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6 17:38
改革开放前,家庭讲出身、论成份,什么地主、富农、贫农等等,这种身份是不能改变的,铜墨盒也是如此。人分三六九等,墨盒也分三类五品。什么样的盒子可以玩,看看它当年的出身就知道了。所谓的“三类”为:艺术类、工艺类、商品类;所谓的“五品”为:艺术品、工艺品、贵重商品、普通商品、廉价商品。具体阐述如下: 第一类,艺术品盒。这类墨盒出身高贵,当年就是按艺术品打造的,最具代表性的是民国书画家的亲笔画稿盒。艺术品盒在当年不是你有钱你就能买得到,也不是你官大你就能得到的,这类盒子民国时期主要在文化圈流通,真正的亲笔墨盒十分珍贵。此类墨盒为一类一品。
第二类,工艺品盒。这类盒子主要体现刻铜艺人的技艺水平,脱离了书画家的影子。也可以说,刻铜艺人在铜上表现出的东西,书画家在纸绢上是无法完成和复制的。为什么要刻长篇小字,字数一篇比一篇多,不仅仅是为了多卖钱,更是为了体现墨盒的工艺价值。这类东西以长篇小字为代表。此类墨盒为二类二品。
第三类,商品盒。这类盒子,当年生产制作时就是为了卖钱,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实用的需要。当然,商品盒,也有不同的出身。
一个是贵重商品盒,为三类三品。这种盒子当年制作时就在质量上下足了功夫,以满足富裕阶层人士的购买需求。比如:盒子个头较大、铜质优良、胎体很厚,刻制内容繁复,或者体现的是个性化的东西。这种盒子很多都是定制的,有自用盒,也有人情盒,送礼或打人情用的。贵重商品盒的使用人群和我们今天搞墨盒收藏的大部分人差不多,多为中产阶级,不是很有钱,但是很讲究,有一定的政治地位、文化地位、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收藏这类盒子比较匹配。贵重商品盒流传下来的大多品相完整,因为当年制作时质量很高。
另一个是普通商品盒,为三类四品。这类盒子的使用对象多为普通市民,就像我们今天普通市民使用的手机一样,千数块钱的东西,个头也不小,功能也不少,非常实用,也都是品牌的。普通商品盒也是如此,有的也有底铭,甚至是大店生产的。这类墨盒的特点是刻绘内容相对简单,大多没有款识,自已用嘛,加款还要加钱,实用性为先。
还有一个是廉价商品盒,为三类五品。当年主要是为了对付城郊、农村的穷学生的,也可称学生盒,刻上两行字、几棵草什么的,歪歪拉拉的,多是学徒干的,小作坊干的,盒子质量很差,刻绘和制作都非常简陋。
在这三类五品中,第五品的廉价商品盒是绝对不能玩的,必须干干净净地清理出收藏门户。第四品的普通商品盒大部分也不能玩,只有百分之一二十可以玩,如:刻工好的,有特色的,原光的,款识信息丰富的等等。那么,作为第一品的艺术品盒,最可以玩,但已经少见了,或者说已经玩不动了。作为第二品的工艺品盒,有百分之一二十也已经看不到、玩不动了。因此,下一步的铜墨盒收藏,应该掐头去尾玩中间,重点玩工艺品盒和贵重商品盒,这里面还是有一些精品和小精品的。同时,古玩特定的历史属性,可使当年的一些商品盒转化成今天的工艺品和艺术品。作为普通玩家,我们要重点关注:普通不普遍,平常不平庸的东西。
对藏品等级的分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分类中也会存有交叉现象,如有的艺术属性大一些,有的工艺属性大一些,有的商品属性大一些,不是绝对的清楚的分档。我提出的铜墨盒的“三类五品”,只是抛砖引玉,不科学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