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7-1-28
 - 最后登录
 - 2025-11-2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18823
 - 精华
 - 0
 - 帖子
 - 5035
  
 
 
 
    
 | 
 本帖最后由 惜晖 于 2017-4-24 06:47 编辑  
 
2017-04-22 18:34 
      史海拾记 
 【笔记君简述:毛主席在井冈山时期的和贺子珍结为夫妻,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还有一个女儿李敏,而在建国之后由于种种原因两人不在一起,但在1959年他们有过一次见面,也成了最后的诀别。在时间的长河里,人终究敌不过命运的捉弄,这件事鲜为人知,但幸好有知情者将它如实的记录下来,今天的笔记就聊聊这次久别重逢。】 
 1959年7月2日至8月16日,中共中央在庐山先后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在庐山会议初期,毛泽东跟贺子珍曾在庐山见过一面,这件事知道的不多,但毕竟还是由当事人留下了记录,保留了一份美好的历史资料。 
 ![]()   年轻时的贺子珍 
 贺子珍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辛,搞坏了身体,埋下了多种病根。1949年夏,作为南下干部,贺子珍被任命为浙江省妇联主席。这个时期,她在杭州住了一阵子,身体时好时坏,很难正常工作。 
 她喜欢独自静坐,一言不发,而身边则放着一只已经十分破旧的小闹钟,那还是当年在江西苏区时她和毛泽东共用的。 
 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中央警卫局局长的汪东兴,当时正下派在江西省任副省长,搞调查研究。曾志向他面陈毛泽东的嘱咐后,他当即便去找中共江西省委第一书记杨尚奎一起研究,准备安排毛、贺见面。 
  
![]()  
  剧照里的毛主席和贺子珍 
 “水静,你马上收拾一下,今天下午就动身回南昌。”1959年7月7日中午杨尚奎郑重地对妻子水静说。 
 “什么事?怎么这么急?”水静不解地问。 
 “去把贺子珍同志接到庐山来,和朱旦华一道去,”杨尚奎面露少有的严肃,“毛主席要见她。” 
 水静瞪大眼睛看着丈夫,良久才反应过来。这本来是情理中的事,可一旦成为事实,人们又总觉得非常突然。“啊,这可太好了!”水静一脸喜悦地叫了起来。 
 “嘘!”杨尚奎做了一个制止水静大声说话的手势,“你听我说,这是一个特殊的任务,毛主席强调要绝对保密。汽车上山之后,决不能开到这边来,直接开到涵洞左侧的28号房,那里没有住与会议有关的人员,服务员也只有一人,不会引起别人注意。” 
 ![]()   庐山会议上的毛主席 
 杨尚奎特别叮嘱,毛主席一再交代,在贺子珍见到他之前,不要让她知道是主席要见她,以防她过于激动而触发旧疾。 
 下午4点多钟,水静和朱旦华一道乘车下山回南昌。在车上,她俩商定,找了一个理由将贺子珍请上山,并且统一了说话口径,以免节外生枝。 
 晚6时许,车子到了南昌。车过八一桥,便直向三纬路贺子珍的住所驶去。 
 第二天,即7月8日下午,水静和朱旦华准时把车子开到贺子珍住处。待贺子珍上车后,车子便向庐山飞驰。一路上,水静和朱旦华不断和贺子珍说话,尽谈些轻松、愉快的事,几乎在不知不觉中,便到了庐山牯岭。水静让司机将车子直接开到汪东兴、杨尚奎特地为贺子珍准备的住处。 
  
![]()  
  井冈山时期的毛主席和贺子珍 
 9日午饭之后,水静趁贺子珍午睡的机会,独自乘杨尚奎的车,悄悄去了毛泽东居住的“美庐”。毛泽东坐在沙发上吸烟,正在等她。水静把如何接大姐上山的事,简略地向他汇报了一下。 
 “很好!”毛泽东对水静说,“今天晚上9点钟,你坐尚奎同志的车,送她到这里来,门哨认得尚奎同志的车号,不会过问的,开进来就是了。这里已经安排好了,身边的几个同志都有事下山去了,只有小封留下值班。” 
 显然,毛泽东是想尽量缩小知情面。待一切问清楚之后,水静便起身告辞:“主席,如果没有别的事,我就走了。” 
 毛泽东点了点头。 
 水静便起身说道:“再见,主席。晚上9点我一定将大姐送来。” 
 夜色中,水静陪同贺子珍来到“美庐”。当水静将贺子珍领进客厅时,贺子珍抬头一看,不觉一惊,里面坐着的那个人竟是毛泽东!毛泽东见她来了,站起身,微笑着同她打招呼,请她坐下,然后很客气地对水静说:“谢谢你。你可以走了!”卫士倒了两杯茶,一杯放在贺子珍面前,一杯放在毛泽东面前。毛泽东对卫士说:“这里没你的事了,你也走吧。” 
  
![]()  
  在苏联时的贺子珍 
 屋子里于是只有毛泽东和贺子珍,他们就隔着一张茶几,在两把藤椅上坐下来。 
 贺子珍作梦也没想到在这个时刻能够见到毛泽东。她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痛哭失声,竟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毛泽东见状,温和地说:“我们见面了,你不说话,光哭,以后见不到了,又想说。”他问贺子珍:“你这几年生活得怎样?身体都好吧?” 
 贺子珍的情绪慢慢平静下来,她仔仔细细地打量着毛泽东,说:“我好多了,你的身体倒大不如前了。” 
 毛泽东说:“66岁啦,老了!忙呀,比过去打仗还忙!” 
 接着,毛泽东问起贺子珍在苏联的情况。贺子珍讲了一些。毛泽东听后,轻轻地叹了口气,说:“你当初为什么一定要走呢?你到了兰州,我打电报给谢觉哉同志,请他劝你回头,可你就是不回头。” 
 毛泽东说这句话的时候,神情凄然。贺子珍眼睛里充满着惆怅和柔情,眼泪禁不住又流了下来。她哽咽地说:“都是我不好,我那时太不懂事了。” 
 两个人沉默了好久。 
 ![]()   贺子珍和女儿李敏的照片 
 接着毛泽东告诉贺子珍:“娇娇(李敏,毛泽东与贺子珍的女儿)有对象了,你见过没有?同意不同意?” 
 “我见过了。我满意。他们结婚,你同意,我也同意。”贺子珍回答道。 
 毛泽东告诉她,等这次会议结束,回北京就为他们举办婚礼。 
 他们在一起谈了一个多小时。毛泽东站起来说:“时间不早了,我们明天再见面,再谈谈。” 
 水静坐在“美庐”值班室等候贺子珍。 
 “铃、铃、铃……”清脆的铃声,一直处于紧绷状态的水静霍地站了起来,她知道,这是毛泽东在召唤卫士小封。 
 过了一会儿,小封把贺子珍扶进了值班室。待她坐下后,小封对水静说:“主席请你去一下!”当水静走进毛泽东客厅时,只见他手里夹着烟,脸色很不好。 
 ![]()   晚年的贺子珍 
 “不行了,脑子坏了,说说就乱了,答非所问。”毛泽东像是对水静,又像是自言自语。 
 水静盯着毛泽东苍白的脸,不知说什么好。 
 由于贺子珍听毛泽东亲口对她说,第二天还要见她,所以信以为真,翌日起床后便在自己房间里等待着,直到水静和朱旦华领来一个工作人员。进屋后,这位工作人员就很有礼貌地对贺子珍说:“毛主席有事已经下山,请你也下山!” 
 贺子珍听说毛泽东已下山,也就随着水静、朱旦华上车回了南昌。 
 22年阔别,22年等待,只盼得一个多小时的晤面。 
 谁知,庐山这次匆匆一别,竟成了他们的永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