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主席心心念念解放台湾 建国后他深入部队时间最长是哪次?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22 18:18:1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华忠 于 2017-3-22 18:19 编辑

北京卫视                        2017-03-22 16:11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全国人民欢欣鼓舞。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升旗仪式后的阅兵式上,参加阅兵的17架战机中,有4架P-51型战斗机竟然全副武装,带弹飞行。这在世界阅兵史上没有先例,也是绝对禁止的。
这4架飞机,还有飞行员,都是当时的阅兵总指挥聂荣臻将军亲自到北京南苑机场挑选的。挂实弹其实是当时迫不得已的选择。因为,中国还没有全境解放。
这些飞机要随时准备迎击,可能从舟山起飞的国民党空军。
1949年4月,蒋介石败逃台湾后,仍然占据着舟山、大陈、金门等岛屿,叫嚣“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从1950年开始蒋介石就派重兵把守大陈等沿海诸岛,与中国人民解放军隔海抗衡,并凭借其海空军优势不断骚扰大陆沿海地区。两岸局势十分紧张,战争蓄势待发。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如此,为什么当年我们没有一鼓作气解放台湾呢?想,非常想!
其实,中共中央军委早就有解放台湾的战略意图。1949年,一份进攻大陈的作战方案就已经送到毛主席手里了。不过,这一战并不是想打就打,那么简单的!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国民党动用海空力量,将80万装备精良的正规军,抢运到东北、华北,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兵力部署,抢得内战先机。1948年10月,辽沈战役,蒋介石为解锦州之围,以大口径舰炮向塔山阵地倾泻炮弹,致使人民解放军经历了惨烈的“塔山狙击战”,而在辽沈战役的尾声,国民党营口的万余守敌,和葫芦岛的十二个师又在面临被歼灭的时刻,搭军舰从海上撤离。
对此,人民解放军束手无策,只能是干瞪眼。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方面,人民解放军的空军优势不如国民党,
另一方面,长久以来的陆面作战,使中国人民解放军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而在海战方面,他们的经验则是零。当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场海战都没打过不说,连一条像样的舰船都没有。
1949年的开国大典上还有一个细节。当时按照国际惯例,阅兵要先出海军。阅兵分列式开始,第一个通过城楼主席台前的就是一百人海军方队。这是中国人民海军的第一次公开亮相。然而,当时的中国人民海军刚成立,还没满一年,一艘具备战斗力的军舰都没有,所以并没有展示海军武器。


1949年4月23日,是中国人民海军诞生的第一天,现在,在座的13位同志就是人民海军第一批报到的成员。”


说这段话的人叫张爱萍,四川达县人,被称为“新中国海军之父”。张爱萍这一年39岁,被中央军委任命为新中国第一支海军部队的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除了他,还有4名干部,8名工勤人员,三辆吉普车,这就是当时海军的所有家当。
两军实力悬殊,不过,大陈一战势在必行。因为解放军此前攻打金门岛和舟山群岛的登步岛,两次渡海作战中,连碰两个钉子。单是进攻大金门,解放军登陆金门的9000多名战友和船工,在岛上战斗三昼夜,无一幸还。


要想解放台湾,大陈是最后的机会。
大陈列岛位于浙江海门东南,距大陆7海里,包括,上下大陈、南北一江山、南北麂山、披山,以及渔山列岛。国民党称大陈岛是台湾的“北大门”,是台湾的屏障。退守一隅的蒋介石,将大陈岛及其周边岛屿作为反攻大陆的最后一个据点,做足了准备,妄图以此为跳板,反攻大陆。在感情上,大陈列岛是蒋介石和家乡最后的连结。海的对面就是蒋介石的老家——浙江宁波。蒋介石的母亲去世后就葬在海的对面,败退台湾后,他已经5年没有回家扫墓了。于情于理,蒋介石妄图东山再起,则势必要保住大陈岛。
大陈一战许胜不许败,必须从长计议。
金门海战是解放战争三年半中我军遭受的最大失利,怎么会这样,问题出在哪呢?
问题就在我军没有足够的武器装备和战斗经验,不懂得海军,不知道用气象、潮汐,不知道海上作战,特别是登陆作战强渡江河的特点。
1949年10月进攻大金门,就因为船只数量不足而一再延后登陆,当时解放军的航渡工具仍以木船为主。实际情况更严峻的是,和金门岛不一样,台湾及其周边附属岛屿离岸距离远,原本一批木船根本无用武之地,能打仗的只有少数几艘从国民党手里缴来的土炮艇。张爱萍还想办法用英国商船改造了两艘舰艇,但也不是正儿八经的战舰。
还有一个问题,解放军方面的海军战士都是刚刚从陆军转为海军,他们在海战中使用的还是陆军的打法。别人都是海军陆战队,他们则是陆军海战队。一些被俘的国民党士兵说:海战一般都是舰对舰、炮对炮,没见过还丢手榴弹、还上船逮人的。
更要命的是,国名党凭借其空军优势,牢牢把握制空权,人民解放军到了海上只有挨打的份。
中央意识到,要解放台湾,必须建立一个陆海空三军联合的作战体系。人民海军的各项建设只争朝夕。那时候朝鲜战争还没爆发,毛主席希望把台湾拿下来,统一中国。而这个天大的任务就放在了当时小小的华东海军肩上,也就落到了张爱萍的肩上。
张爱萍是个特别会动脑子的人,而且不拘一格。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张爱萍遇到的头等问题就是搞船。
刚刚创立的华东海军明显处于劣势。从国民党起义舰队和上海等港口接收的一批舰船和小艇,仅仅在接收的十几天里,就接二连三地被国民党空军炸沉炸毁。国民党司令桂永清扬言,绝不让共产党从他手里得到一条船。
还有一个难题,船有了,还缺少懂操作这些钢铁战舰技术的人。国外知名海军的正式课程时间是8年零4个月,之后还有漫长的实习和见习期。
而我们的士兵不会开船,海图也看不懂。在当时的舰船里,经常能看到的都是老渔民在指挥操船。
等待就是死亡,张爱萍当机立断,一手抓紧从全军选调优秀的陆军官兵,迅速接管国民党的造船厂、码头、仓库等,改装炮艇。在现有的小吨位旧舰艇上,改装上口径大射程远火力大射速快的火炮,弥补机动能力和生存能力的不足。另一手则在报纸上玩起了时髦的招聘。
1949年6月12日的《解放日报》刊登了两则通告(对镜头展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区海军司令部政治部通告”“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爱萍”、“登记国民党海军人员办事处通告”“一九四九年六月十二日”。这两则通告的大意是:“为了创建人民海军,广为召集海军人才,我们成立了登记国民党海军人员办事处”、“凡曾在国民党海军服务,不论脱离迟早,不论官佐士兵,或阶级高低,不论专业”,都欢迎加入建设人民海军的行列……其他就是一些登记时间、地点之类的信息了。
这样大规模公开的求贤,求的还是国民党方面的人才,在共产党的建军史上是头一号,也是唯一的一号。到9月初,来自四面八方的国民党海军成员已经达到4000余人。其中包括一批将校级军官,乃至北洋时期萨镇冰等元老级海军人士。
张爱萍解释说,撇开恩怨,爱国总是一家吧。在国民党起义和流散的海军成员中,有众多是要洗雪甲午海战的耻辱,为振兴民族报效国家而到国外海军学校学习的毕业生。他们后来对蒋介石的政权不满,只是无力回天罢了。
事实上,要掌握现代化的军舰,必须要有相应的知识和技术,而在当时的解放军中,具备这种素质的士兵简直是凤毛麟角。吸纳国民党旧部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徐时辅,湖北天门人,毕业于青岛海军学校。1943年赴美国,先后入斯沃思莫尔大学、安纳波利斯海军学校研究院学习。1946年回国,曾任国民党政府海军“兴安”号军舰舰长、海军总司令部办公室代主任。


这个徐时辅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前头那个扬言“绝不让共产党从他手里得到一条船”的国民党司令桂永清的结拜兄弟。国民党败逃台湾后,徐时辅躲了起来。当时《解放日报》上的招贤榜,他也看到了。不过他顾忌自己的身份,迟迟不敢露面。
张爱萍知道后,亲自拜访。有张爱萍的出面,徐时辅完全没有了后顾之忧。1949年7月徐时辅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了海军初创时期的一员猛将。
1949年8月15日,华东军区海军学校正式成立。张爱萍任校长兼政委,徐时辅则是技术教育科科长,教员由选调的原国民党海军担任,首批学员包括从全军选调而来的陆军官兵和原国民党海军在内的3500多人。特别的是,这是一个速成培训班,学期规定只有短短两个月。教育训练必须迅速把陆军指战员和海军的舰艇装备结合起来,形成战斗力。然后,解放台湾。
万万没想到,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7月份,中国加入了抗美援朝,牵扯了新中国大部分的兵力、财力。关于大陈的作战方案只好搁置。而国民党方面则恰恰抓住了这个机会。
蒋介石对大陈岛一点也不敢掉以轻心。他拉拢了附近岛屿的海盗头子,将一批水性极好又十分彪悍的海盗,编成六个突击大队为己所用。宋美龄也几番努力,争取了美国西方公司,作为整个岛屿防御布局的监督、顾问。
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小岛进入了他们的视野。
一江山岛,南距大陈岛11公里,北距头门山岛8公里,由南一江、北一江两个岛屿组成,整体面积不过1.2平方公里,易守难攻。这个一江山岛其实就是大陈岛的软肋,战略意义重大。当时国民党军队内部流行一句话“一江不保,大陈难守;大陈失守,台湾垂危”。
这个岛必须武装到牙齿,才能让蒋介石放心。那么,交给谁防守呢?
王生明,职业军人,胡宗南的得意爱将,擅长打防守战。蒋经国亲自点将点的他。当时跟随蒋介石逃往台湾的将帅可不少,这种时刻,能得到出战机会的,能力可见一斑。
如果连这个人都守不住这座小岛,恐怕没有人守得住了。而这王生明当真有两把刷子。他在岛上修筑了一种特殊的工事。
这个工事,前一段看过电影《血战钢锯岭》的人应该都有印象。电影中的美国士兵就是吃了这种工事的亏,伤亡惨重,整个战场,好比人间炼狱。
这种工事巧妙在是建在地下、半地下的,工事与工事之间用壕沟相连,隐蔽性好,易守难攻。像这样的工事,就这两平方公里的小岛上有150多个。在工事的周围还布满了地雷和铁丝网。这样严密的工事被岛上的国民党守军称为“钢铁壁垒”,只要是生物就别想通过。王生明甚至叫嚣,要叫解放军的脚一落地,就踩在地堡的机枪射口上。
当然,这个期间我海军也丝毫不敢懈怠。因为,毛泽东心心念念解放台湾,统一祖国,始终在关心中国人民海军的成长壮大。
1953年2月19日,毛泽东视察“长江”舰。他在长江舰上和水兵一起生活了四天三夜,这也是他建国以后深入基层部队时间最长的一次。三天后,当他离去之前,写下了“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随后,在他的主动要求下,视察了“洛阳”“南昌”“黄河”“广州”四舰,又书写了同样的题词。把同样内容的题词连写5遍,在毛泽东主席的一生中,绝无仅有。


第二年的1954年,在国家财政异常紧张的情况下,毛泽东(图7)毅然决定拨出巨款,购买苏联制造的四艘驱逐舰。当时最先进的驱逐舰,使用火炮和鱼雷攻击。
这四艘驱逐舰,被海军官兵称为“四大金刚”。在那个年代士兵眼里,这四艘舰船就是金子做的。
然而,不久事态变得紧张起来。蒋介石为了增加获胜的筹码,不惜卖国求荣。1954年台湾当局与美国签署《共同防御条约》,企图将台湾乃至整个大陈列岛纳入美国的协防范围。蒋介石向美国人承诺,任何对于大陆的军事行动,都将征得美国同意。
同年5月,蒋介石和儿子蒋经国还乘坐“峨眉号”,来到大陈岛,鼓舞士气。在大陈岛风光秀丽的甲午岩,蒋介石曾伫立良久眺望大海。因为他已经听到了一些风吹草动。
1954年8月27日,中共中央军委通过了华东军区进攻大陈的作战计划,批准成立了浙东前线统一指挥部,下设陆海空三军指挥所,联合后勤部和政治工作组。张爱萍则是三军总司令的最佳人选。
战争蓄势待发。而张爱萍首当其冲要考虑的就是,先打哪里?对此,当时司令部里展开了激烈的论战。最后,轮到张爱萍拿主意的时候,却有点不好办了。
“在解决首战地点的问题上,当年军区在开作战会议的时候,曾经提出过三个方案第一个方案是多数人的主张,直取敌浙东沿海诸岛的指挥和防御中心——大陈岛,第二个方案呢,部分人建议先多占守敌较少的披山岛,第三个方案,少数人建议先打一江山岛。
久经沙场的人都知道,确定首战目标的重要性。会议上,多数人都提议先攻大陈岛所谓蛇打七寸,整个大陈防御体系的指挥部就设在那,自然是先打大陈阿。这张爱萍到底觉得哪里难办呢?


作为三军总指挥,张爱萍考虑的是整体战略。虽然,国民党在上下大陈的兵力有一万余人,而在一江山岛只有一千多。但是这个一江山岛易守难攻,不可小觑。张爱萍发现,如果从空中看大陈列岛,如同一朵绽开的莲花。南麂山、披山、渔山等,都是莲花的花瓣,而一江山则是这朵花的花蕊,如果,拿下了一江山,就可以一拳直捣大陈防卫的心脏!
最终决定首战攻打一江山。这可真是正中靶心。
时任国防部长的彭德怀在作战会议上,也肯定了张爱萍的这项军事决定,先夺取一江山岛,然后集中主力解放大陈岛。
一江山岛一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最后一次正面交锋。中国海军到底像不像样,就看这一战了。
大家的心里都清楚,张爱萍更清楚,这一战输不起。
所谓知己知彼,张爱萍首要考虑的是情报工作。早从1950年开始,我海军侦察大队就和特情系统配合,进行情报搜集。甚至连敌人炮艇的口径大小这些信息都不放过,而且,还在岛上安插了卧底。
冯钰锴,毕业于黄埔军校炮科第十九期,军事素养很高,因为看不惯国民党内部的腐败,经过我军多次动员,成功改造成我方特情人员。
冯钰锴在一江山岛上卧底半年多,终于成功绘制一江山岛的整体布防图。难的是怎么将情报送出去?


当时负责与冯钰锴单线联系的老船工毛加寿,想到一个办法。由于一江山岛上没有淡水,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渔民上岛送生活用品。毛加寿便以走私的身份跟着渔民混上岛。想不到船一靠岸他就被抓了。刚好冯钰锴带兵巡逻看到,救了他。审讯期间,冯钰锴的副官一直抛着一块水泥石玩,然后不经意地丢到附近礁石上。经过侦察培训的毛加寿敏锐地感觉这块石头不一般,脱身后,立马回头去找。石头里面就是一江山岛的布防图。而王生明还被蒙在鼓里。
就在这个时候,抗美援朝结束返回来的一批空军也派上了用场。为了进一步确保情报搜集的准确性,1954年8月,我空军开始对一江山岛进行高空拍摄和侦察。张爱萍拿着冯钰锴搞到手的一江山岛布防图,还有空军带回来的一江山岛航拍照片,一张张地研究、比对,发现了一个问题。
所有照片的拼接部分都有缺口。也就是说,有地方没有照到。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张爱萍让人把飞行员找来,一定要问清楚。
一江山岛面积不大,只有1.2平方公里。航拍行动,空军一次会派出4架机。飞机之间的距离、进行航拍的飞行高度和速度都通过侦察部门的精密计算,拍出的照片拼接起来是不应该出现缺口的。
原来,我空军飞行员尽管经历了朝鲜战争,但都太年轻了,飞行时间少,大部分没有遭遇过实战。航拍过程中,飞行员由于害怕被国民党地面高炮击中,飞行高度不够低,姿势不稳,出现了缺口。张爱萍了解情况后说“我并不主张白白送死,但我们的行动是有科学依据的,敌人现有的高炮击不中你们。”张爱萍要求他们再飞一次!这回终于照出了令人满意的实景图。“照下去的时候,互相衔接拼接,从空中大概一千公尺的地方,看下面的房子、工事,清清楚楚的。”
到1954年底,经过4年的时间,我军对一江山岛上的地形地貌、布防人员、装备情况等了如指掌。针对王生明的布防,张爱萍还千方百计找了一个类似一江山岛地形的岛屿,大小猫山岛屿,进行训练演习。
当时,参加解放一江山岛战役的士兵多为北方人,好多人连大海都没见过。到了海上,不会游泳不说,吃不下饭,有些人还吐黄水,还有把血都吐出来的。因此,最迫在眉睫要解决的就是,怎么让这些从没下过海的“旱鸭子”,学会游泳。
关于游泳,指挥部下命令,一个星期内所有战士都要在水中浮起来。
不过,对于张爱萍而言,还有一块心病。金门海战的教训是,仅仅靠陆军是没有胜算的,一江山岛战役必须三军联合作战。而要实行三军联合作战,就必需夺取战区的制空权、制海权。
1954年,我军最大战舰“瑞金号”,由于没有空军掩护被袭,从被国民党飞机击中到沉没只用了短短7分钟。因此,这一战必须首先牢牢抓住制空权和制海权。
1954年11月1日,第一阶段夺取制空制海权的战役打响了。从11月1日到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联合机群,出动飞机260余架次,投掷各种炸弹1600枚,先后7次轰炸大陈、一江山、鱼山、披山等岛屿,结束了国民党空军,长期任意单方面轰炸我人民解放军的时代,毁伤敌舰船5艘。这之后,国民党舰艇白天再也不敢在大陈岛停靠。
我军成功夺取了制空制海权,三军联合作战也趁机演练了一番。这事还把美国人吓了一跳。因为击毁的敌舰中,有一艘是美国送的,国民党海军第一舰“太平号”。
击沉“太平号”是人民海军鱼雷艇部队组建以来,首次作战取得的胜利。这不仅鼓舞了我军的士气,也大大震慑了国民党军。
如此一来,国民党方面不得不有些动作。1955年元旦,蒋介石亲自出面授予王生明“克难英雄”称号。
张爱萍觉得,是时候大干一场了。不过,海上作战和地面作战有着极大的差别,海上气象多变,要想赢得战斗一定要挑准作战时间,最大化的利用气象条件,趋利避害。
而此时,已经是1954年的1月份了,正是浙东海域最风高浪急的季节,这样的气候条件是绝对不能开战的,究竟选哪一天进攻,只能是看天行动了。这让张爱萍很头疼。
连日的大风雨让美国第七舰队也驶离了大陈海域,去菲律宾躲避风浪去了。驻守一江山岛的国民党海军也松了口气,他们认为这样狂风大浪的时节,解放军不可能渡海登陆作战。这偏偏也是我军的机会。张爱萍想打他们一个出其不意。为此,他频繁出入气象科。但气象专家告诉张爱萍的却是:浙东沿海的冬季,几乎没有符合进攻条件的好天气。“几乎没有,不等于绝对没有”,张爱萍说“再给我找。”
徐杰,时任浙东前指气象科副科长,早年毕业北京大学,成绩优异。为了测算进攻的有利时间,徐杰查阅了台州地区近20年左右的天气情况记录,还向当地的老渔民取经,最终得出结论,浙东沿海在冬季只有1月的17、18、19日这三天的天气是最好的。


张爱萍听到结论后半认真半开玩笑地对徐杰说:“搞错了,可要斩马谡啊?”没想到徐杰的态度非常坚决:“我愿立军令状?”张爱萍这才放心地笑了,说,这三天我只要一天,你只要给我保证这三天有一天是好天气就行。
张爱萍哪里真的放心啊。不过,我们看前面也知道,张爱萍相信科学,而且用人不疑。此时的一江山岛之战,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但张爱萍不是要求东风,而是不要东风。
1月17日,张爱萍正在从宁波指挥所转到前沿头门山指挥所的路上。一路上,张爱萍不时地将手伸出窗外,试试风力的大小。难道气象预报有误,这风,怎么还不停?就在这时,车队却被一支部队拦住了去路。时间紧迫,张爱萍喝到“干什么!”士兵赶快汇报说,南京军区有电话,要求立即停止作战计划。原来,几天以来,海上一直刮着六七级大风,指挥所有六七处的帐篷都被刮走了,海上舰艇船只互相撞得很厉害。本着“攻则必胜”的精神,南京军区总司令许世友发来的电报,电报指出,1月18日进攻一江山岛为时过早,须继续准备,在气象好的情况下,再进攻一江山。


张爱萍知道这个许世友难缠,不跟他讲,直接打电话给陈赓。他们俩长征的时候,一个政委一个参谋长,关系很好的,陈赓知道这小子打电话是要跟我磨的。
其实当时,张爱萍给陈赓的理由十分充分。临时改变登陆时间,除了影响了整个作战计划,还会暴露我军作战意图;而且根据新《兵役法》,这次作战中原本抗美援朝的一大批老兵即将面临复员。一江山岛一战真得不能再拖了。陈赓立即将这一情况层层汇报给了彭德怀,彭老总一锤定音,决定按原计划实施登陆。
事实上,陈赓还问了张爱萍一个问题,你,有绝对把握吗?张爱萍思索了一下回答,只要美军不插手,把握是肯定的,但“绝对”两个字不好说。
这一插曲,险些断送了一江山岛登陆计划,所幸有惊无险。可是这个晚上张爱萍却根本不敢睡觉!为什么呢?17日整个晚上都是六七级的大风。这样的气象条件,解放军根本无法渡海,更不用说作战了。张爱萍紧急打了个电话给气象科,找徐杰!
电话那头,徐杰回答斩钉截铁:这是大风的尾风,明天凌晨风浪一定平息!大快人心的是,第二天海面果然风平浪静,风力降为4级,云高500米。事后证明,这三天的天气中,17日和19日并不是太好。
而18日这一天,是1955年冬季整个浙东沿海,唯一一个晴天,偏偏被张爱萍抓住了。
1月18日上午8时整,张爱萍将军下达了第一道作战命令。
首先,空军3个轰炸机大队和2个强击机大队,对一江山岛和大陈岛的纵深工事和主要火力点进行猛烈轰炸。大陈岛和台湾岛的通信联络因此而中断。直到海军陆战队登陆成功,台湾当局仍被蒙在鼓里。
驻守在一江山岛的王生明,被突如其来的炮火炸得有些懵了,这诺曼底登陆也好、西西里登陆也好,都是选在夜间出发,这大白天的,对面怎么就明目张胆地打过来了?
因为,白天登陆对于从没进行过三军联合渡海作战的我军来说更有保证,易于组织指挥和协同动作。而且制空制海权,已经在我军手里,不用担心暴露问题。然而轰炸结束后,最大的难题是如何成功登陆。电影《血战钢锯岭》,美国人就是吃了王生明那个巧妙工事的亏,死活拿不下钢锯岭。
张爱萍在头门山岛主峰的前线指挥部,下达死命令,14点30分必须登陆。错过这个时间这场战非打到晚上不可,美国那边怕会有所行动。
4个小时的火力攻击,足有一万二千发炮弹倾泻到不足2平方公里的一江山岛上。国民党炮兵阵地、指挥通讯系统全部毁坏了,然而,那些地下、半地下的掩体凭借其特殊的构造设计,依然发挥着强劲的火力攻势。登陆部队还没上岸就遭到强烈抵抗。怎么办呢?
就在这个紧要关头,没等国民党守军反应过来,从登陆艇上便伸出一根根二三十米的长竹竿,最终通过射击孔捅了进去,跟着进去的还有绑在竹竿头上的炸药包。轰的一声,一切就安静了。
而战后证明,对攻破王生明的工事以及岛上的暗堡真正起作用的则是火焰喷射器。这些喷火器都是缴获的美式和日式的老装备。
由于一般的火力很难摧毁这些掩体,手榴弹投不进,爆破也很困难。因此张爱萍在战斗前,专门准备了120具火焰喷射器。与竹竿送炸药的土方法一样,都是利用了距离。火焰喷射器的喷射距离达50公尺,争取这段距离可避免近身迎敌火力,不仅可以减少我军伤亡,而且十分有效。
登陆部队上了岸,还需要海上舰艇、空中飞机的火力支援。这就很容易打到自己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陆军举着红旗往上冲,一边往上冲,红旗一边往上走,红旗一停就知道陆军遇到困难了,炮兵就开炮掩护。
在一江山岛战役,人民解放军首次三军联合作战中,这面红旗,在从乐清礁到203高地中间,始终没有被打倒,直到最终插上岛上的制高点203高地,只用了3个小时。到19日凌晨2点,国民党的所有残部被全部肃清,至此,一江山岛全部解放。
张爱萍大松一口气,在附近海域的美国第七舰队并没有赶过来。
王生明原本还在暗堡里等着蒋介石来增援他,但是他至死都不知道,那时的蒋介石不仅不要他们了,而且连大陈岛也不要了。2月8日到12日,驻守在大陈的国民党军队在美国海军和空军的掩护下逃往台湾,并将岛上8000多名居民押上了军舰,连同牛羊等财务抢掠一空,所有设施、建筑、民房全部炸毁。我军当即进占该岛,大陈岛不战而得。我军趁胜追击,到25日,彻底解放了浙东沿海诸岛。
蒋介石妄想反攻大陆的想法彻底破灭。此战形成的两岸格局一直延续至今,军事、政治、外交意义重大。这一战后,蒋介石割据台湾,也只能是遥望海对面的溪口老家,在异乡终老了。而从1949年的4月23日到这个时候,短短6年时间,中国人民海军与初创时连兵带将13个人白手起家的寒酸景象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在世界建军史上也是一大奇迹。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0 08:03 , Processed in 0.00898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