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情到浓时方知苦,缘起缘灭一场空 2017-04-23 04:02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24 16:56:3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王阳明是历史上唯一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是曾国藩、毛泽东、蒋介石、稻盛和夫等共同的心灵导师。欢迎扫码关注【明代大儒王阳明】    萧红是中国文坛的一个传奇,在民国时期,她是唯一能和张爱玲比肩的才女。她是一个靠本能而活的人。她的求生和求知,她的人生和作品,她的爱情和亲情,无不充满了原生态。对于这个世界,萧红短兵相接,伤痕累累,她的故事堪称绝响。
  

无知年少

萧红,原名张乃莹,1911年的6月1日出生在黑龙江省呼兰县的一户小康人家。萧红9岁时母亲去世,父亲随即续弦。17岁那年,在哈尔滨上学的萧红中学毕业在家里的安排下,与在哈尔滨教书的同乡汪恩甲订婚,因为年龄小,阅历少,当时的她对这门婚事还没有更多的看法。
随着交往加深,思想激进的萧红对汪恩甲渐感不满,又发现他抽鸦片,更无法忍受。萧红萌发了去北平读高中的愿望。再加上疼爱她的祖父的过世,让她对这个家再无留恋。于是,她在表哥陆哲舜的怂恿下,逃到了北京,那年萧红19岁。
可是,好景不长,二人经济是很快就显露出了窘境。第二年春节前夕,不具备独立生活能力和经济实力的陆振舜,迫于家庭压力,与萧红各自回家。人身依附于男权对象的痴心女子萧红,与人身依附于男权家庭的陆振舜之间,一段没有根基的浪漫情爱,就此终结。
1931年春节将近,萧红回到了呼兰家中。但回家后囚禁般的生活又让她不得不再次逃走。萧红再一次到了北平,这时旧情不断的未婚夫汪恩甲追到北平。3月中旬,萧红与汪恩甲又因经济困窘返回哈尔滨,在哈尔滨道外正阳十六道街的东兴顺旅馆同居。逃婚事件已使汪家不可能再接受萧红了,对此,汪恩甲心里非常清楚。他们在东兴顺旅馆一住就是几个月,转眼到了夏天。
由于拖欠了几百元的食宿费,他们被安排在一间小窗上有铁栏的小仓库内居住,遭受着让人难忍的歧视。眼看着生活越来越艰难,汪恩甲也很无奈。6月间,萧红已大腹便便,汪恩甲决定回家拿钱,但一去便再无音讯了。
这是萧红最落魄的时候,甚至已经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她像人质一样被扣留在旅馆,怀有身孕的她每天都在饥饿与煎熬中度日。当她听说老板准备把她卖入青楼抵债时,她彻底绝望了!谁能拯救她呢?
  

她的英雄

1932年6月,万般无奈下,向哈尔滨《国际协报》的副刊编辑裴馨园求救。裴馨园收到信后非常同情这个不相识的女读者,便派萧军到旅馆探望。萧军原名刘鸿霖,笔名三郎、田军、萧军。他按照信上所示的地址找到了萧红。两人初识时,萧红是一个憔悴的孕妇,脸色苍白,神态疲惫,穿了一件已经变灰了的蓝长衫,拖了一双变了形的女鞋。
萧红对萧军的到来,非常惊喜,更没有料到来看望她的人正是她所佩服的作家三郎。萧红读过萧军以三郎笔名发表的诗歌和小说。萧军当时头发蓬乱、衣著褴褛,活似个流浪汉,然而,却散发著豪爽的英气,萧红不由产生信赖和亲切的感觉。
年轻的萧红在那狐鬼满路的茫茫人海里,终於遇到一个知音,便打开心扉,把自己的悲惨身世,不幸遭遇,难言的屈辱,痛苦的心情,对爱和美的渴望与追求,尽情地倾述出来。
而21岁的萧红最让萧军动容的,是随意涂抹的一首小诗:“那边清溪唱着,这边树叶绿了,姑娘呵,春天来了!去年在北平,正是吃着青杏的时候,今年我的命运比青杏还酸?”
就在他读了这首诗后的一刹那,萧军忽然觉得萧红是他"所认识的女性中最美丽的人!也可能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人!"双方的目光中都放色射出异样的神采。贫穷的物质生活和丰富的精神生活,使他俩的心紧紧地联在一起。
萧军决定不惜一切牺牲和代价拯救这个灵魂!但是萧军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也付不起那四百多块钱的房钱,只能解决萧红的吃饭问题。同年8月,松花江决堤,萧红因祸得福,逃出旅馆到裴馨园家避难。后送医院待产,因无钱交住院费,萧军用刀子逼着医生救人。孩子生下之后很快就被送人。
  

重获新生

萧红出院后,与萧军开始新一轮的婚外同居。这段被萧红称为“没有青春只有贫困”的生活,竟然是她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后来被她不厌其烦地记录到小说《商市街》中。从萧军保存下来的合影中,可以感受到这对年轻人的幸福。在哈尔滨人流穿梭的中央大街上,在幽雅静谧的俄式花园里,在江畔绿荫浓郁的树下,在碧波荡漾的松花江中,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这次结合,是萧红的一次重生,也正是因为这次重生,民国文坛得以出现一个万众瞩目的“文学洛神”。
在萧军的引导下,萧红走上文学创作之路,1933年5月,萧红以悄吟的笔名发表了处女作《弃儿》。1934年,为了躲避日伪特务机关的迫害,这一年的夏天,二萧来到了青岛。在青岛的不足一年的时光,亦被称作二萧的“精神蜜月期”——他们的创造力非常旺盛,在那座小楼里,两人相继完成了《生死场》和《八月的乡村》的创作。
写完后,他们写信向远在上海的鲁迅先生请教。作为初登文坛的新人,这样的举动无疑需要极大的勇气,亦多少显得有些冒昧。也正是在那封信中,萧军第一次使用了“萧军”的笔名。二萧与鲁迅结识,这成为二人在文学事业上的转折点。1934年10月,在鲁迅的支持下,他们搭乘日本货船来到了上海,成了鲁迅的邻居。

情爱破碎

好不容易有了稳定的生活,有了理想的事业,可他们之间的感情却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昔日那个躲在萧军身后的女孩,如今一夜长大,一跃成为文坛备受瞩目的新新力量,她比他起步晚,却走的更远,这种落差或多或少让萧军的心态起了变化。
再加上他原本暴躁的性格,与萧红忧郁的心情之间的不和谐,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显现出来。然后,冲突日益激烈,直至拳脚相向。关于此事,萧红在《苦怀》诗中写道:“我不是少女,我没有红唇了,我穿的是从厨房带来的油污的衣裳。为生活而流浪,我更没有少女美的心肠。”
中间二人也尝试过和好,而当萧军结识有夫之妇许粤华时,他们再也无法生活下去了。抗日战争为萧军抛弃萧红,提供了最为神圣、最为强硬也最为宏大的理由。1938年在西安,两人正式分手,各奔东西。

再入迷途

可悲的是,她的肚子里偏偏怀着萧军的孩子。同年5月,萧红与端木蕻良举行婚礼。主持婚礼的胡风提议新人谈恋爱经过,萧红讲了一段话:“掏肝剖肺地说,我和端木蕻良没有什么罗曼蒂克的恋爱史。是我在决定同三郎永远分开的时候,我才发现了端木蕻良。
我对端木蕻良没有什么过高的要求,我只想过正常的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有不忠、没有讥笑,有的只是互相谅解、爱护、体贴。我深深感到,像我眼前这种状况的人,还要什么名分。可是端木却做了牺牲,就这一点我就感到十分满足了。”
事实证明,在男女情事上一再犯错的萧红,又一次做出了错误选择。两人婚后不久,日军轰炸武汉,端木蕻良留下大腹便便的萧红,一人前往重庆。萧红历经磨难到达重庆,端木蕻良连落脚的住所都没有预备。
她几次搬家,最后无奈地住到友人白朗家中。1938年年底,萧红在白朗家生下一子,孩子不久即夭亡。从这以后,萧红的心情十分阴郁,脾气也变得暴躁易怒。

抱憾而去

1940年1月,萧红随端木蕻良离开重庆飞抵香港。她在贫病交迫中坚持创作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年12月,病情加重的她被送进医院,因庸医误诊而错动喉管手术,不能说话。在她去世前的44天里,守护在身边的是小她6岁的骆宾基,端木蕻良基本上没有履行作为丈夫的责任。
1942年1月22日,萧红与世长辞,在战火纷飞中,寂寞地离开了人间,享年31岁。临终前,她曾写下“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但她仍把《生死场》的版权留给了早已分手的萧军。这,也许是一份遗赠,也许是对两人那段时光的怀念和纪念吧。王阳明是历史上唯一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是曾国藩、毛泽东、蒋介石、稻盛和夫等共同的心灵导师。欢迎扫码关注【明代大儒王阳明】    
萧红是中国文坛的一个传奇,在民国时期,她是唯一能和张爱玲比肩的才女。她是一个靠本能而活的人。她的求生和求知,她的人生和作品,她的爱情和亲情,无不充满了原生态。对于这个世界,萧红短兵相接,伤痕累累,她的故事堪称绝响。
  

无知年少

萧红,原名张乃莹,1911年的6月1日出生在黑龙江省呼兰县的一户小康人家。萧红9岁时母亲去世,父亲随即续弦。17岁那年,在哈尔滨上学的萧红中学毕业在家里的安排下,与在哈尔滨教书的同乡汪恩甲订婚,因为年龄小,阅历少,当时的她对这门婚事还没有更多的看法。
随着交往加深,思想激进的萧红对汪恩甲渐感不满,又发现他抽鸦片,更无法忍受。萧红萌发了去北平读高中的愿望。再加上疼爱她的祖父的过世,让她对这个家再无留恋。于是,她在表哥陆哲舜的怂恿下,逃到了北京,那年萧红19岁。
可是,好景不长,二人经济是很快就显露出了窘境。第二年春节前夕,不具备独立生活能力和经济实力的陆振舜,迫于家庭压力,与萧红各自回家。人身依附于男权对象的痴心女子萧红,与人身依附于男权家庭的陆振舜之间,一段没有根基的浪漫情爱,就此终结。
1931年春节将近,萧红回到了呼兰家中。但回家后囚禁般的生活又让她不得不再次逃走。萧红再一次到了北平,这时旧情不断的未婚夫汪恩甲追到北平。3月中旬,萧红与汪恩甲又因经济困窘返回哈尔滨,在哈尔滨道外正阳十六道街的东兴顺旅馆同居。逃婚事件已使汪家不可能再接受萧红了,对此,汪恩甲心里非常清楚。他们在东兴顺旅馆一住就是几个月,转眼到了夏天。
由于拖欠了几百元的食宿费,他们被安排在一间小窗上有铁栏的小仓库内居住,遭受着让人难忍的歧视。眼看着生活越来越艰难,汪恩甲也很无奈。6月间,萧红已大腹便便,汪恩甲决定回家拿钱,但一去便再无音讯了。
这是萧红最落魄的时候,甚至已经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她像人质一样被扣留在旅馆,怀有身孕的她每天都在饥饿与煎熬中度日。当她听说老板准备把她卖入青楼抵债时,她彻底绝望了!谁能拯救她呢?
  

她的英雄

1932年6月,万般无奈下,向哈尔滨《国际协报》的副刊编辑裴馨园求救。裴馨园收到信后非常同情这个不相识的女读者,便派萧军到旅馆探望。萧军原名刘鸿霖,笔名三郎、田军、萧军。他按照信上所示的地址找到了萧红。两人初识时,萧红是一个憔悴的孕妇,脸色苍白,神态疲惫,穿了一件已经变灰了的蓝长衫,拖了一双变了形的女鞋。
萧红对萧军的到来,非常惊喜,更没有料到来看望她的人正是她所佩服的作家三郎。萧红读过萧军以三郎笔名发表的诗歌和小说。萧军当时头发蓬乱、衣著褴褛,活似个流浪汉,然而,却散发著豪爽的英气,萧红不由产生信赖和亲切的感觉。
年轻的萧红在那狐鬼满路的茫茫人海里,终於遇到一个知音,便打开心扉,把自己的悲惨身世,不幸遭遇,难言的屈辱,痛苦的心情,对爱和美的渴望与追求,尽情地倾述出来。
而21岁的萧红最让萧军动容的,是随意涂抹的一首小诗:“那边清溪唱着,这边树叶绿了,姑娘呵,春天来了!去年在北平,正是吃着青杏的时候,今年我的命运比青杏还酸?”
就在他读了这首诗后的一刹那,萧军忽然觉得萧红是他"所认识的女性中最美丽的人!也可能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人!"双方的目光中都放色射出异样的神采。贫穷的物质生活和丰富的精神生活,使他俩的心紧紧地联在一起。
萧军决定不惜一切牺牲和代价拯救这个灵魂!但是萧军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也付不起那四百多块钱的房钱,只能解决萧红的吃饭问题。同年8月,松花江决堤,萧红因祸得福,逃出旅馆到裴馨园家避难。后送医院待产,因无钱交住院费,萧军用刀子逼着医生救人。孩子生下之后很快就被送人。
  

重获新生

萧红出院后,与萧军开始新一轮的婚外同居。这段被萧红称为“没有青春只有贫困”的生活,竟然是她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后来被她不厌其烦地记录到小说《商市街》中。从萧军保存下来的合影中,可以感受到这对年轻人的幸福。在哈尔滨人流穿梭的中央大街上,在幽雅静谧的俄式花园里,在江畔绿荫浓郁的树下,在碧波荡漾的松花江中,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这次结合,是萧红的一次重生,也正是因为这次重生,民国文坛得以出现一个万众瞩目的“文学洛神”。
在萧军的引导下,萧红走上文学创作之路,1933年5月,萧红以悄吟的笔名发表了处女作《弃儿》。1934年,为了躲避日伪特务机关的迫害,这一年的夏天,二萧来到了青岛。在青岛的不足一年的时光,亦被称作二萧的“精神蜜月期”——他们的创造力非常旺盛,在那座小楼里,两人相继完成了《生死场》和《八月的乡村》的创作。
写完后,他们写信向远在上海的鲁迅先生请教。作为初登文坛的新人,这样的举动无疑需要极大的勇气,亦多少显得有些冒昧。也正是在那封信中,萧军第一次使用了“萧军”的笔名。二萧与鲁迅结识,这成为二人在文学事业上的转折点。1934年10月,在鲁迅的支持下,他们搭乘日本货船来到了上海,成了鲁迅的邻居。

情爱破碎

好不容易有了稳定的生活,有了理想的事业,可他们之间的感情却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昔日那个躲在萧军身后的女孩,如今一夜长大,一跃成为文坛备受瞩目的新新力量,她比他起步晚,却走的更远,这种落差或多或少让萧军的心态起了变化。
再加上他原本暴躁的性格,与萧红忧郁的心情之间的不和谐,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显现出来。然后,冲突日益激烈,直至拳脚相向。关于此事,萧红在《苦怀》诗中写道:“我不是少女,我没有红唇了,我穿的是从厨房带来的油污的衣裳。为生活而流浪,我更没有少女美的心肠。”
中间二人也尝试过和好,而当萧军结识有夫之妇许粤华时,他们再也无法生活下去了。抗日战争为萧军抛弃萧红,提供了最为神圣、最为强硬也最为宏大的理由。1938年在西安,两人正式分手,各奔东西。

再入迷途

可悲的是,她的肚子里偏偏怀着萧军的孩子。同年5月,萧红与端木蕻良举行婚礼。主持婚礼的胡风提议新人谈恋爱经过,萧红讲了一段话:“掏肝剖肺地说,我和端木蕻良没有什么罗曼蒂克的恋爱史。是我在决定同三郎永远分开的时候,我才发现了端木蕻良。
我对端木蕻良没有什么过高的要求,我只想过正常的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有不忠、没有讥笑,有的只是互相谅解、爱护、体贴。我深深感到,像我眼前这种状况的人,还要什么名分。可是端木却做了牺牲,就这一点我就感到十分满足了。”
事实证明,在男女情事上一再犯错的萧红,又一次做出了错误选择。两人婚后不久,日军轰炸武汉,端木蕻良留下大腹便便的萧红,一人前往重庆。萧红历经磨难到达重庆,端木蕻良连落脚的住所都没有预备。
她几次搬家,最后无奈地住到友人白朗家中。1938年年底,萧红在白朗家生下一子,孩子不久即夭亡。从这以后,萧红的心情十分阴郁,脾气也变得暴躁易怒。

抱憾而去

1940年1月,萧红随端木蕻良离开重庆飞抵香港。她在贫病交迫中坚持创作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年12月,病情加重的她被送进医院,因庸医误诊而错动喉管手术,不能说话。在她去世前的44天里,守护在身边的是小她6岁的骆宾基,端木蕻良基本上没有履行作为丈夫的责任。
1942年1月22日,萧红与世长辞,在战火纷飞中,寂寞地离开了人间,享年31岁。临终前,她曾写下“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但她仍把《生死场》的版权留给了早已分手的萧军。这,也许是一份遗赠,也许是对两人那段时光的怀念和纪念吧。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4 11:44 , Processed in 0.00910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