上信件一封:
宇澄先生夫子道席:
既接光仪,又获手示,诲谕勤勤,感且不尽。
德芳返平,托致微物,尚祈哂纳。世局多故,至希为国自珍。肃此。
敬颂
教安。不具。
受业毛泽东
九月三十日
字里行间,表现出毛泽东对老师的关怀和尊敬。
返京后的符定一在叶剑英领导下,立即投入到积极联络文化界、教育界人士反蒋的斗争中。1947年初冬,符定一在京被国民党逮捕,毛泽东闻讯即电请叶剑英进行组织营救。
1948年8月,为避国民党最后挣扎时的捕杀,毛泽东指示华北局秘密护送符定一来到解放区。当毛泽东接到“北平和平协议已签订”的电报后,马上到符定一处告知这一好消息。符先生得知毛泽东此时已两天两夜没合眼且第一个告诉他时,激动得热泪盈眶。体贴入微的毛泽东第二天还派人给老师送来一个沙发。全国解放后,毛泽东请符定一到家做客,并对先生说:“您是我学生时代的老师,我的好多知识就是跟您学的。”后来,毛泽东要这位学贯古今的先生出任中央文史馆馆长,当符定一谦让“这职务只要老而贫的文人当就可以了”时,毛泽东说:“还要才、德、望哟。”可见,毛泽东对恩师的敬重有多深。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7-2-22 22:07:19 |只看该作者
燕呢窗花纸墨趣,风过屏梅笔砚香。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7-5-25 12:54:33 |只看该作者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地板
发表于 2017-5-25 13:12:34 |只看该作者
钟灵五岳韶峰聚,毓秀三江湘水收。
大任天垂昭伟世,喷薄红日映神州。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5#
发表于 2017-5-25 17:49:11 |只看该作者
民挣枷锁开盛世,虎跃神州竞风流。
领袖洪音传海宇,英姿风范天地留。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1 18:43 , Processed in 0.00848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